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合套

更新时间:2023-11-29 23:43

南北合套是指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 元中叶以后,成规渐被打破。在同一宫调内,可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和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南戏如《宦门子弟错立身》,散曲如沉和的《潇湘八景》,都曾使用南北合套。 明清时应用尤广。

起源

南北合套是戏曲音乐中的术语。按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形式将南曲北曲组成的套曲。杂剧与南戏形成初期,杂剧只用北曲,南戏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据《录鬼簿》载:“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甫系元杂剧中期作家,上述《潇湘八景》系散曲,戏曲中最初用南北合套者,见于南戏《小孙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全剧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构成旦、末对唱,进一步发挥了南北合套的艺术功能。至昆山腔兴起之后,南北合套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

乐曲特点

南北合套的特点:

(1)北曲与南曲交替运用;

(2)若生、旦对唱,生唱北曲,旦唱南曲,主要人物唱北曲,次要人物唱南曲;

(3)宫调性质大都以北套为基础,所用曲牌调高需相同,调式可不同,旋法衔接需和谐自然;

(4)北曲一般一唱到底,南曲则按不同需要分给不同角色独唱、对唱、齐唱。

构成合套中的南曲与北曲必须同一宫调(即同一调高);每个套曲又多以两个调式为主,如〔粉蝶儿〕合套以徵调式、角调式为主,〔醉花阴〕合套又以宫调式、羽调式为主。

形式

南北合套的形式有:

①由各不相重的北曲与南曲交替出现,如《潇湘八景》;

②在一套北曲里,反复插入同一南曲曲牌,如《小孙屠》是在北曲〔新水令〕套曲中反复插入南曲〔风入松〕;

③在一套北曲里,插入几支不同南曲曲牌,如《雷峰塔》的《水斗》,是在北曲〔醉花阴〕套曲中插入南曲〔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等五支曲牌。在所有南北合套中,北曲始终占主要部分。

意义

元朝统一中国,打破了南北隔绝百余年的局面,为南北合套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色彩缤纷的南北合套不仅促进了戏曲中曲牌联套体音乐的发展,也为艺术家突出人物性格、强化戏剧冲突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