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吕

更新时间:2022-01-15 18:11

伊吕,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赞》。指伊尹和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 ,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基本信息

典源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赞》

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亡以加,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唐·颜师古注:“伊,伊尹。吕,吕望也。”

译文

赞日:刘向称赞:“董仲舒有做君王辅佐的才干,即使是伊尹、吕望也不能超过他,管仲、晏婴之辈,是霸主的辅佐,怕是不如他吧。”刘向的儿子刘歆认为“伊尹、吕望是圣人的伴偶,王者得不到他们就不能兴起。所以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灭亡我。,只有颜渊一人能和伊尹、吕望相比,至于宰我、子贡、子游、子夏等人就不能列入圣人之偶的行列了。董仲舒遭逢西汉承接秦朝焚灭学术之后,《六经》分崩离析,于是他下帷发愤钻研,潜心经学大业,使后来的学者对儒家学说有了系统一致的认识,成为群儒的首领。可是考察他的师友渊源,看他们彼此间的影响,董仲舒还赶不上子游、子夏,却说管仲、晏婴不如他,伊尹、吕望超不过他,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刘向的曾孙刘龚则是善于确当评论人物的君子,他认为刘歆对董仲舒的评价是恰当的。

释义

伊尹商汤 , 西周吕尚佐周武王 ,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人物简介

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一说今河南杞县[6-8],一说今河南伊川县,一说山东曹县,一说陕西合阳),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用典示例

《汉书·刑法志》:“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羕於狱中与诸葛亮书曰:‘……足下,当世 伊 吕 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明 沉采 《千金记·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惭非 伊 吕 之俦;胸有甲兵,颇让 孙 吴 之术。”

清 方文 《田居杂咏》:“幸而遇明主, 伊 吕 伯仲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