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

更新时间:2024-02-03 15:51

中府是人体腧穴之一,出自《脉经》,属于手太阴肺经募穴。此腧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症。

腧穴释义

中府:中,中焦;府,聚。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之所聚;此穴又为肺之募,募是脏气结聚之处。脾、胃、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

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是此穴;或者取仰卧位,自乳头(男子)向外2寸处,再直线向上摸取肋骨,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此穴。

解剖定位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用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腧穴功用

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补气健脾 中府穴为肺脏之气聚积之处,位近肺脏,内通于肺气,故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宣肺平喘之效。又因中府穴与足太阴脾经交会,故还有补气健脾的功效。

主治病证

常用配伍

养生保健

每天顺时针按揉本穴,再逆时针揉按本穴各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预防胸闷、气喘、肩背痛。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不宜用力过大,稍稍施力即可。

腧穴操作

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内斜刺,以免伤及肺脏。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按摩手法可以运用揉法、擦法、点法、揪法。

现代研究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有研究人员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古文摘录

脉经》:“寸口脉细、发热、呕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针灸甲乙经·卷八》:“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逆气,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针灸大成·卷六》:“主腹胀,四肢肿,食不下,喘气胸满,肩背痛,呕畹,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胸悚悚,胆热呕逆,咳唾浊涕,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疰,瘿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