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谱牒史

更新时间:2022-01-11 16:59

中国是发明谱牒制的国家,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

序言

中国谱牒史,就是我们如今通常所说的谱牒或曰谱牒学的发展,它有其特指的含义,是指专门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的文献、簿籍,也就是姓氏文化。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谱牒由官修变为私修,所记录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所以近代以来几乎姓姓修谱,族族有谱,连绵不绝。而且自明代起,宗祠与族谱相维系,有宗祠必有族谱。谱牒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历史资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谱牒和史书可以相照应,不可全信全疑。为显耀家族门庭,谱学界伪俗之风不绝如史,比如攀附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在谱牒史上司空见惯,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应,具有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因各种原因改姓、赐姓、冒姓者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正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谱牒起源

汉字之源

谱牒是自中国汉字发明者苍颉发明文字以后,一直伴随着父系家族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文献或薄籍。中国人的族谱,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的记录。它对于族群的认同、尊祖、敦亲、睦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汉字正是记叙世系、源流、族规、家训等这些重要的家族信息的特殊符号。

历史记载

周武王主天下以后,为了今后的统治,开启“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之始,实行宗法分封制,是为“定世系,辨昭穆”,周代的谱牒发展很快,并有专门官员管理,发展成后来的专职称号宗正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云: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唐·张守节【正义】说:谱,布也,布列其事也。即全面、普遍布列出来;一种文献的体裁。)……又: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唐·司马贞【索隐】:牒者,纪系谥之书也。下云“稽诸历谍”谓历代之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牒,札也。因为谱牒产生时尚未发明纸张,“谱”是写在“牒”上的,所以合称“谱牒”。谱牒在秦汉之前称作世系世本、系本、牒记;之后称作族谱、姓谱、族姓谱、氏族谱、血脉谱、家谱、宗谱、世谱、世牒、世系录、通谱、老影、家牒、家乘等;隋朝皇室称家谱为玉牒,又称“天潢玉牒”;之后唐宋皇室相效仿亦称玉牒;其后历代进入皇室的家族也都称家谱为玉牒了。宋以后则通称作族谱,民间口传则称作家谱。

谱牒发展

周礼春官

中国周代开始就有了专门从事世系记录和谱牒记载的官职。《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而《世本》则是最早记录帝王、诸侯、卿、大夫世系的谱牒之班固汉书·艺文志》载:“《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春秋时诸侯大夫。”《世本》作为一种记载上古帝王诸侯世系的文献、簿籍,是可信的先秦古籍,其书非一次而成,属于不断累加而成的帝王诸侯总谱牒。

秦汉宗正

秦汉时期,官方开始设立宗正之职,编撰皇室的谱牒。同时也出现了秦汉世家名门望族著述谱牒,如扬雄的《家牒》、应劭的《士族篇》,颖川太守的《聊氏万姓谱》,以后著述渐多,蔚为大观,以致在目录书籍的分类中,被列一类。如今,研究人员一般把秦汉之交流传的荀况所著《春秋公子血脉谱》,作为中国后世记载宗族史籍以“谱”为名的先河。

魏晋隋唐

魏晋兴士族门第,时名门望族修谱之风盛行。这个时期成为中国谱牒发展的鼎盛时期,谱牒学因此产生。谱牒起于秦汉,兴于魏晋隋唐。但是,使谱牒发扬光大最后以成官制和中国民间传统的,是西汉的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早年曾以《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佳作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齐名。自以记载上古帝王诸侯世系的著作《世本》产生起,到魏晋隋唐是中国谱牒最盛行和发扬光大的时期,其间产生了不少相关著作和谱牒。

宋室南渡

宋代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载:所谓临文不讳也。“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以便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宋室南渡后,谱牒风被带到江南,在江南世家大族再度兴起编撰谱牒之风,直至普及到民间。

明清盛行

明清之季,又把中国谱牒学和中国姓氏学这些中国古老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谱牒内容

宗族文化

包括:“宗族世系、世表、宗族源流、宗派、宗族传记、祠规、家训等。”家族宗亲的世系和血缘关系表,是家谱最主要的内容。各家族的谱牒内容都不相同,有些家谱在立谱时先确立了后世统一字派或行辈,字派由祖上有名望的人拟定的或皇帝颁赐,起“大名”时,这个字派一定要放在三字全名的中间或最末。统一字派一般为五言一句,和五行火、土、金、水、木相对应,意为生生不息。

谱牒格式

谱牒的格式有四种:1、欧(阳)氏:欧阳修发明创造的。(通用式) 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自上而下,五世一表。2、苏洵式:苏洵发明创造的。 世代直行下垂,用竖线。3、宝塔式:上下横竖线连。4、牒记式:不用横竖式,纯用文字。

谱牒著作

随着中国谱牒史的不断发展,在历代中产生了很多极其珍贵的谱牒著作,这些著作都是中国重要的谱牒传统文化内容。因为古今著作很多,现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质的著作:周代古史官著《世本》;战国时代荀况著《春秋公子血脉谱》;西汉扬雄著《杨氏血脉谱》;《隋书经籍志·谱系类》录有:《杨氏血脉谱》2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1卷,《杨氏支分谱》1卷,《杨氏谱》1卷。东汉应劭著《士族篇》;晋代贾弼之著《姓氏簿状》;唐代林宝著《元和姓纂》;宋代郑樵著《通志·氏族略》;明代杨慎著《希姓录》;明代凌迪知著《古代万姓统谱》、《历代帝王姓系统谱》;清代嵇璜刘墉著《续通志》中国台湾柏杨著《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谱牒命名

五行偏旁

中国的各家族按谱牒对子孙的命名,早在三代时就开始应用,不过因为那时人少,所以都是用单字名,这样重名的都避免不了,好在那时出名的人也少。到了后期,因为能够应用的以五行为偏旁的字毕竟有限,因为不能隔五代八代的、再重用复以前的字,尤其是火德和土德作偏旁的常用字非常少,古时繁体的火、土旁的字虽不少,但不常用,且不好听,一般人很难认出,所以只得用别的汉字偏旁来命名,如:亻、讠(言)、彳、辶、阝、灬、⺮、亠、冫、王、忄、礻、扌、攵、爫、刂、纟(糸)勹、山、、⻊、也、走、方、广、日、目、贝、月、页、韦、马、门、雨等等好多,以替代五行,当然这些偏旁的并不分为“火、土、金、水、木”,只有“灬、日”旁代表火德,“王”旁代表土德,还有一个特殊的是,“生”字属于土德。有些偏旁在字的上、下、左、右是一样的,如山、阝、日、方等。

夏姒家族

因此中国各家族只得以名字间的字泒作区别,字泒后的名不一定非得依五行。夏王朝的第9任王姒杼、第10任王姒槐兄弟俩都犯的是木德,第12任王姒泄是水德,第15任王姒廑是土德。虽然不是按五行之顺,即火土金水木,但却是按家谱意义的命名,因为他的兄弟名字一定是和他一样的偏旁的。但奇怪的是商王朝的国王虽然姓子,但名字却都是按天干地支命名。

帝王将相

中国皇家、世家、文臣武将及一般的家族严格按五行“火、土、金、水、木”作偏旁来命,即五世一系、生生不息。都是在魏晋南北朝隋朝开始,因为这时都是按汉朝的帝王文武名臣名将为第一世,而称为第多少世后裔,没有用秦王朝的,因为秦王朝太短,文臣武将没有传两世而折了,只有孔孟颜曾四大传统文化家族,是以先秦之人奉为始祖命名的。

武城曾氏

最早系统的按五行命名的是宗圣曾参的先世。据曾氏《武城族谱姓源》记:“曲烈生炫忠,炫忠生坤仁,坤仁生录,录生浩源,浩源生富材,富材生焜,焜生伯基,伯基生锐,锐生迁,迁生志梁,志梁生煌,煌生相奎,相奎生世鉴,世鉴生政治,政治生木复,木复生瑞焕,瑞焕生垠,垠生锦容,锦容生洪,洪生桂茂,桂茂生照,照生培元,培元生銈, 銈生允渿,允渿生杞,杞生火隹熹,火隹熹生埙和,埙和生成锐,成锐生一氵倩 ,一氵倩 生椿,椿生炯,炯生垣,垣生销,销生福波,福波生时荣,时荣生炳,炳生均作,均作生铃,铃生浤仁,浤仁生一松,一松生炤,炤生墅,墅生镇玉,镇玉生浥,浥生祥槫,祥槫生炷,炷生方瑆,方瑆生銮,銮生沛恩,沛恩生朴,朴生世美,世美生时泰,时泰生巫。鲁襄公六年莒灭鄫,巫奔鲁后,以曾为氏。巫生夭,夭生阜,阜生点。”以上可以看出,在别的家族也有按此命名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出现名于后世的后代,才没有被发现,所以说,后代出名也能把祖先的名字荣耀一下,曾子即一例。中国是发明谱牒制的国家,一直沿用。世界上也惟有中国的汉字才能以五行“火土金水木”生生不息、五世一系为偏旁部首命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