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世

更新时间:2024-07-22 10:27

刘安世(1048-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州元城县(今河北大名县)人。宋朝大臣,太仆刘航的儿子。

人物生平

刘安世的父亲刘航,为进士及第,历任虞城、犀浦知县,终官太仆卿

刘安世小时候持论已有识见。刘航为河南监牧使时,文彦博在枢密院,有所闻见,每每叫来刘安世报告。刘安世从容不迫地说:“王介甫(王安石)请求去相位,外面议论认为您将代替他的职务。”文彦博说:“王安石败坏天下至于此,后继的人怎样有所作为?”刘安世拱手说:“安世虽然是晚辈,私下认为没有这样严重。新政,果真顺应人意而为人谋利吗?如果不是这样,您应除去所害,兴扬所利,这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已。”文彦博默不回答,后来见到刘航,感叹赞许刘安世的坚强正直。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进士及第,但他未就选,随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以诚实,而且不乱说话开始。调任洺州司法参军,洺州司户以贪污闻名,转运使吴守礼打算按察他,向刘安世垂问,刘安世说:“不要这样。”吴守礼因而停止。但刘安世内心常常不自安,说:“司户确实贪污而我不以诚实应对,我岂不是违背了司马公的教诲啊!”后来读扬雄法言》“君子避碍则通诸理”,心意才解开。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入朝为相后,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司马光去世,宣仁太后吕公著垂问可以任台谏的人,吕公著以刘安世应对,被提升为右正言。当时执政大臣多给与亲戚官职,刘安世说:“祖宗以来,大臣的子弟不敢接受朝廷内外显贵重要的职务。自从王安石执掌朝政,致力于称心私意,累世的制度,扫地出门不复存在。朝廷上,还是习于故态。”因而历历疏陈文彦博以下七人,都是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魁首旧臣,其子弟亲戚赖其权位而得官者为数不少。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天之功,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章惇父亲还健在,却另外立籍谋取异财,绝灭义理,只是从于薄罚,何以表示惩戒?”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刘安世认为蔡确指斥哲宗,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论之,把蔡确贬窜新州。宰相范纯仁以下至御史十人,都因此去位。

刘安世升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任左谏议大夫。当时有旨暂时罢免讲筵,民间喜传宫中求取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纳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帷,仍引用亲信大臣与论前古治乱的要旨,以增广圣学,不要溺于所爱却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哲宗低头不说话。太皇太后说:“没有这种事,你误听而已。”第二天,太后留下吕大防报告原因。吕大防退朝后,召来给事中范祖禹使传达旨意。范祖禹本来曾以此劝谏,刘安世与范祖禹便两人联合申明此事非常恳切。

邓温伯被任命为翰林承旨,刘安世说他“出入王安石、吕惠卿党中,始终反反复复。进用,实在关系到君子小人力量削弱增长的关键。请将他罢免贬退。”没有得到答复。刘安世便请求外任,改为中书舍人,辞谢不就任。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提举崇福宫,刚到六个月,召用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范纯仁恢复相位后,吕大防禀告高太皇想令刘安世稍稍避嫌。高太后说:“刘安世不居言官之职,自然无所谓避嫌。”又告诉韩忠彦说:“这样正直的人,应该留在朝廷。”便停止。吕惠卿复职光禄卿,分到陪都执行职务,刘安世争辩认为不可以,没有得到采纳,出知成德军。章惇当权,特别忌讳厌恶刘安世,开始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在英州居住。

同文馆狱兴起,蔡京请求诛灭刘安世等家,谗言虽然没有实行,刘安世还是被移居梅州。章惇与蔡卞一定要置之于死地,由于使者到海南岛杀陈衍,暗示使者过访刘安世,迫使他自杀。只擢升一士豪为转运判官,让他去杀刘安世。判官快速骑马将要到达梅州,梅州守臣派客人来劝刘安世自己想办法。刘安世面色不改,与客相对饮酒谈笑,慢慢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他的仆人说:“我如果死了,按照信中所说去做。”回头对客人说:“死不难了。”客人秘密从仆人那里看到信中所写都是安排同贬当死的人的家事,很周到。判官没有走到二十里,呕血而死,危险得以幸免。

昭怀皇后正位中宫,章惇蔡卞告发以前刘安世劝谏奶妈之事,认为是针对皇后而言。当时,邹浩已被贬斥,诏命应天府少尹孙鼛用槛车捉收刘安世、邹浩二人前往京城。走了几个驿站的路而徽宗即皇帝位的赦令来到,孙鼛于是返回。刘安世流放荒远的地方共七年,甲令所记载的边远污秽之地没有没经历过。移居衡州鼎州,然后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郓州真定府曾布又忌恨他,不让他入朝。蔡京既为宰相,把刘安世连续七次贬谪到峡州拘系管制。稍复承议郎,寄居宋州州城。

宣和六年(1124年),刘安世被恢复待制之职,中书舍人沈思却封还此命,拒绝执行。

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淳熙七年(1180年),刘安世的子孙为他向朝廷请谥,宋孝宗对宰执说:“元祐党籍里,朕差点要忘记此人了。”宰相赵雄说:“党籍所列‘从官’,以苏轼为首,刘安世是第二名。他的语录还在世间流传。”次年十二月,孝宗下诏赐刘安世谥号为“忠定”。

文学成就

刘安世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宋人王铚评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题抄本尽言集》)。费衮也称赞其《过阙谢表》用事精当,下字工巧,而气节凛凛如严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

其诗存世不多,大都如其文,议论精警,栩栩有生气,象《八月十四夜月》诗“万古照临终忌满,一轮明彻岂须圆”,《双柏》“同志不渝均管鲍,清风特立若夷齐”,《扑满子》“多求唯恐心难满,扑破方知器易盈”,均为人所传诵(《娱书堂诗话》卷三)。著有《元城集》二十卷(王铚《题抄本尽言集》)。南宋淳熙间刻《尽言集》十三卷,以后遂为定本,现存明隆庆刻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全宋诗》卷1052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2534至2546收其文十三卷。

刘安世与苏轼苏辙兄弟是好友,经常以文相会,以诗唱和,苏辙的墓志铭就是刘安世撰写的。

刘安世以诚治学、以诚待人、以诚处世,上继邵雍程颐程颢等先贤之学,下泽后世。为纪念刘安世,魏县历史上曾建有忠烈祠、思诚书院,据新版《魏县志》载:思诚书院是明代魏县知县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所建,区龙祯任魏县知县时又重修思诚书院。现忠烈祠和思诚书院均已不复存在。

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刘安世造七弦琴 ”。桐木,通体髹黑漆,露朱色漆地。琴头宽而尾窄,头端有一拱形首岳,有七孔穿七弦,并弦纽坠七个,七弦至琴尾折向琴背,系于两个对称的木纳上,琴背腹有二长方音孔(称龙池)。

琴心内阴刻篆书“刘安世造”、“毛仲翁修”、“周鲁封重修”等字。腹面阴刻行书“混沌材”、“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开辟,声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材,不凿庄生窍,古风尚在哉!”款署“会稽黄镇仲安跋于皖江”。又阴刻行书“晋制宋修,一翁”下有“夏伯子”阴文方印,夏伯子即夏莲居。由此可知此琴为晋嵇康规制,宋代刘安世所造,迭经毛仲翁、周鲁封重修,后为夏莲居收藏。传世宋琴甚少,此琴几经沧桑,音质悠扬,被历代学者、古琴学者所推崇,为久负盛名的佳品。

人物评价

邵伯温刘挚、粱焘、王岩叟、刘安世忠直有余,然疾恶已甚,不知国体,以贻后日缙绅之祸,不能无过也。

脱脱:刘安世复文彦博之言,时年尚少,然其言即元祐之初政,而司马光之用心也。邹浩谏立刘后,反复曲折,极人所难言。二人除言官,俱入白其母,母俱勉以尽忠报国,无分毫顾虑后患意。呜乎,贤哉!

王夫之:自开元以后,河北人材如李太初(李沆)、刘器之(刘安世)、司马君实(司马光)者,盖晨星之一见尔。

李士淳在《松江书院序》:“开辟全潮之山川者,昌黎韩公(韩愈);开辟梅州之山川而绍昌黎公之芳者,元城刘公也。”;“元城刘公谪官梅州,建书院于梅城之东南隅,日聚多士讲学其中,士习民风翕然丕变。”。

轶事典故

犯颜直谏

刘安世仪表魁梧高大,说话声如洪钟。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在言路。倘若居其官职,必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祸患谴责立即到来。皇帝正以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谢,应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行,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你父亲一生想做谏官而没有如愿,你幸运居此地位,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居住。”刘安世便接受任命。他在职多年,正色立朝,扶持公道。他当面在朝廷争辩,有时皇帝大怒,就手执书简站立,等候皇帝怒气稍稍消解,再重复前面的正直之辞。在旁的侍从远远观看,退缩恐惧冒汗,称他为“殿上虎”,一时无不敬畏。

刘安世居家从来没有懈怠的样子,长久坐立身不倾斜,写字不写草书,不喜好声色财利。他忠孝正直,立身行事均效法司马光。他年老后,当时众贤死亡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更高。梁师成用事当权,纵然有生杀予夺之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供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吴默因而劝刘安世为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感谢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祐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死后葬于祥符县。他去世两年后,金人挖开他的坟墓,相貌如生,互相惊异告诉说:“这是异人。”替他盖上棺材才离开。

不称门生

刘器之晚居南京,马巨济捐作少尹。巨济廷试日,器之作详定官所取也,而巨济每见器之,未尝修门生之敬,器之不平,因以语客。客以讽巨济,巨济曰:“不然。凡省闱解送,则有主文,故所取士得以称门生。殿试盖天子自为座主,岂可复称门生于他人?幸此以谢刘公也。”客以告器之,器之叹服其说,自是甚欢。陆务观云。

贬谪梅州

刘安世在谏官任上,曾多次弹劾章惇,因此,章惇任相后,把刘安世贬官至岭南英州,后来又将他贬往梅州。刘安世的学生马永卿所编的《元城语录》便详述了刘安世在梅州历险的经过。一次,章惇与蔡卞想把刘安世置于死地,趁着使者到海岛杖杀陈衍,派刘安世以前相交比较深的朋友前去梅州拜访,委婉地威胁他让他自杀,然而刘安世不为所动。后来章惇提拔了一个梅州本地土豪担任本路转运通判,并派他来杀刘安世,在那个土豪快到梅州境内时,梅州知州派人来劝刘安世准备好后事,刘安世面色不改,与客相对饮酒谈笑,慢慢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他的仆人说:“我如果死了,按照信中所说去做。”回头对客人说:“死不难了。”后来客人看到了那几页信,才知道刘元城写的都是同贬之人的家事,甚为详细。到半夜,突然传来钟声,原来,受命刺杀他的刺客到离梅城二十里的地方得暴疾吐血死亡,由此,刘安世才幸免于难。

兴办元城书院

元城书院又名梅城书院,是梅江区乃至梅州地区兴办的第一间书院,由著名谪官、关心文教的刘元城所创,故名“元城书院”,以示纪念之。

刘安世其人是北宋“元城学派”之宗师,门下如吕本中曾几等知名人物甚多。在贬谪梅州期间,刘安世在州城中创建了书院(后世称为“元城书院”)。刘安世在梅城创建书院招徒讲学,不但开梅州书院之先河,也开启了梅州地区兴学的历史。梅州此后书院、社学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终成就其“人文秀区”之美名,刘安世有开创之功。

元城书院建起后,书院的创立者刘元城便参照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为元城书院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以山长为书院最高负责人,其他教职管理人员都要服从其领导;规定了各个职务的固定岗位职责,分别管理学生的授课、考核、生活和书院的经费、祭祀、安全保卫等;建立了生员定额、课程设置、学生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条、学约、学训等。

史料记载

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九·刘安世传》

脱脱·《宋史·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三卷

黄宗羲·《宋元学案

后世纪念

刘安世移居梅州四年,弘扬中原文化,于城内聚士讲学,开梅州文化教育先河。梅城人为纪念刘安世(号元城),建元城书院于城内东隅,号为铁汉祠,用以祭祀,后废。明朝知县陈燕翼在北门城楼塑像以祀,匾书“铁汉楼”,民国21年(1932年)拆旧城建造店宇街道时被拆,以北门处一条街命名为“元城路”。

刘安世在梅州期间,操守清廉,弘扬文教,成绩斐然,受到州人爱戴。在其北返后,梅州与其有关的祠祀层出不穷,最早是在宋开禧元年(1205),知州刘涣在城南百花洲尾作先贤堂,其中便祀有刘安世。到了宋淳祐年间,知州杨应己慕刘安世之为人,在州治内建铁庵,并且为刘安世撰写了《铁庵铭》。人们为祭祀刘安世,后来还将元城书院改为铁汉祠。到了明清,对刘安世的崇祀更为盛行,从明初的双忠书院到后来明崇祯九年(1636)所建的“五忠祠”,直至清初的七贤书院,都祀有刘安世。

1937年,当时的梅县县长梁翰昭在梅城金山顶倡建七贤亭,七贤之中便有刘安世。2017年,梅县区将梅花山原来的“梅花亭”改建为“七贤亭”,亭内重新对“梅州七贤”进行宣传,也算是延续了金山顶七贤亭的使命。对刘安世的祠祀,在梅县区城北镇的相公亭内也有发现,该处除了奉祀张九龄、韩愈外,还奉祀着刘安世。

2018年,梅江区教育局将新建的一所小学和幼儿园确定校名为梅江区元城小学梅江区元城幼儿园以纪念“广东古八贤”之一的刘元城。

2021年7月12日,旨在纪念开启梅州文教之风的北宋名臣刘元城的梅江区元城广场正式竣工启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