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更新时间:2023-03-10 14:31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中部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长江中下游地区同盟会成员为推动长江流域的民主革命运动而建立的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中部同盟会”。1910年5、6月间,同盟会部分领导骨干谭人凤、宋教仁、赵声等,对于孙中山只注重在南部边境地区起义并屡遭挫折,而忽视对长江各省的发动和领导,深表不满:认为在边地起事的“下策“不济事”,在北方起事的“上策”“不容易”,以取在长江流域起事的“中策”为好。于是在日本东京召集11省区同盟会分会会长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以领导长江流域的起义。1911年7月31日,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范光启等29人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召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成立大会。会议通过《章程》,发表《宣言》,宣称“以推翻清政府,建设民主的立宪政体为主义”表示“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部”;规定“机关制取合议,救偏解、防专制。总理暂虚设,留以待贤豪”:声称“本会由中国同盟会会员之表同意者组织而成”“会员皆一律平等”,“凡中国同盟会会员依本会法律人会者,皆为本会会员”:在起义策略上表示要“培元气,养实力”,不轻于发难。总机关设于上海,会员20余人(一说40余人),旋又在南京、安徽、湖北、湖南等地设立分会,分别由郑赞丞、章梓、范光启、居正、曾杰、焦达峰等主持。总机关设总务干事5人,由陈其美、潘祖葬、宋教仁、谭人凤、杨谐生分掌庶务、财务、文事、交通、会计等部门。8月2日开第二次大会,推谭人风为总务会议议长。同盟会中部总会积极从事长江流域的革命工作,极力促进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积聚,做了不少工作。1911年11月上海光复后,中国同盟会总部自日本迁回上海,中部总会活动即告结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