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标记法

更新时间:2023-02-10 12:16

五度标记法(five level tone mark),即五度制调值标记法,是赵元任1920年代发明的一种记录语言声调调值的方法。五度标记法在汉语方言、苗瑶语及侗台语调查中大量使用,在其他语言的描写中也有影响。

内容

五度标记法的第一则,是要描述某个声调时,应记录下那个声调起点处、终点处及拐点处之音高。只用记下声调轮廓,不关注对中间段的描写,也不只在质上描写升、降等调型。

第二则则指出,字的调值是相对音高而非绝对音高。每个人一般说话时的音调,都可以分出1、2、3、4、5五个相对高度,即最低、次低、中、次高、最高。但不同人发出同一相对音高时,其绝对音高未必一样,换言之,某甲念出来的最低音调值可能跟某乙念出来的最低音调值不一样,但聆听到都能分辨出那个调值是该人物说话时的最低音调。

标记形式

曲线法

以一条位于右方的竖线作标尺,从低到高分作四段,各端点从低到高即分别表示相对音值的最低、次低、中、次高、最高。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用竖线左边的从左到右的线条表示。使用这种标记法的符号称为「调符」或「声调字母」(tone letter)。

例如记录这些字在官话北语普通话里的念法:“番”(fān)[fan˥],“茄”(qié)[ʨʰiɛ˧˥],“炒”(chǎo)[tʂʰɑʊ˨˩˦],“蛋”(dàn)[tan˥˩]。

此外,以粤语粤海片标准粤语的念法为例则是:“三”(saam1)[saːm˥],“碗”(wun2)[wuːn˧˥],“细”(sai3)[sɐi˧],“牛”(ngau4)[ŋɐu˩],“腩”(naam5)[naːm˨˧],“面”(min6)[miːn˨]。

此外,如果想表示口语变调,可以把作为标尺的竖线画在左方,显示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线条则在其右方。以普通话“你好”为例,“你”(nǐ)字本读[ni˨˩˦],“好”(hǎo)字本读[xɑʊ˨˩˦]。但二字连读时会变成(ní hǎo)/ni˧˥xɑʊ˨˩˦/这种念法,这时候就可以写成:⫽ni˨˩˦꜔꜒xɑʊ˨˩˦⫽。

若是轻声,则把显示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线条改为点。例如普通话里的这些词汇:“玻璃”(bōli)[pwo˥li꜋]、“伯伯”(bóbo)[pwo˧˥pwo꜊]、“喇叭”(lǎba)[la˨pa˩꜉]、“兔子”(tùzi)[tʰu˥˩t͡sz̞ᵚ꜌]。

数字法

数字法就是把相对音高高度用数字表示。一般写在国际音标的右上方。各种汉语语言的记录,以1代表最低,以2代表次低,以3代表中,以4代表次高,以5代表最高。

例如记录这些字在官话北语普通话里的念法:“番”(fān)[fan55],“茄”(qié)[ʨʰiɛ35],“炒”(chǎo)[tʂʰɑʊ214],“蛋”(dàn)[tan51]。

此外,以粤语粤海片标准粤语的念法为例则是:“三”(saam1)[saːm55],“碗”(wun2)[wuːn35],“细”(sai3)[sɐi33],“牛”(ngau4)[ŋɐu11],“腩”(naam5)[naːm23],“面”(min6)[miːn22]。

声调轮廓多以两个或以上的数字表示。然而,一些人表示急速停顿的短声调(比如入声)时,为了强调它的短,写成只有一个数字,例如音高较高而较短的音节,声调轮廓则是/5/,长者则为/55/。这些“急速停顿的声调”通常有一个非浊音的辅音或喉塞音,故此令元音急速停顿。然而,有些人选择保持用双位数字表示轮廓,避免令它跟声调代号数字混淆。若使用曲线法,则/5/与/55/无异,都是“˥”。

须注意,记录美洲原住民语言的学者,则往往以5为最低,以1为最高。跟汉语语言的记录恰好相反。

两种标记法的比较示例

主要影响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标示单字字调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就借鉴了五度标记法。以[a]为例,最高调可以表示为[a˥](或[a̋]),次高调为[a˦](或[á]),中调为[a˧](或[ā]),次低调为[a˨](或[à]),低调为[a˩](或[ȁ])。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的声调标记方法也借鉴了五度标记法的曲线法,用¯ 、ˊ 、ˇ 、ˋ 分别表示。由于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调型都不同,因此没有必要用竖标来标明相对高度。

分域四度标调法

朱晓农提出的分域四度标调法,则是对五度标记法的改进。先根据发声态的不同,把音分为不同的域,一般的清声态处中间,假声态较高,浊声态较低。在各自域中再区分四个相对高度

分域四度标调法可以更好的处理如韶关土话中小称变调的“超高调”等问题,也更有利于跨语言、方言的调值比较。但五度标记法对绝大部分方言都比较适用,因此仍然是方言调查中的主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