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

更新时间:2024-09-19 13:20

单田芳,1934年11月11日出生于营口市,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专业(函授),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

早年经历

1934年11月11日,单田芳出生于营口市,后随父母迁居辽宁沈阳。祖辈和父辈都是民间说书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因当时民间艺人地位低,故父母不愿他从事此行业。1953年,考入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不久因病辍学。此时他的父母也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劝他学习评书。1954年,在营口拜著名说书演员李庆海为师,取艺名“单田芳”,在师父的指点下勤学苦练。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1955年,进入鞍山市曲艺团,1956年春节首次登台说书《明英烈》,正式开始说书生涯。24岁时正式登台独立演出,先后演出或新说传统评书《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几十部作品,同时他在辽宁大学自学历史学专业,成为1956年辽宁省唯一一个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1958年,改编现代题材作品《平原枪声》《草原烽火》《林海雪原》《红岩》《红色保险箱》等,奠定了在书曲界”东北红星“的地位。

演艺中断

1962年,离开鞍山进入内蒙古海拉尔市曲艺团,因演说评书《三侠五义》,在海拉尔一炮而红。同年8月离开海拉尔到营口市田庄台,后辗转苏家屯、盖县等地,表演收入十分可观。1963年,因为脱离集体单干,被同行举报到相关部门要求禁演,迫于压力回到鞍山市曲艺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农村,演艺生涯中断。在批斗中被打掉牙齿,又因着急上火,嗓子也变得沙哑。

重返书坛

1978年11月,平反后因”茶馆评书“已经开始低迷,单田芳开始向”广播评书“发展。1980年,在鞍山市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隋唐演义》,后在全国播放。1980年-1995年间,在鞍山广播电台录制了《七杰小五义》《封神演义》《童林传》等传统节目以及《民国风云》《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等现代书目共计43部评书。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电视评书。1989年-2002年间,同辽宁电视台曲艺导演史艳芳合作,先后录制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羊神》等 20 部评书,还为中央电视台《电视书场》录制了《薛家将》 等书目,延展了评书传播的深度和广度。1993年,被评为”深受人民喜爱的评书表演艺术家“。1994年,移居北京,在北京电视台录评书,后成立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评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先河。2001年,在北方电视中心录制电视评书《宏碧缘》,2002年,在辽宁电视台录制《白眉大侠》续集。从2002年开始,每年录制评书三百集以上,包括《大河风流》《太平洋大海战》《根本利益》《水浒后传》《西游记》《廊坊大捷》《清官册》《古今奇案》《清官于成龙》《话说台湾》《李自成》《九一八风云》等多部作品。

2004年,被北京曲艺家协会特聘为名誉主席。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成为收山之作。

晚年生活

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同年出席现代立体电视评书《羊神》上海首播式。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同年4月参加湖南卫视综艺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2012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并于同年获得华鼎奖中国曲艺演员公众形象调查第一名。2015年2月17日,出席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与田连元、刘兰芳一起以“潮人”形象为观众带来一个互动评书节目。同年5月,60集评书《千山传奇》在全国近百个广播播出。2018年9月11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84岁。9月15日上午,单田芳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个人生活

家庭

单田芳生于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妻子王全桂与母亲师出同门。1950年,父亲因帮助了一名“反革命”罪犯被判刑6年。1952年,母亲与父亲离婚,不久改嫁他人。1954年,单田芳与王全桂在营口结婚。婚后育有女儿单慧莉、儿子单瑞林。

(图册参考资料)

健康情况

“文革”期间,单田芳的牙齿被打掉了9颗,此后开始戴牙套演出,后因经常更换牙套,适应期间影响发音。单田芳于1984年把满口的牙都拔掉了,换了一口假牙。

2002年6月7日,单田芳因胃癌住院治疗,3个月后康复。

弟子

单田芳有赵亮、刘长春等30余位弟子。

个人爱好

单田芳思想前卫,年轻人会的他都会,如上网、网购、看韩剧等,且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卓别林,还有中国的一些影星等。

主要作品

出版评书

电视评书

(以上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主持节目

(以上参考资料)

综艺节目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单田芳评书节奏干净利落,评书结构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节拍,情节进展快,不拖泥带水。例如他的《明英烈》一书,一改过去事无巨细、主次并存的慢节奏,删掉了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情节,使听众的情绪始终随着朱元璋命运的变化而变化。

单田芳评书融汇情理知识,在讲故事的同时向观众讲述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知识编排合情入理,恰到好处。如评书《百年风云》第一回巧妙地介绍了鸦片的知识,让读者在听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增长了知识。

单田芳评书依靠跌宕起伏的情节调动听众的热情,在平淡的叙述中设置多个悬念,做到平中有”浪“、”浪“中夹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单田芳评书语言通俗简练,多采用常语和口头语,语言生动精炼、风趣诙谐、准确鲜明,不乏画龙点睛之处 。如评书《明英烈》”元顺帝密谋设毒计“一回中,说到元顺帝统治国家时的现状,他用“荒淫无道、不理政事、大兴土木、兴建宫室......“等一系列词语,生动形象、清清楚楚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艺术魅力

“说”:单田芳说书用的是东北普通话,除了说书人以外的书中其他人物也都操着一口“东北腔”。在他极富特色的语言中既有博人解颐的包袱、且俗且雅的的调侃,也有蕴含长者之风的劝慰、洋溢着亲和力的说教。这种奇特的评书语言,又亮、又帅、又亲切,属于口语体、漫画式、粗线条、东北腔。他讲什么书都很豪迈,这种气息跟他这种苍劲、沙哑的“云遮月”的独特嗓音也很贴切。

”演“:”演“是进入角色刻画人物。单田芳对某些人物的塑造使听众对其印象非常深刻,如隋唐系列的程咬金,《童林传》的张方,《三侠剑》的贾明等。单田芳评书的趣味性很多都是在描述他们时体现出来的。单田芳善于塑造人物特定的性格,使每个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符合人物身份。

”评“:单田芳在广播和电视评书中叙述故事或表演人物时,作出适时、适宜的蜻蜓点水式的点评。因为广播电视评书是有时间性的,电视评书一讲就二十分钟,广播评书一讲就三十分钟,还要插播一些广告,这就决定了一讲当中不能涵盖太多枝蔓情节,否则就不能涉及多少实质性内容。《童林传》中讲到十三省总镖局的镖师胜英回到家后,没先回房里跟夫人打招呼,而是先到他老母亲房里去问安时。单田芳评说道:“过去古人都讲百善孝为先,您说现如今如果谁家孩子不孝顺爹妈,可能工作和对象都找不着。胜英作为一个老镖头,对于母亲的孝,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寥寥点评,却让人会心一笑同时领悟一定的人生道理。

”噱“:”噱“就是噱头,俗指评书里的包袱和笑料。如《童林传》中张方与济源打赌的情节,张方只要把济源从插台上骗下去就算赢,济源拿把椅子往台上一坐,任凭张方使了所有的骗术都无济于事,张方说道:“行啊,大和尚你真有本事,我张方服了你了,看来我想把你骗下去不容易。但是话说回来了,是个人在上边他都不容易上当啊!要我在上边,你也不能把我骗下去!”济源听罢十分生气就下来了,张方说你看你下来了吧。这段里包袱设计巧妙,给人的感觉非常有趣。

”学“:单田芳很擅长学习方言和戏曲,在他的评书里既有没鼻子的房书安,也有嗓子眼儿像塞了块烂肉的贾明,既有大姑娘、小媳妇的细声细语,也有老太太、老头的苍老声音。这种声音的模仿就是“学”。他在《白眉大侠》第一回介绍徐良时唱了一段山西梆子。一是为了塑造徐良这个人物,告诉观众徐良是山西人;二是体现了徐良诙谐幽默的性格,他不像白云瑞很帅,一身凛然正气。通过单田芳的演绎,观众总能轻而易举的代入其中。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单田芳的评书艺术作品来自生活、源自民间,把握艺术气脉、跟随时代发展,以鲜明的大众化语言特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农民日报》评)

单田芳的声音辨识度太高了,沧桑,浑厚。他一张嘴,那就是沙场,就是江湖,所有的历史演义风云变幻,都在他一个人的声音里。(文化学者于丹评)

单田芳录制的评书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艺术水平高超,题材广泛,数量很多。他的语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和年龄的界限,让评书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大河网评)

单田芳个儿不高,但底气足,虽然嗓音沙哑但极为好听,他几句话就能马上把听众带入到情境之中,而且他的作品形式多样,每一部书都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接地气。(相声演员李金斗评)

单田芳的评书给人很好的画面感,他的表演不但有大量拟声词,也有很多手势。他一个人,就可以演出千军万马,演出不同英雄好汉的性格。在电视里看到的他,和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他,是高度统一的。(《新京报》评)

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他善于运用现代语言表达古人的思想和风范,说起来情理交融、丝丝入扣、妙趣横生。他还善于用个性化的表演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活灵活现。单田芳具有驾驭大部头评书演播的高超技艺与丰富底蕴,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艺评论家陈连升评)

人物争议

2000年,评书艺人张杰鑫的后人起诉单田芳及相关出版社侵权,称张杰鑫是作品的著作权人。法院审理后判单田芳和出版社公开道歉,停止侵权。

2000年初,《十二金钱镖》作者宫白羽的子女将单田芳告上法庭,称单田芳在电台播讲由鞍山广播电台录制的该评书系抄袭,最终法院判决单田芳与鞍山市广播电视局赔偿原告损失共6400元,并持续7天在鞍山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中发表致歉声明。

2006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赵云声将单田芳等诉至法院,称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千古功臣张学良》内容与自己的小说《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十分相似,认为该评书抄袭了自己的作品,故要求被告赔偿损失40万元以及精神损失费5万元。2009年,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单田芳未构成侵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