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塔

更新时间:2024-04-19 14:10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简介

千佛塔旅游风景区位于梅城东郊,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内有千佛塔、大东岩寺油岩寺、普同塔院等景点。梅州千佛塔为南汉大宝八年(965)刘鋹时铸造,是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91年经省主管部门批准,在东郊乡龙丰山上新建石塔保护,成为塔中塔。新建石塔命名千佛宝塔,高九层36米,底层内宽6米,全部用花岗石块砌筑而成,结构精巧,宏伟壮观。

梅州千佛铁塔(原梅县千佛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965),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塔高4.5米,底宽1.6米,四方形,七层。除首层和顶层外,每层的方隅下均有塔檐,宽十数厘米,檐角皆有栩栩而生的昂头蟾蜍,是为系铃之处。整个塔的造型极为精美。自二至六层,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计为千佛。故名千佛塔。1989年6月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最初在东郊的修慧寺内,后因寺毁塔崩。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州王者辅将千佛塔移置于梅城东郊东山岌上。1935年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驻梅的黄任寰师长相商,出资修建护塔亭。70年代,梅县地区钢铁厂扩大,将千佛铁塔围在厂内,游人不便观赏。1990年由地方人士将千佛塔迁建于梅城东郊的东南胜境,加以保护。

历史沿革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古寺早已湮没)。

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铁塔日久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

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

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加于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在当年远照法师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

1990年春节,由明慧法师发起,在众缘支持下,择普同塔院后莲花山头,兴建九层花岗石塔,保护文物。

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梅州市人民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广东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

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梅州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

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顶,将千佛铁塔补铸完善,迁入石塔底层保护,并续建三层塔台。

1994年1月千佛铁塔移至石塔首层,成为塔中塔。铁塔历史悠久,为我国最早的千佛铁塔之一。

1989年6月,千佛铁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

千佛石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

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

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建筑细节

宝塔拱门、飞檐、拱斗均具古典建筑的特色。这座石塔高36米,首层直径10米,共9层。塔身为纯石结构,均用红、白花岗石砌筑。塔前的石阶下面有一尊一米多高的大肚弥勒佛。塔门前的拱门上书刻着“千佛宝塔”四个大字,左右两边还有一副楹联:“功德积层层,面向众生安乐;尘寰平扰扰,愿祈千佛加持。”撰书者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

塔第一层四周用浮雕雕刻有监牢地神、韦驮天将以及四大天王像。石塔内,是一座七层铁塔。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965),塔高4.5米,宽约1.6米,由生铁铸造而成。塔身第一层为八角形,有铭文。二至六层为方形,最高的第七层呈尖顶状。二至六层方隅下均有塔檐,宽十数厘米,檐角有昂头蟾蜍,是为系铃之处。按每层四面计算,二至六层分别有308尊、268尊、228尊、148尊、48尊小佛像,合计1000尊佛像,故名千佛塔。第四层还有四尊大佛,分别为东方善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相德佛、南方旃檀德佛,佛像造型皆敛袖盘坐于莲花之上。

石塔内墙有浮雕有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高僧大德题联。最高层处有一口大钟,并供奉有数千尊熠熠生辉的鎏金佛像。塔顶尖端嵌着一座七层小石塔,构成了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独特景观。

历史记载

千佛铁塔底座第一层有一面铭文曰:“敬劝众缘,以乌金铸造千佛塔七层于敬州修慧寺,创塔亭,供养虔,繄归善土,望皇躬玉历千春,瑶图万岁。然愿郡坛□□,□□康平,禾麦丰饶,军民甯□,□雨顺调,□境歌咏。□□□□方隅,次以九宥三涂,□□□乐,亡魂滞魄,咸证人天。□□周围,常隆瞻敬。以大宝八年乙丑岁大吕之月,设斋庆赞。”丘逢甲在其所作的《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铁塔歌》中称赞此铭文:“词近尔雅,书亦具体颜平原。”据《金石志》记载,三代之后,刻金多用阳识,此铭文用阴款尤其难得。

从铭文可知,千佛铁塔铸建于南汉大宝八年十二月,即公元965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铁塔最初在梅州修慧寺中,后不知何故迁移到齐洲寺内。齐洲寺故址位于今学子大道市艺术学校附近,而修慧寺寺址不详,也有人说齐洲寺即是修慧寺改名而来,难以考证。乾隆初年,嘉应州知州王者辅将千佛铁塔从齐洲寺移至东山岃。

同治四年(1865),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部流窜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嘉应州遭遇战火侵袭,千佛铁塔因此略有损毁,并未完全毁坏,但其后为群儿毁伤,日久遂圮。戊戌政变后,著名邑贤黄遵宪因支持维新变法,遭到贬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归家后的黄遵宪在邻居家发现塔铭一方,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想尽办法,四方搜集,得第五层全层、第三第四层之三方及第二层之一方,收集到的残块被他收藏在人境庐中,并作《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以记之,歌中有句曰:“星流雨至时事改,风轮转劫无不坏。铜壶滴漏几须臾,倏忽到今九百载。金蚕往往卖珠市,玉鱼时时出银海。康陵荒废马坟空,此塔金身岿然在。”同时,黄遵宪叮嘱翰林温仲和把千佛塔的记载添补进新修的《光绪嘉应州志》。

古直先生写过多首有关千佛塔的诗歌。他的学生彭精一与黄任寰在东山岃上修建好千佛塔亭后,他作一首七律赞道:“曾共彭生步塔冈,塔冈风景尚微茫。江山终古供千佛,诗记同时得二黄。裘带雍容宜眺咏,人间欢喜愿安康。年来剩有田园梦,欲近冈坡写草堂。”他的好友钟一鸣读过后,不以为然,作《次古层冰千佛塔元韵》一首,其诗曰:“古塔重看镇塔冈,登高怀古感苍茫。遥遥华胄夸炎汉,娓娓清谈误老黄。幻想佛天开市道,虚殚民力饰平康。即今国步尤艰险,取笑前人燕处堂。”诗语批评南汉政权以崇佛巩固统治的做法。两位民国梅州文人作诗针锋相对,对佛教评判的视角不同,不禁令人莞尔。

保护措施

1989年6月29日,千佛铁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信息

地址:广东省梅州梅江区金山街道岩莲花山顶千佛塔寺

公交:乘6路公交车到岗背下车后步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