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河

更新时间:2021-02-19 09:42

博阳河,长江流域鄱阳湖西岸支流,流域绝大部分在德安县境内,集水面积1354平方公里,主河长105公里。正源发源于瑞昌县南部和平山杨段东南,流至新义村入德安县境,东流至胡村三港口,于左岸受北来黄捅河和马回岭来水庐山河,干流东南流过德安县城,经共青垦殖场(2010年后,改共青城市)于土牛咀入鄱阳湖之共青城南湖。

名称变迁

博阳河系德安河道干流。旧志把这条的上中游称为“西河”,下游称为“大河”,分作两条河名记载,而又把在县南,出自石潭山,流经九仙岭下的一道小水称博附川。但近代的文献资料,则把西河、大河统称博阳河。这个定名,完全符合德安地理情况。

干流概况

博阳河发源,有几种记载,地点同是一处,但在文字上,却是写的近音字。为了正确地书写博限河发源地点,德安县志办特派出两位编辑实地勘探,再查证同治《九江府志》,弄清山名、洞名的写法。结论是: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县治西南60里的峨眉山南面的苦竹源敷阳洞,即瑞昌县南义乡幸福水库之尾。

其它几种记载是:同治十年《德安县志》:“西河在县西北,苦竹源发源。”民国九年《德安乡土课本》:“西河为德安之干流,发源于西北苦竹源。”民国二十五年《江西年鉴》:“博阳水出瑞昌之汉耳尖峰。”1959年,德安水利电力局编《德安县水文实用手册》:“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县南义乡胡炎洞。”1984年《德安县地名志》:“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县南义公社和平山之胡炎洞。”按:和平山是峨眉山的近音,胡炎洞是敷阳洞的近音,错误地把峨眉山写成和平山,敷阳洞写成胡炎洞。

博阳河源出瑞昌市南义乡苦竹源敷阳洞。从瑞昌南部山区流入德安县,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德安县全境(蒲亭镇以下2010年后,改共青城市)流入鄱阳湖西汊(共青南湖)。流向自河源至磨溪是西北往东南流,磨溪至乌石门基本是往东流,乌石门以下大致是往南流入鄱阳湖。

该河长度,《江西省志·水利志》记为105公里。《九江市志》记为110公里(瑞昌13.2公里,德安96.8公里),《德安县志》记为93公里(德安县境内79.7公里);流域面积,《江西省志·水利志》记为1354平方公里,《九江市志》记为1185平方公里(瑞昌市74.2平方公里,九江县218平方公里,德安县892.8平方公里),《德安县志》记为1016平方公里(德安县境内930.4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水位:博阳河梓坊站假完基面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水平22.46米,最高水位29.87米(1975.8.15),最低水平21.74米(1970.8.12)。

流量:博阳河梓坊站(集水面积6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855亿立方米,径流深645.8毫米;最大年径流量7.232亿立方米(1975),最小年径流量1.451亿立方米(1968)。

主要支流

小坳河:在德安县博阳河上游,发源于瑞昌县南青山,东南流入幸福水库,出水库东南流至德安博阳河,入鄱阳湖。境内河长13.2公里,流域面积77.21平方公里,其中德安塘山流入2.99平方公里,幸福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8平方公里。上游山高垅窄,河幅不宽,水库以下河宽20米,年平均流量1.92立米/秒,径流总量4099.3万立米。

田家河,发源于德安县贺山垄,经红桥水库至田家河入博阳河,长约20余公里,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

车桥水,发源于白水昆山(德安县西部曹家),在郭家桥从右岸(德安县曾家)汇入博阳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枯水河道面宽在30米左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53立方米。此水旧志未载。田家河发源于潘子山,在涂村从左岸汇入博阳河。全长19.7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二十余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33立方米,此水旧志未载。

黄捅河,发源于九江县属之高良山铁炉弯,向南流纳岷山水,洞霄水,流经黄捅铺至三港口咀上刘村会马回岭来水从左岸汇入博阳河。本县境内全长20公里(《省志》:33公里),流域面积达25.6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有15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38立方米。

庐山河(亦名潘溪河,潘桥河,谷帘水),发源于庐山下,流入博阳河。《省志》:发源于庐山汉阳峰北西流至王家坂,纳入庐山西猪岭南坡诸山涧溪水,在黄老门汇集南下至三港口(骆驼山西麓)与黄蛹河合入博阳河,主河全长34公里。《德安县志》载:15公里(境内大概只有6公里左右)。

箬山河,从县治西北箬山发源,流至碰(音饭)塘桥下,与金带河合,汇入博阳河。金带河从县治西北木环垅小岷山东麓发源,流至碰塘桥下与箬山河合,汇入博阳河。

金带河,在明朝时为环绕县城之天然池水,其河道之演变详本志《建置区划志》中之《县城》条。〔清〕县令马士宏诗:“独上荒城眺涧阿,弯环几曲抱城过。沦漪风动文章草,篆籀沙平学海波。何处苎衣留缟带?虚传赤社指黄河,折腰小吏空搔首,近较吴兴瘦更多。”博阳川在县治南,发源于石潭山,流经九仙岭北麓入博阳河(昔之大河)。

博阳川,亦称博阳水,载于许多古籍。眠山水从岷山之南发源,流经九江县属之余家河与黄蛹河合。旧志未载有此水。

洞霄水,有两支,一支是吴家河,源自九江县小岷山,长约30公里;一支是罗桥港,源自九江县黄老门黄家垅,经马回岭至德安县高塘乡罗家桥与吴家河汇合,长40公里。两河会合后南流约1公里在依塘坂流入博阳河,合计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上游建有林泉水库

治理开发

水库工程

幸福水库:位于瑞昌县城西南的南义乡大冲下周村北面,距县城55公里,地处德安县博阳河最上游,拦截小坳河与峨嵋溪两条水系,集水面积4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陆续修建至19775年完成大坝高程28.5米,河岸式溢洪道设在坝左端,宽12米,顶高96米,最大泄流量146立方米/秒。总库容141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5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600亩,现仅达到8000亩。

林泉水库,是中型水利工程,库址在林泉乡的洞霄水中游,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枢纽工程属三级建筑物,渠系工程为四级建筑物。自1981年和1982年除险加固后,险情基本消除,主坝不渗漏,灌道提高了抗洪能力。水库兴利库容卯6万立方米,调洪库容580万立方米,总库容量为1420万立方米,最大下泄流量可达182立方米/秒;可抗御坝前67,86米水位,达到了百年一遇可能最大降雨量的设计标准。使林泉乡、黄踊乡、高塘乡的部分农田得益,有利于农作物稳产丰收。林泉水库在林泉乡,1958年11月,开工清基。1965年,一、二、三干渠通水灌田。

湖塘水库,在博阳河上游的邹桥乡杨坊行政村,是一座具有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效益的重点中型水库。1969年开工,至1979年,共计完成土石方21万余立方米(包括主、副坝),混凝土2537立方米,浆砌块石5700立方米。1982年5月,建成125千瓦电站一座,正式发电。湖塘水库总容量6000立方米,滞洪库容量325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4000万立方米。通过调节,坝下主河道,枯水季节可保持2至3立方米流量,保证灌溉、发电、用水的需要。发电装机500千瓦两台,占可开发量的37%,年发电300万度。

灌溉工程

幸福水库渠系配套工程:1970年动工兴建,至1985年先后开挖4条渠道,即总干渠和东、中、南三条干渠,全长22.61公里。总干渠从涵管出口至仓下背后4.97公里,再分支为中、南两条干渠:中干渠从仓下经朝阳北贩至谢家垄过新屋田家、大屋村、青陂畈至界首刘黎宋出武宁县,全长7.78公里,已通水3.72公里;南干渠从仓下至南边田村沿南山脚至大屋余家直达青塘,全长7.86公里。东干渠从低涵管跨河东行至岗强岭下,全长2公里,附有隧洞3,285米,渡槽5J342米。整个渠道尚待配套完善,中、南干渠尚未全面通水。

林泉水库渠系主要工程:总干渠长2公里,引、用流量2.4立方米/秒。一干渠长15公里(通水10公里),引用流量1,2立方米/秒。二干渠长15公里(通水10公里),引用流量2立方米/秒。三干渠长3公里,引用流量0.3立方米/秒。大支渠7条,共长18.3公里。渠系主要建筑物有渡槽8座、倒虹吸管1座(长340米,引用流量1.2立方米/秒)、节制闸1座、分水闸25座、泄洪闸3座、便桥12座、支渠上建筑物共38座。

河道治理

博阳河,是德安赖以灌溉和航运的主要河道,下游常因山洪暴发、鄱附湖水倒灌而泛滥成灾,滨湖乡村,10年有8年决圩受涝,枯水时,上游礁石露面阻碍航运。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对博阳河进行了治理。1950~1970年代,完成炸礁除险河面682.62平方米。同时清除两边河岸有碍航行的树桩,基本上使博阳河中上游能安全航运。对博阳河下游进行扩大河床,加高加固金湖联圩的治理。裁弯取直河路;内迁大塘圩、四合圩的圩角(全长2800米);加固加高寨下、附城、南门、东门洲等圩堤(全长7720米);清除老桂家圩堤改作新河道;总工程需挖迁土方544000余立方米。

水电工程

1959年,德安开始建设小水电站,1984年止,已建成7座。

林泉水电站,在林泉水库坝下,1969年建,装机容量100千瓦。

城门水电站,在车桥公社城门水库坝下,1970年动工,当年发电,装机容量40千瓦。

磨山水电站,在聂桥公社磨山水库坝下,1973年动工,1975年发电,装机容量125千瓦。

蔡山垄水电站,在樟树公社蔡山垄水库坝下,1975年动工,1976年发电,装机容量40千瓦。

大泉水电站,在杨坊公社大泉大队周家村后,1959年5月建,发电不久被废。1978年重建发电,装机容量12千瓦。

新田水电站,在磨溪公社新田水库坝下。1979年动工,1980年发电,装机容量110千瓦。

湖塘水电站,在湖塘水库坝下,1983年建,装机容量125千瓦。

航道航运

博阳河全长93公里,本县境内79。7公里,可通航74公里。白果大桥以上,每至下半年要做坝放水通航。乌石门至县城北门大桥,可全年通小木船,洪水季节可通50吨的机帆船。县城下游,全年可通10吨以下木帆船、机动船,洪水季节可通70吨的船只。1975年,省航运管理段拨款10万元,派一艘120匹马力的挖泥船清除县城下游的几处淤泥,提高航道效力。

防洪工程

博阳河下游鄱阳湖河网地区,易涝成灾,历史上都大规模建设圩堤,以保护沿河耕地民居,解放后,经过联圩,于1990年代有新老圩堤24座。

金湖联圩堤,在金湖乡,1968年开始并联旧建的13座小圩,1974年竣工,长8.35公里,高8米,顶宽3至5米。保护耕地面积10600亩,保证抗洪水位21米。

大塘圩堤,在金湖乡大塘行政村,旧建堤,长3.7公里,高6.2米,顶宽3米。保护耕地面积18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8米。

附城联圩堤,在宝塔乡附城行政村和蒲亭镇朝阳行政村,1970年开始并联,到1978年续建竣工,长5.17公里,高5.5米,顶宽3.5米。保护耕地面积6800亩,以及县城机关、居民20041人(即1984年度人数),保证抗洪水位21米。

陈家圩堤,在共青垦殖场南湖分场,1964年建,长1.15公里,高4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5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黄桥圩堤,在金湖乡黄桥行政村,1964年建,长1.14公里,高4.8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235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石桥中圩堤,在河东乡石桥行政村杨家陈庄,1965年建,长4.074公里,高4.5米,顶宽2.5米。保护耕地面积13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石桥下圩堤,在河东乡石桥行政村焦家滩徐家。1965年9月建,长3.105公里,高4米,顶宽2.5米。保护耕地面积10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红桥圩堤,在河东乡上坂行政村,1965年10月建,长2.64公里,高4.5米,顶宽2.2米保护耕地面积12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河东圩堤,在河东乡陈湾,1965年9月建。长1.81公里,高4.2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11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邹家圩堤,在金湖乡栗下垄,1967年建,长0.239公里,高4.8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200亩。

石桥上圩堤(曾称军民团结圩),在河东乡红桥村上坂,1968年10月建,长1.04公里,高4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130亩。

南湖圩堤在共青垦殖场南湖分场,1968年建,长3.1公里,高4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17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米。

寨下圩堤,在金湖乡寨下行政村,1969年建,长1.9公里,高4.7米,顶宽2.5米。保护耕地面积32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袁家圩堤,在宝塔乡附城村四组,1969年4月建,长0.55公里,高4.5米,顶宽3米。保护耕地面积2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仇家圩堤,在河东乡河东行政村,1969年10月建,长0.855公里,高4.5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140亩。

高家圩堤,在河东乡河东行政村,1969年10月建,长1.239公里,高3.5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200亩。

凤凰圩堤,在金湖乡凤凰行政村,1969年建,长0.68公里,高4米,顶宽2.2米。保护耕地面积5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米。

石咀头圩堤,在金湖乡大塘行政村,1969年11月建,长0.5公里,高4.5米,顶宽2米(与大塘圩相连)。保护耕地面积200亩。

乌石圩堤,在黄蛹乡乌石门,1970年建,1978年冬,扩建加长220米,有白云、黄蛹、紫金三个大队劳力支援,计投工约6000个工作日,完成土方6000多立方米。长4.65公里,高4米,顶宽1.5米。保护耕地面积8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郑泗圩堤,在米粮铺乡郑泅行政村,1972年冬建,长2.02公里,高4.3米,顶宽1.5米。保护耕地面积11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米。

洒溪圩堤,在黄蛹乡泅溪坂,1973年建,长1.721公里,高4.5米,顶宽2.5米。保护耕地面积4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7米。

依塘圩堤,在黄蛹乡依塘行政村,1973年建,长1.2公里,高4米,顶宽2米。保护耕地面积500亩,保证抗洪水位20.5米。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