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关停潮

更新时间:2024-05-21 11:54

产科关停潮,是媒体用来形容医院产科正在经历着“停诊”、“关闭”、人员“分流”、“失业”的社会现象。2022年,全国关闭了十几家医院产科,2024年一季度已经先后有3家医院发出产科停诊公告。

产科困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一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是产科分娩量最高潮的时候,社会在一种亢奋的“全面二孩”的氛围里,2016年分娩量达1786万。然而生孩子很快从一床难求变成一个人的“包场”。2017年开始,每年跌个10%左右。到2023年公开报道的分娩量是902万,少了将近1000万。

床位是在放开生育之后,政府出面要求医院加出来的,现在分娩量少了,床还在。但这些床创造不出更多的价值,产科门诊诊室的数量和产科床位数量,在一天天变得更少。

产科源于接生手艺,在现代医学尚未形成之前,原始的产科便已成型。“接生”强调婴儿的出生,而“产科”则更关注分娩时母子安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2015年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控制在20/10万以内,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5.7/10万。

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范玲认为,产科追求的是通过做好孕产期保健,预防、预测、早期发现一些问题,使产妇们都能安全顺利地分娩。所以产科是立足于保健服务,而不是要治疗更多的危重症,这点上可能跟其它有些科室不同。当然,产科也有很多突发的危险情况。

产科发展正是为了保障妇女生育健康,但是收费标准却成为遗留的历史问题。同时,运行成本高和风险大让开产科成为“不划算”的事情。以浙江省基本医疗服务(2024)规定的省级统一价格为例,顺产价格为900元至1452元,剖宫产价格为1488元至3341元。剖宫产作为产科的主要手术,是重要收入来源,但其实际收入并不可观。

产科困境不止于出生率。开设产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收费低,运行成本高。对于24小时不眠的科室来说,一个孕妇在深夜中突然分娩,意味着至少要配着两个产房医生、一个麻醉医生、一个新生儿科医生、两到三个护士。在现行医疗考核体系中,国家卫健委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综合考核(国考)强调疑难复杂病例处理能力,如CMI指数和四级手术比例等。“国考”成绩和财政补贴、绩效工资、医保基金相关,产科却在“国考”中非常吃亏。产科的CMI指数很低——越是正常分娩,CMI指数越低,只有可怜的不到1。产科的四级手术更是罕见,比罕见病还要罕见。这与鼓励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剖宫产率的妇幼保健体系发展方向相矛盾,给产科带来压力。

留不住年轻人的科室,是没有未来的。病人量越少、新的产科医生越学不到东西,他们能接触到的临床案例,正在急剧萎缩。

产科走向何方

产科犹如一块海绵,生育率的涨跌影响着海绵的吸水量,而海绵本身也存在着构造问题。产科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被挤压的产科医护如何适从,产科滑坡影响到的基层就诊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必须存在和难以为继之间,产科会走向何方。在无法干预产科分娩量波动的情况下,如何谋求产科的转型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

专家表示,好的产科医生培养至少需要十年,产科关停容易、重开难,人才流失容易、培养难。如果将来孕产妇增多,很难临时抽调人手来做产科医生,但生孩子等不得,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储备也很有必要。建议通过完善产科综合考核、加大医院内部绩效倾斜等方式,切实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待遇水平,稳定产科医护人员队伍,有效破解产科发展困境。

关停经过

早在产科在城市中的关停潮被看见前,产科的第一波滑坡早已在基层乡镇发生。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17-2021年间,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门急诊人次数下降了约1500万。副主任医师郑琳所在县城共有24个镇,以前大部分都有接生服务,现在只剩下三个医院保留产科,“生的人不多,还必须要有人守着,不够开支。”

范玲认为基层产科最先面临生育率下跌的冲击,甚至无法像综合性医院那样提供医护转岗的过渡机会,只能直接关停分娩服务。并且产科接触的病人越少,经验越贫瘠,生育风险就越大,医院往往选择关停产科以降低出事概率。基层关停产科后,许多孕妇没有地方产检或者距离医院特别远,就干脆不按照规范进行孕期检查。

产科已经进入了下行的通道,难说会何时见底。这距离2016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指2000年以来),才不过八年的光景,产科就经历了从扩张到被砍掉的“塌方”过程。

2022年,全国关闭了十几家医院产科。

2023年,在产科关停的名单上,又增添了浙江嘉兴平湖市中医院、广州番禺区新造医院、浙江温州苍南县中医院、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江苏新沂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浙江宁波鄞州二院,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卫生院。

2024年

2月1日起,定南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医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并报定南县卫生健康委批准,该院助产技术服务停止开展,并按文件精神不再开具《人口出生医学证明》,不再开展孕期四维彩超诊断及产前筛查业务,保留普通产检与普通产科彩超业务。同日,浙江江山市中医院宣布,根据医院产科业务实际情况,本院不再开展产科(平产、剖宫产)业务。

3月11日,江西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公告称,该院停止产科服务。该院副院长周观林介绍,医院是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产科设置历史只有8年,当时是考虑到一些孕产妇合并传染病。“目前医院已停掉产检、助产等所有产科服务,但保留妇科,产科医护人员还未分流,正在收集个人意愿。”

5月20日消息,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关停产科服务。

专家呼吁

2024年2月28日,知名妇产科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在微博就产科发展问题公开呼吁:“救救产科吧!你们担心的是生娃的人少了,我担心的是产科学科的塌方。”,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引起了无数医生的深思和共鸣,获得了上万的点赞。

专家建议

段涛(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

产科的发展,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精益管理转型。段涛总结出产科转型发展的三个方向:改善客户体验,学科建设,口碑/品牌/IP的打造。

改善客户体验。需要整个医护和管理团队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心智和行为。

学科建设。在产科分娩量持续下降的今天,有可以为患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能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是王道。产科的学科建设强调系统规划,按照专科-亚专科-专病的层次设计,落地执行的时候则是要从专病开始,专病建设即创造差异性和唯一性,让你成为得了这个病的患者的首选。

口碑/品牌/IP打造。单纯靠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性已经不足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还需要讲究颜值、个性与体验。

徐鑫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主任委员)

助产士是产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助产士人数不多,质量不高,教育不完善。我们国家关于如何培养专业的、有胜任力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助产人才队伍显得无从着力。”发达国家生育期年龄女性跟助产士之比是1000:1,我国是4000:1。

“如果认为分娩时的护士才是助产士,那么生育率下降,助产士就多出来了。如果认为助产士分管生育期妇女性生殖健康、孕产妇青少年儿童新生儿的健康,那助产士完全是不够的。”

我国没有独立的助产专业教育体系,只要获得护士资格,或碰巧分到产房并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自动成为助产士。与国际助产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范围相比,我国助产士通过普通护理考试进行职称晋升,并不能体现助产士的专业能力。

国家卫健委

主词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

2024年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助产服务的公益属性。

《通知》强调强化助产服务规划布局,公立医疗机构拟关停产科要广泛征求建档孕产妇意见, 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2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人口30万以下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必须向社会主动公布助产机构名单,方便群众有序就医。

在产科发展方面,《通知》强调要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镇痛分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促进安全舒适分娩。同时,努力使综合性医院产科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禁止医院向产科和产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其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等业务收入挂钩。

社会评价

一句话,产科关停不是一件小事,要科学决策、谨慎对待,确保助产服务可及性,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兜底责任。(澎湃新闻评)

助产服务是基本医疗服务,关系母婴安全健康,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产科关停应充分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等因素,加强产科规划布局、提升产科服务质量、储备产科人才队伍,确保产科服务供给安全可及,切实兜牢保障母婴安全的底线,促进产科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通过完善产科综合考核、加大医院内部绩效倾斜等方式,切实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待遇水平,稳定产科医护人员队伍,有效破解产科发展困境。(《瞭望》2024年第18期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