东阳木雕

更新时间:2024-07-03 14:10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东阳木雕起源于商周,溯源自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唐朝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有冯氏兄弟两人,兄冯宿曾任剑南节度使、吏部尚书;弟冯定曾任工部尚书,成为显赫一时的权贵豪富。其住宅规模宏大,雕饰精美,“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冯家楼的建筑表明,东阳木雕在唐朝时已具备雏形。

宋代以前的木雕无实物可考。1963年4月24日,东阳县城南郊始建于五代越国时期的南寺塔倒塌,从中发现了一尊善财童子佛像和一尊残损的观音菩萨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发现较早的东阳木雕。早在1000年前,东阳木雕就能够在如此小的木料上精雕细刻,刻画出人物的神情风貌,反映出东阳木雕在宋代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建筑的东阳黄门晖映楼,1230年重建,在东阳乡贤陈樵《晖映楼赋》中就有“飞阁中起,虹采相宜,则有群书漆版,汗简华缄”“琢桂为户,文锦楹兮,名翠引翼,翠螭腾兮”等句,都可窥见东阳木雕装饰的特色。

唐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手工业大发展时期,唐诗、宋词、元曲的广泛传播,需要借助印刷业。印刷业首先要依赖雕版刻字。因此,东阳木雕艺人的雕刻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印染业和印刷业,形成了一支技术娴熟、专门从事刻版印书的制版队伍。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记载,刻版印刷有婺州东阳湖仓王宅桂林堂等32家,宋版《三苏先生文粹》,即为湖仓王氏镌印。

明代盛行雕刻木版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当时婺州书画界或文学界,如徐良甫、徐原父、王伯姬、宋濂、宋遂等都对雕刻木版有过记载。徐良甫还曾是桃花坞木刻年画著名的刻版工,可惜当时的刻版都不会注个人名字,而是店铺名。这时东阳建筑木雕形成了装饰完整的手法和风格。卢宅“肃雍堂”、“都宪”木牌坊、郭宅“永贞堂”、寿塔头方氏宗祠前之旌节坊的东阳木雕装饰都较具代表性。

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中国,在选材、工艺、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其画面构思摆脱模式复制倾向,注重对生活与大自然的观察揣摩,品类有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

嘉庆、道光年间,东阳木雕进入了鼎盛时期。数百名木雕艺人应召到京城从事皇宫雕饰。作品风格形式由简朴向繁华、由粗犷向精细转变,并借鉴绘画和其他姐妹艺术的长处,丰富题材内容,改进雕刻技艺,出现了着意模拟绘画笔意、讲究作品诗情画意的“画工体”木雕流派。这一风格受李渔《芥子园画谱》的影响颇大。在民间出现了大兴木雕嫁妆之风,“十里红妆”随处可见。

清末,木雕艺人流向城市,从上门加工转向工场生产。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和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了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

新中国成立后,以木雕集团及前身木雕总厂为代表的东阳木雕企业及从业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参加中国和世界性展出。

文化特征

构图

构图又被称为“布局”或“章法”,是指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的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审美效果。也就是说,作者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它是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东阳木雕的构图,是作者把构思、立意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图形的合理安排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达到表现意境、内容的艺术作品。构图是东阳木雕整个作品骨架,是立意的表现载体。构图要包括表现的意境、内容和表现方法等,它与作品创作是否成功、整体艺术效果如何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构图时,应该把较能吸引观赏者目光的这部分主题内容充分表现出来,陪衬的物像要概括地处理,使陪衬的物像起到烘托的艺术效果。东阳木雕的作品就是要选择自己较熟悉、感受较深的事物,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内容以及对艺术的见解,通过木雕的载体充分地得到表达。

东阳木雕构图饱满,表现内容丰富,刻划层次分明,适当保留平面,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东阳木雕的构图可以概括为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其方法是线面结合的造型技巧,适当保留平面、小块留地与高远叠压的层次处理方式等几个方面。

东阳木雕的构图,在艺术手法上,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可以不受“近大远小”、“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可谓“画中有画,景中有景”。达到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和艺术魅力。

艺术表现

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较好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特色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和运用粘贴技术等形式。

(一)运用雕刻技法的艺术表现。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透空雕(锯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园木浮雕、圆雕、半圆雕、彩木镶嵌雕、贴片雕、阴雕、彩木多层叠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

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等。

(二)运用雕刻材料的艺术表现。东阳木雕的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较少上色,一般选用色彩较淡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也有选用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颜色较深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的。这主要是根据雕刻设计者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决定。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有时根据木雕艺术表现的需要,设计创作者会选用几种或者多种颜色的木材来雕刻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 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有: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色彩处理的艺术表现。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被称为“白木雕”。但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有:浅降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四)运用粘贴技术的艺术表现。东阳木雕是散点透视构图、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浮雕。木雕作品要达到装饰的效果,有时需要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镶嵌连接组合。运用粘贴技术表现,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制作工序

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的平面浮雕,其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一般较少漆色,突出表现原木的原汁原味,又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的选用材料主要是分为:内容题材雕刻用材和边框用材。其内容题材雕刻用材要求木纹细腻,能耐久,无油脂,不易变形,不易开裂,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白桃木、银杏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适合东阳木雕的精雕细刻。对于边框用材来说,要求木质坚韧、硬性好、质材重。不易损坏,起到加固和衬托作用。如黑檀木、酸枝木、红木、花梨木、铁梨木等。选用材料要利用木材的天然色彩和质感,使作品的结构内容与外框造型融合。木雕材料的色泽、肌理是木雕的“肌肤”,木雕作品雕刻后,赋予了雕刻的语言,其材质赋予了一定的材质语言,能深化木雕艺术的感染力。

近年来,东阳木雕在选用雕刻材料上,不管是边框,还是主体雕刻部分,全部都选用高档材料进行雕刻制作,如选用小叶紫檀木、大叶紫檀大、酸枝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红豆杉等高档木材进行雕刻制作。其目的是想通过高档材料雕刻制作的木雕作品,提升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但就艺术表现的精雕细刻来说,没有色彩较淡的效果好。

东阳木雕的生产工艺,一般有九道工序,即刷样、打轮廓线、脱地、分层次、分块面、细坯雕、修光、打砂纸、细刻等。下面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一、刷样

将已设计好的图稿,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板上。如批量生产的图稿,要通过打样机用蜡纸打成小孔图样,然后把小孔图样放在木板上,用油墨刷印,脱印后要检查一下图样有无遗漏,漏印的要补足,走样的要重新打样。

二、打轮廓线

刷样后的木板,称为花板,雕工就在花板上依照图案花纹打轮廓线,自上而下地锤打凿柄。第一次轮廓线不能刻得过重和过深,刀口一般扣在物像线外1毫米左右,留有余地,以免损伤物像形体,刀口要向物像以外倾斜15°,随着脱地的步步深入,打轮廓线也逐步加深和扣近物像。

三、脱地

又称剔除,就是在打完大体轮廓线之后,再进行脱地,用左手紧握平凿或蝴蝶凿,凿刀背向物像轮廓线倾斜,第一步成45°角,以右手紧握无刃小斧用力捶打凿柄,逐步脱剔空地,凿刀角度随着脱地深入,也逐步减低度数,即从45°到30°,再到15°角,最后到0°成为水平线。

雕刻空地时可成水平线,但雕刻地面时要保留一定的倾斜度透视面,倾斜度的大小要根据花板的厚薄和图稿的视平线而定,一般木雕视平线定得高的,地面倾斜度小,雕板视平线定得较低的,地面倾斜度要大些。

脱地雕刻一般要先雕脱天空位置的空地,因为天空的空地是根据木板厚度决定深浅的,然后再雕脱地面位置的空地。脱地雕刻不能平脱,要留有自下而上的斜度,倾斜度到天地交际线止,也可说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逐步斜脱,呈现出地面视平线。地面外线的深度可以根据木板及图样的复杂程度而定,画面复杂的可脱深些,即木板要厚些,画面简单的可脱浅点,木板也可薄些,地面的内深度就定在天空与地面交界线上,地面不能深于天空的深度。

脱地雕刻过程,一般把大块面积的空地先脱掉,然后再脱中小块的空地面积,较小块的空地也可在打精坯时连雕带脱一次完成。脱地时要注意轮廓线,不要往物像内倾斜,以免损伤物像雕刻。

四、分层次

分层次有的图稿分三层,有的图稿要分四层,也有分五层、六层的,也有只分两层的,根据不同的花板图稿而定,不论有几层可分,在花板雕刻时要从较底下的一层开始,花板是从低到高,图稿是从远到近,与脱地从近到远,从高到低相反。例如,普通箱花板一般分三层:第一层是远山;第二层是中间的树;第三层是较近的人物。层次分明,主次明确。

例如人物和风景重叠时,首先要服从人物,突出人物,在不影响其他物像的情况下,尽量把在人物旁边的背景物像雕得低些,其他物像和人物没有高低矛盾的、能保留层面的,需尽量保留层面,以增强立体感和深度感,同时也增加牢度。例如树林、假山、假石、楼、台、亭、阁等物像,不分前后,能保留层面的都要保留在层面上。

浮雕如果层次分得不当,就会缺乏深度,发挥不了木板深厚的雕刻效果。凡属前面的物体千万不能刻掉层面,远的物体在深浮雕中可以雕掉层面。初学者要注意前面的物体不能雕得太圆,如前面的雕得较圆,就把后面的中景和远景都压扁了,这样会影响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所以在分层次时,先要看清楚图稿画面有多少层次,要目视预测分出各层之间的深浅度,然后再动手雕刻。

雕刻时还要注意不要单刀直入,突破各层界线,因为板料的厚度总是有限的,在处理背景层次中能够留高点的,一定要保留高点。除了房屋外,层次的处理要有凹凸,使画面有变化。

五、分块面

所谓分块面,就是要在分层次后使花板立体化。分块面是根据各层板料的厚度进行,首先分大块面,然后再分小块面,一般物体要先分三向面,使用蝴蝶凿,仍用小斧锤打雕刻,在分层次的基础上来分块面。

例如人物中的头部脸型刻分为左、中、右三向面,然后再分出五官的小面。五官要以鼻梁为中心线,分出左右斜向面;再以两眼间连成横线面,以两眉为高点,对比着两眼留出高点来分面;再以鼻下为横线,留出嘴唇为高点,进行分面,使五官形体面分出来。人体服装同样是从大面到小面:花卉要先分整朵花冠的大面,像牡丹之类,可以先雕成圆球形体,再分出花瓣、花蕊的局部块面,分出花叶长向和枝干的转折关系的块面。分大块面时要注意的是侧面,下要刻到地面或靠到其他物体中,要保留有坎头,否则物体与物体之间就没有空间感。画面空间距离越远,坎头越高;空间距离越近,坎头越低。分块面的深浅是根据深浮雕和浅浮雕的不同深度而定的。深浮雕是以块面为主,面线结合;浅浮雕(薄浮雕)是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六、细坯雕

块面分成之后就进行细坯雕,细坯雕就是刻画出画面的细部,例如树、花朵、枝干、人物形象、衣纹等。细浮雕一般要从下刻到上,先次要,后主体,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把上面主要的物像碰坏。特别要注意的是深浮雕的镂空部位,要注意牢固度,有的镂空也可以在作品完工前再进行留空雕刻。

细坯雕主要是雕刀功,有铲雕、脱地雕、细雕、刻雕、镂雕、逆雕、顺雕、切、剔等刀功。刀功用刀各有技法,主要分轻工雕和重工雕。轻工雕是刻、修、剔;重工雕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雕刀柄夹住紧贴虎口,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刀柄外往里扣紧,以小指在刀柄内往外贴近刀柄。

这样的握刀方法,五根手指的力量分配不均,较明显小指负担过重,只好用左手的大拇指作为辅助力,左手五指散开紧贴在花板上,伸出大拇指紧贴雕刀下前方柄内,帮助右手的小指动作,这样力量均衡,用刀自如。实际是右手为主要动力,术语称为“凿劲”。左手是舵手,要把得准确。双手互相配合得当才能雕得好。细坯雕要刻出人物的动作、形体、衣纹结构,花型结构、枝叶形体,人、景、物的质感要分明。细坯雕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好坏。细坯雕完成,就基本上看出作品的面貌和效果了。

七、修光

修光是初坯以后的细加工。修光时,对作品的雕刻从整体到局部要面面俱到再雕刻,但又不是细坯雕的重复。此修光的生产工艺与细坯雕类似,先从空地开始修光,从底下修到上面,因打坏时是用圆有心刀打的,质地不平、不光,修光必须用平刀进行,把洞孔中的刀疤、翘角用平刀进行修光。修光工序的要求:

一是把整个作品修光,无毛刺,无创疤;二是把线面修整、修平、修准;三是修补粗细坯雕后留下的不足之处,例如横直线的不正,人物五官不正,衣纹结构的弥补,花枝树叶的厚薄,叶筋、花蕊的细刻,树干的粗细修整等工艺。修光是对细坯雕刻工序的调整和补充。

八、打砂纸

修光完了要用木砂纸打光。打砂纸的目的,是使木雕品更加精美细腻。打砂纸的方法,一般要用旧的零号木砂纸,顺木纹砂,不能横砂或逆砂。打砂纸是对修光工序的补充,但要掌握不能把具有刀工美的刀锋砂掉,而是要根据木雕作品的需要,有目的地去砂,砂过之后再用棕刷刷干净。

九、细刻

这是雕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精雕细刻、装饰花纹的一道关键工序。这道工序主要是用三角刀雕刻水波、石纹、松针、鸟的羽毛、兽毛,以及人物眉目、笑容皱纹、发型结构、衣纹结构、服饰、花纹等。要刀刀细刻,做到线条流畅、疏密匀称、丰富多彩。刀工要娴熟,不能含糊,线条粗细要均匀,不能断断续续、粗粗细细,以免降低了作品的装饰性。通过这道细刻工序,木雕作品更完整美观。

题材作品

东阳木雕题材内容表现的特色,其类型有:人物、山水、花鸟等。主要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吉祥动物、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抽象图案、山水人物、鱼虫走兽、宗教佛像等。作品的象征、寓意是用动物、花卉表示吉祥幸福、延年益寿、夫妻恩爱等;以神话故事和民众所称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历史人物来表示借古喻今、尊敬喜爱等等,东阳木雕表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艺术创作在不断的创新,东阳木雕也不例外。近年来,东阳木雕艺人们着力于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不断创新,致力于表现当代题材的作品。如:2012 年东阳木雕大师共同创作的”改革开放十大成就”大型东阳木雕组雕《春天的故事》,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再如:《新农村》《田野赞歌》《五谷丰登》等等,表现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面貌,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景象及农村农业丰收果实的木雕作品。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创作创新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从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中,挖掘创作创新的题材内容,东阳木雕才会有这样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状况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木雕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娴熟而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面对濒危的东阳木雕技艺,必须尽快对之进行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冯文土,男,汉族,1944年3月出生,浙江东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东阳木雕,申报地区为浙江省东阳市。

陆光正,男,汉族,1945年4月出生,浙江东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东阳木雕,申报地区为浙江省东阳市。

吴初伟,男,194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东阳木雕,申报地区为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黄小明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东阳木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东阳木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依托东阳木雕项目的东阳市陆光正创作室,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7年9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寄情与木 明志匠心——黄小明木雕艺术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开幕。展会上展出东阳木雕作品。

2019年8月12日,由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木语竹韵·丝路传情”东阳木雕和竹编展在科伦坡开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