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港

更新时间:2024-07-10 16:09

哈尔滨港,松花江南岸。哈尔滨港是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口。哈尔滨早期的码头是傅家甸(今哈尔滨市道外江沿)。2023年货运吞吐量171万吨,同比增速-22.1%。

建设历史

清末,(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开工后,船舶码头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江桥(西江桥)附近。日俄战争期间(1904—1905年),沙俄出于战争的需要,在埠头区的八区码头(滨洲线铁路桥至道外头道街)沿岸铺设了铁路线,增加了港口通过能力。中华民国成立后,1918年,由于航道变迁和码头区失于疏浚,戊通航业公司将码头移至道外。“松黑两江邮局”在道外也开始修筑码头,于是道外码头日益兴盛,成为哈尔滨港的主要港区。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联运的中转港。港口设施、泊位和吞吐能力亦有所增加,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20年代后,主要码头有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位于滨北线铁路桥上游约1公里处)码头及十八道街码头。港口年吞吐量60万吨左右。货物装卸全由码头工人背、扛等笨重劳动进行。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主要从事木材、粮食等货物运输交接装卸。

建国后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5年3月,经国家交通部批准,正式建立哈尔滨港,隶属交通部东北内河航运局,1959年下放给黑龙江省管理。哈尔滨港有客运、货运两个港口。货运港口拥有千吨级泊位12个,铁路专用线5条,5624延长米,1990年吞吐能力350万吨。货运线有哈尔滨至大赉、佳木斯同江黑河、依西肯等航线,并经松花江、黑龙江水道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承担木材、煤炭、粮食、矿产、化肥、盐等货物的装卸业务。客运港有哈尔滨至佳木斯、北涝洲、大赉、清河等航线,有13艘大型客轮参加营运。客运线每年4月中旬开航,11月上旬停航,年客运量近50万人次。为了适应水运的发展,1987年在道外北七道街的松花江南岸新建客运码头,1990年10月建成,其中候船室1613米,可容纳1500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