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珍珠

更新时间:2024-08-21 14:37

人工珍珠是指人工培育的珍珠。人工培育的珍珠,其色彩与天然的珍珠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发源地

1851年的冬天,英国领事海格和来自美国的麦嘉湖博士,在德清以口述和实地取证相结合的方式“大范围展开调研”。随后,他们发表了论文《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和《中国的珍珠和珍珠制造》,告诉世人世界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在中国德清。

培育历史

中国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珍珠的国家,也是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有记载的中国人工育珠始于十一二世纪,而珍珠规模化生产则出现 在十三四世纪。到了近代,由于战争等原因,中国珍珠养殖业开始没落。新中国成立后,在将中国传统珍珠养殖方法与日本现代珍珠养殖技术结合的基础上,经过国内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现代化的珍珠培育技术逐渐形成。

外国

17世纪中后期,林奈在中国附壳珍珠养殖的基础上培育出了有柄珍珠,成为西方珍珠培育的先驱。

18世纪,旅行者们陆续将中国附壳珍珠培育技术介绍到国外。

19世纪,日本的御木本幸吉根据中国佛像珍珠育成原理,经过多年研究,首次培育出半圆附壳珍珠,后在见濑辰平和西川藤吉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培育出正圆游离珍珠,奠定了日本现代珍珠产业的基础。

育珠典籍

古代典籍

北宋时,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记载了珍珠养殖方法:“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这种利用假珠(珠核)进行育珠的方法开创了有史以来人工育珠的先河。

现代书籍

出版图书

操作方式

养殖珍珠的形成则需要人工干预和保护。如今,虽然人们仍会采集和利用野生软体动物,但大多数用于养殖珍珠的软体动物都是人工养殖的。

首先,熟练的技术人员从同种类软体动物剪下外套膜组织,然后将该外套膜细胞小片与种核一起植入母贝的生殖腺,或将没有种核的外套膜组织植入母贝的外套膜中。如果使用了种核,外套膜组织会在其周围形成珍珠层,向内分泌珍珠质至种核,最终形成养殖珍珠。如果没有植入种核,则是在植入各个外套膜组织周围形成珍珠层。养殖珍珠收获前,都需要工人照料这些软体动物。

人工珍珠颜色

无论是天然珍珠,还是现代养殖珍珠,珍珠这种宝石一直以来可能都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宝石,它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人们最熟悉的颜色是白色和奶油色(浅黄褐色)。黑色、灰色和银色的珍珠也很常见,不过几乎每一种颜色的珍珠都有。珍珠的主色(体色)通常会因附加颜色(泛光)而改变,这些附加颜色通常为粉红色(有时称为蔷薇色)、绿色、紫色或蓝色。某些珍珠会出现虹彩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珠光。

农业技术保护

“德清珍珠系统”是以南宋时期叶金扬(约公元1200-1300年)在德清发明的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改进的淡水珍珠养殖模式、加工工艺和利用体系,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珠蚌繁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 鱼蚌混养技术、珠蚌生态功能应用、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传承等在内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农业文化遗产。

2017 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地位于德清县东部阜溪街道、涻舍镇、乾元镇、新市镇等8 个乡镇、街道,核心保护区为阜溪街道龙胜村(洛舍镇砂村)、钟管镇蠡山村和雷甸镇水产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