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岗位

更新时间:2024-05-18 09:28

关键岗位是企业中的一种岗位,该类岗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营销企划人事行政,研发等岗位。

关键岗位简介

关键岗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关键岗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处于最重要环节的岗位。一般指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岗位之和,是企业发展所需关键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岗位在一定时期内很难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

关键岗位与其它岗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责任重,工作内容复杂,可支配的资源多,任职资格的要求高,数量少,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战略目标的贡献率高。关键岗位通过职责直接与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相联系,并可以与工作成果直接挂钩。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将人才价值的确定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的战略与经营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提高模型的可操作性,为此伯特咨询认为有必要结合关键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岗位创造价值大小,建立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的识别与匹配框架模型,确保人才与岗位匹配,同时实现将人才与岗位评价企业目标紧密结合的综合评价框架,提高管理的效率。

识别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企业实行战略目标的传递与实现,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及时传递给其内部的关键岗位上,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关键岗位员工的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才能,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得到可靠的保证。

其次,有利于员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岗位设置,保持企业内部岗位相对价值关系的一致性,为制定公正合理的薪酬分配和实行人力资源的差异化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最后,有利于企业为应对未来组织结构劳动力市场变化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提供策略性框架,从而避免因关键岗位上的人才流失,造成关键岗位空缺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方法

如何避免关键岗位的流失

为避免关键人才的流失,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关键岗位人才的挽留首要解决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员工的利益问题即与企业的薪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通过改变薪酬体系,体现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的竞争性薪酬政策向关键岗位的职工倾斜,最终达到吸引、留住和激励核心员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目的。

其次,建立长期的激励方案。采用激励方案的建议以及这些方案短期所能带来的收益,似乎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已经不限于获得这种短期的利益,还需要长期的利益保障。这就是我们长期激励方案中所提倡的期权制,以分红权、股权的形式去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事实上,同只是对员工付以基本报酬而需要投入的管理精力相比,如果采用长期激励方案,这些方案会要求大量的、甚至是更多的管理精力,才能实现业绩目标。

继而,制定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从政策和制度上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企业对员工设定好绩效目标,如经营收入顾客满意度产品合格率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只要员工在考核期内完成了目标(或未完成),即予以奖励(或处罚)。这种激励手段比较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明显,也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手段。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关键要把握住几点:

(1)目标设定的科学性,要让员工觉得有完成的可能性;处于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存在着成长性的差异,但不明显;

(2)要创造条件帮助员实现,而非一味的对员工进行压榨;

(3)关键岗位的员工,岗位调换的机会较少,时间长了,难免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适时的员工进行内部测评,对于工作内容进行局部的调整。

然后,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这种看似务虚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员工发展需求的一个答复,让员工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中工作,除了挣钱之外,有更好的发展希望。除此之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凝聚合力,形成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激励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对员工精神需求的一个很好回馈。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道德准则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进而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同甘共苦的情感,使得企业加强对于员工的吸引了,进而有效的防止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

最后,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个人价值的被肯定将会有效的抑制每个员工性格深处的不安分成分。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提出有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组织目标的管理措施,真正吸引和留住企业的关键人员,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和员工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企业之中应当形成一种“让我们共同创造,我信任你,我尊重你,我们共享成果”的氛围。企业的关键岗位的员工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合作关系能从心理上有效的留住人才,激励关键岗位人员。

空缺类型

企业关键岗位空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不同的空缺类型,按空缺原因可划分为诱导离岗型、驱使离岗型和综合离岗型。

诱导离岗型

外部因素诱导导致人才流失造成岗位空缺,多数表现为同行业竞争对手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以更高的职位、更多的待遇来吸引具有一定管理或技术专长的优秀人才“倒戈”所致。

诱导因素通常包括:

(1)更高的职位;

(2)更高的薪酬;

(3)更好的工作条件

(4)股份或期权。被诱导离岗人员通常为企业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中的“真金白银”。

这类人才离岗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突然性。竞争对手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与这类人才前期联系时,往往是私下交流, 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声誉均格外谨慎,不露声色,一旦双方谈成。往往是这类人才与所在企业老板直接摊牌走人甚至不辞而别,决心之大。几乎没有商量余地,造成所在企业老板措手不及。

(2)破坏性。由于是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老板给其的待遇也不薄,一般很信任,没有太多的防备心,加上成本原因,因而没有相应人才储备,这类人才的突然离岗,一方面将导致本岗位工作的短期或长期停滞;另一方面将带来商业机密的泄露,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再者,企业的损失直接造成竞争对手的受益,一反一正。将导致企业发展速度上的快慢倒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

(3)连带性。这类人才一般在所在企业或部门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离职时往往会直接带走几个一直跟着他干的随从或助手,并动摇其他岗位上关键人才的求稳心理。

驱使离岗型

内部因素驱使导致人才流失造成岗位空缺,多数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公平合理的竞争和发展环境,缺乏释放个人工作重负的亲情和友情关怀等原因,致使不想“混”的管理或技术人才离职而去。

常见的驱使因素包括:

(1)任人唯亲;

(2)分配不合理;

(3)管理混乱,机制僵化;

(4)人才储备过剩,相互倾轧,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被驱使的离岗人员往往是在企业得不到重用,或虽得到重用但遭受排挤, 或工作压力过大而无法继续承受的人才。

这类人才离岗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可预见性。在离岗前,往往会牢骚满腹,对工作消极应付,经常请假或迟到、早退,喜欢收集报刊或杂志上的招聘信息,突击报销前期费用,外部非业务电话增多等,出现上述现象。一般意味着该员工思想波动很大,近期可能跳槽。

(2)可替代性。这类人才所在岗位一般有二人或多人,一个人的离职往往可以通过内部调整替代离职人员,对工作的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3)再就业条件和待遇的无把握性。这类人才的离职可以说是无耐之举,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 再就业不成问题,但再就业待遇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单位,对于这类人才来说,想得更多的仅仅是换个环境而已。

(4)报复性。这类人才离职后不论在什么企业。一般不正面宣传原有企业,而可能会利用现有企业条件,有针对性地对抗或报复原企业, 往往有与原企业一决雌雄的想法。

综合离岗型

内部因素驱使加上外部因素诱导导致人才流失造成岗位空缺。外部诱导型离岗人才一般在企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错,只是竞争对手抛出绣球,施以更优厚的条件诱导其离岗;内部驱使型离岗人才一般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不差,只是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之感到压抑,不舒服而离职。综合离岗型人才是内外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这类人才离岗一般具备诱导离岗型和驱使离岗型人才的双重特点。除此以外,还具有不可逆转性,内外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这类人才离职决心大,很难通过提升待遇等条件使其回心转意。

空缺危害

关键岗位的空缺对企业肯定产生影响,只是由于空缺时间长短、空缺岗位性质、空缺岗位数量等不同,影响程度不同而已。企业关键岗位空缺的危害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商业秘密的泄露

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往往是企业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研制开发的直接参与者或掌握者,他到竞争对手企业就职,不可避免地会将其掌握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用于新服务企业,导致原企业商业秘密泄露,企业技术内涵缩水,企业竞争能力弱化。

生产经营的停滞或受挫

关键管理人才的离岗,往往会导致无人指挥或多人指挥,不论是无人指挥还是多人指挥,都会导致管理混乱,直接后果是生产经营诸环节无法有效沟通和衔接,导致生产停滞或受挫。关键技术人才的突然离岗,会产生技术资料流失,技术指导缺位,生产残次品增加甚至无法组织正常生产。比如,产品的技术配方,往往一个企业只有一两个人掌握,一旦这两个人离岗, 配方带走,其他人又不知道配方,生产只能停滞。

信誉受损

一个企业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离职,一是会增加该企业今后的招聘成本和使用成本,因为没有更高的承诺,管理和技术精英们是否敢冒“前车之鉴”,老板心理不可能有把握, 因而随之而来的是再招聘和提高相关待遇;二是挫伤一部分客户继续合作的积极性,许多客户是在与这些管理或技术专业人才充分沟通后进行合作的,他们看好这些管理人才的人品、技术特长与个人信誉,一旦这些人离职,他们有可能随这些离职人员一道将业务转到新服务企业。三是这些人才的离岗可能导致管理混乱,残次品增多、生产停滞或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其上下线客户的利益直接受损,进而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企业信誉和形象受到伤害。

企业竞争力下降

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多数流到竞争对手那里,他们利用在原企业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结合新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使新服务企业管理和技术内涵提升,人才和信息资源增加,客户和市场网络增加。相反,原企业由于技术、人才、信息、客户、市场的流失则可能元气大伤,竞争力下降。一增一减.竞争双方的竞争实力发生变化,发展速度也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新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上升.信心增加,士气高涨,创新能力和员工积极性提高,将可能后来居上或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空缺防范

企业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岗位空缺给企业的打击有时是致命的,因而,事前如何防范、事中如何弥补、事后如何控制十分重要。针对企业关键岗位关键人才流失这种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予以防范或应对:

1.让关键岗位上的管理及技术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 变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工程师为企业所有权人,将双方的责权利捆绑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是积极的防范措施,可以从根本上稳定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工程师队伍。

2.签订竟业禁止协议。所有到关键岗位任职的关键人才在上任之前均要与企业签订竟业禁止协议, 以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规定这类人才在本企业服务期满若干年内, 不能到同行业企业任职,或进行其他有可能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合作,否则构成违约,企业可以依法申诉。竟业禁止协议可以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亦可以独立签订。

3.推行关键岗位A、B制管理。确保A角短期或长期离岗时,B角可以迅速接岗,这样就不至于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B角可以从本部门或其他部门选定, 也可以根据岗位特点独立设定。B角即是自己岗位的A角,又是设定岗位的B角,在设定岗位A角在岗时独立承担自己所在岗位A 角工作,一旦设定岗位A角离岗时自动顶岗,以该岗位B角身份承接A角工作,自己所在岗位由自己兼任, 若无法兼任则由本岗位原设定的B角顶替。A、B制管理可以从制度和机制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4.实行关键技术资料备份制度,防止关键人才携带技术资料离职的导致企业生产无法进行的被动局面。企业应建立健全核心文件档案库,对涉及企业机密、关键数据、重大业务交流、合同文本等重要材料,要单独存档管理。非相关人员一律不得接触,相关人员查阅要批准登记,重要的不准带离档案室。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商业机密泄露,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在技术资料被关键人才带走后企业无以为继。

5.建立诚信保证金制度。企业在给关键岗位人才发放工资奖金时, 明确规定其中10%一3o%为诚信保证金,只要这些人才在离开企业若干年内不到竞争对手企业工作, 则届时将诚信保证金全额支付, 否则做为违约金予以扣发。诚信保证金应在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或竞业禁止协议上写明。

6.对关键岗位关键人才进行亲情关怀。老板要适时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并随时解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缓解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压力,适时提供带薪休假、旅游福利等;用感情留人,同时传达企业发展信息,展示企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精诚团结,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用事业留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