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祺

更新时间:2022-11-11 17:10

刘毓祺(1902~1997),山东省菏泽人,祖上世代经商,家境殷实。1921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不久入河南督军署学兵团受训,结业后担任排长、连长。1924年参加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1925年经冯玉祥批准和黎广诗、张岚峰等十几名学兵被保送到日本官费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1928年7月回国后,在第二集团军洛阳西北军校任教官、学生大队长等职务。抗战后期,叛投伪军。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旧军政人员被关押至1979年特赦。于1997年去世。

人物生平

刘毓祺,山东省菏泽人,1902年出生。祖上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早年发愤立志报国,1921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不久入河南督军署学兵团受训,结业后担任排长、连长。1924年参加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1925年经冯玉祥批准和黎广诗、张岚峰等十几名学兵被保送到日本官费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我国留学生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始于1899年(光绪二十六年),当时规定须经清廷保送;入民国后,在军阀割据时期,则由各地实力派军阀保送。日人为侵略我国,制造中国分裂局面,曾分别接受由蒋介石、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陈济棠、刘湘、龙云等人的保送。士官生保送的条件,除身体健康外,还要考试及格。考试科目有日语、日文,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口试等。刘毓祺在当年中国留学生中以总成绩第三名毕业。

1928年7月回国后,在第二集团军洛阳西北军校任教官、学生大队长等职务。中原大战后曾任第二十六路(总指挥孙连仲)二十五师第七十四旅第一四八团团长。不久转往华北,投奔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任参议。1933年2月,日军大举进犯热河省,守军节节败退。3月上旬,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接替长城喜峰口防务,刘毓祺随部参战。指挥部队向正面日军发动猛攻,同时派精兵绕小路潜行敌后,突袭敌军炮兵阵地,歼灭大量日军。1935年6月16日,冯玉祥将军亲自题写了一副“不抵抗自寻末路,要生存必须斗争”的对联赠给刘毓祺。

1936年,与刘毓祺同属于“士官系”的张岚峰回国后出任翼察政务委员会参议,鼓吹投降卖国的谬论。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汤恩伯,率领第十三军及高桂滋第十七军,在南口、居庸关、延庆到怀来一线,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张把该军的布防情况通报给敌军,致使第十三军损失惨重。华北地区沦陷后,张岚峰以到陇海路招集失意军官组织“抗日游击队”为借口脱离宋哲元部,回到豫东柘城,大量收容由前线溃退下来的国民党部队、地方游杂及地主武装,不数日便集中千余人。日军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约他到城内与日军协商合作,共建“中日共存共荣”之道。自此,张打出了反共的招牌,公开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1939年1月,张岚峰已集结到一万八干余人,乞得日军同意后,编为一个军,称“豫东剿共军”,张为总司令。不久,张部改名为“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并拨给军用卡车数十辆和大批武器弹药。这年5月,汪精卫任命张为军事委员会委员,“苏豫边区绥靖副司令兼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司令”。抗战后期,刘毓祺叛投豫东伪军张岚峰部,1941年,任和平救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参谋长。1944年,任汪伪第四方面军第八军第十六师师长。后任淮、太、西绥靖司令,1946年5月、任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第一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7月,任暂编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任国防部高参,解放前赋闲在南京。酷爱古玩、花木、名人书画、金石印章,国民政府要员王世杰曾从其手上购得住宅。解放后,其多处房产被人民政府代管。后作为旧军政人员被关押至1979年特赦。于1997年去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