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

更新时间:2024-09-19 15:34

商丘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简称“商”,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三线城市。地处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市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辖2个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睢阳区府前路1号。2023年末,商丘市常住人口766.02万人。

历史沿革

帝喾高辛氏封于高辛(今商丘高辛镇),为天下共主。

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此置砀郡及砀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为梁国,属豫州。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将梁国改为梁郡。

隋开皇初,梁郡废。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宋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

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

元为归德府,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州为府。

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民国二年(1913年),裁归德府,设豫东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水东抗日根据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

1949年2月,永城县划入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

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同年3月,设立朱集市,商丘专区共下辖商丘县、虞城、民权县、睢县、宁陵、夏邑、柘城7个县。

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

1951年8月,朱集市、商丘市二市合并为商丘市,市治原朱集市。

1952年,永城县由皖北宿县专区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3年,撤销淮阳专区,将淮阳、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专区共下辖14个县。

1960年,商丘县、虞城、夏邑、永城、宁陵、柘城、鹿邑、郸城8个县重新成立商丘专区。

1965年6月,鹿邑县与郸城县被划出商丘专区,民权县、睢县被重新划归商丘专区。

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

1980年8月,兰考县划归开封专区。

1997年6月,撤地设市,即目前的商丘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辖梁园区睢阳区2个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6个县,代管永城市1个县级市,另设有1个功能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全市共有198个乡(镇、街道),4809个行政村(社区)。市政府驻睢阳区府前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千米,南北纵贯128千米,东望安徽省淮北市、江苏省徐州市,西接河南省开封市,南襟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亳州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总面积10704平方千米,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

地形地貌

商丘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0.76%。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气候

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相对湿度70.5%,年均降水量74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合计平均1883.83小时,无霜期约210天。商丘市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风多日暖,干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风影响,炎热多雨,水热配合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亦间有阵雨、冰雹带来危害;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冬季较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明显较短。

水文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商丘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19.8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18.5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4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80立方米。

商丘市地下水静储量为2.14亿立方米。埋藏在60米以内的浅层水,由于受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田间灌溉回归水两种补给,储水量较为丰富,年允许开采量为1628.1万立方米。60米至170米有较厚的含水砂层。170米以下(深水层)的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面积广,铁路以南深度350米至420米,有一分布较稳定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细砂及中细砂含水层厚达33米至55米,单位出水量4.85-6.80吨/时·米。

植物资源

商丘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形成比较单一的植被类型,但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商丘市区除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零星分布外,皆是栽培植物种类组成的人工植被,在河南省植被区划中,属黄淮平原栽培植物区。历年来随着农业发展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数量都有明显变化。农作物的秋粮结构,建国初期主要是大豆、谷子、高粱等,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改为玉米、大豆等。在植树造林方面,由于果树、观赏树和用材树等多种树种的增加,更丰富了城乡的植物种类。商丘泡桐资源丰富,商丘市桐木蓄藏量达8万立方米,被誉为中国泡桐之乡。

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商丘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种,占全省已发现144种矿产的12%。商丘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年产量2800万吨,已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的矿产地15处。境内新发现的通柘煤田,储量230亿吨,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常住人口766.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3.5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92.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76%,比上年末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20万人,出生率为8.06‰;死亡人口6.70万人,死亡率为8.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5‰。

商丘市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苗族、黎族、壮族、彝族、白族、瑶族、朝鲜族等49 个少数民族。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商丘市生产总值3109.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0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84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09.13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为18.9:32.6:48.5。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0403元,比上年增长4.1%。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商丘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分类别看,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5%,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3%。

2023年,商丘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5%,民间投资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全年全市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431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2.7%。

2023年,商丘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9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119.72亿元,下降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1.82亿元,增长1.6%。

第一产业

商丘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是全国29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有“豫东粮仓”之称。商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山羊、板山羊、瘦肉型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林果、蔬菜、畜产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虞城惠楼山药、柘城三樱椒等享誉全国。

2023年,商丘市粮食种植面积1650. 79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08.64万亩,增加0.0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659.41万亩,增加0.15万亩。2023年,商丘市粮食产量717.55万吨,比上年减少22.88万吨,减产3.1%。其中,夏粮产量417.72万吨,减产8.3%;秋粮产量299.83万吨,增产5.2%。小麦产量417.67万吨,减产8.3%;玉米产量279.73万吨,增产5.4%。

2023年,商丘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1.90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猪肉产量37.20万吨,增长12.5%;牛肉产量3.74万吨,增长7.0%;羊肉产量4.57万吨,下降2.5%;禽肉产量16.39万吨,下降0.2%。禽蛋产量57.56万吨,下降1.5%。牛奶产量24.90万吨,增长18.5%。年末生猪存栏321.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4%;全年生猪出栏495.28万头,比上年增长9.7%。

第二产业

2023年,商丘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其他类型企业下降6.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6%,制造业增长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

2023年,商丘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2%,食品制造业增长16.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制造业增长9.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5%,汽车制造业增长46.0%,医药制造业增长10.8%。

第三产业

2023年,商丘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52.09亿元,增长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0.08亿元,增长5.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1336.94亿元,增长5.3%;餐饮收入255.23亿元,增长2.7%。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饮料类下降4.1%,中西药类增长2.6%,书报杂志类增长3.4%,通讯器材类增长1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2.9%,汽车类增长2.3%。

2023年,商丘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5.4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出口50.6亿元,下降1.9%;进口14.8亿元,增长5.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3.7亿元,增长6.0%。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2.3亿元,增长13.5%。全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13个。实际利用外资184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4%。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81.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4231.22亿元,增长13.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49.22亿元,增长12.7%。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1692.63亿元,增长14.2%。

2023年,商丘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0.25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5.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4.85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2家。全年研创市级科技成果65项。年末有效发明专利931件,全年专利授权量1541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540份,成交金额16亿元。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45个,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7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8.14万台(件);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2项,商丘市地方标准38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种,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商标申请量13426件,注册量6939件,累计有效商标量135734件。

教育事业

截至“十三五”末期,商丘市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全面改薄”工作5年投入资金20.91亿元,实施项目学校共2921所,增加学位19.28万个。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47所,增加学位9.3万个。

医疗卫生

2023年,商丘市组建17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商丘市中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

2023年,商丘市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49枚、银牌28枚、铜牌35枚。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共获得18枚金牌、27枚银牌、39枚铜牌。承办了河南省青少年柔道、武术套路锦标赛2个省级赛事。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商丘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4.9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5.87万人。机关事业参保人数31.81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参保在职职工21.38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79.0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65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40.22万人。

2023年,商丘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288万元,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2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86亿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15万人。

交通运输

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节点城市,是中原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拥有国家级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民权保税物流中心。京九与陇海铁路、310与105国道、连霍与济广高速在商丘交会,构成了黄金“十字架”交通网络。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已开通,民权通用机场已运营,商丘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沱浍河航道建设进展顺利,商丘将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成为河南省第二大交通枢纽。

公路

2023年,商丘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0040万吨,比上年下降0.6%;货物周转量756.55亿吨公里,增长4.6%;客运量2143万人,增长41.0%;旅客周转量19.85亿人公里,增长61.9%。年末干线公路通车里程209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244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公里。

铁路

商丘是因铁路而兴盛的一个城市,是贯穿中国东西、南北的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的高铁普铁“双十字”交会城市。

航空

2017年2月,商丘机场(商丘梁园观堂机场)建设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截至2022年9月,该项目仍未批复

水运

2011年,商丘市沱浍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工程起点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经虞城、夏邑、永城和安徽省的濉溪、宿州、固镇、五河流入淮河,全长340千米。其中河南境内航道全长146.9千米,共分二期实施,建设标准为4级航道,通航能力为500吨级船舶。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地方方言

鲁西南方言

宗教信仰

解放前夕,传入商丘的基督教主要有三个宗派,即基督教圣公会、基督教浸礼会和基督教刘庄自立会。

伊斯兰教是伴随着回回民族迁至朱集而传入的。回回民族在商丘市先后建5坊清真寺。市内2坊:东清真寺和西清真寺;市郊3坊:苏庄清真寺、刘庄清真寺和石庄清真寺。

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西班牙神甫圣道立来朱集车站开辟教堂,在复兴三街25号处买地皮32亩,房屋31间,于5月22口设立朱集车站天主教堂(当时教堂所置买的地皮包括今职业高中、东风小学、牲畜交易所)。

特色文化

饮食

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烹饪汇古今于一炉,地方特色各类名吃有千余种之多。商丘菜法取乎自然,用料真实,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盘子、大碗,看上去大开眼界,吃起来大气磅礴。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尽显中原传统烹饪技艺的菜肴有砂锅羊肉、子衣炖甲鱼、乌鸡炖子衣、垛子羊肉、虫草炖葫芦鸡腿、炸八宝葫芦鸭、葱烧梅花参、翡翠鱼肚、三秋烤河鳗等。还有开花烧饼、葱油饼、胡辣汤、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

火文化

商丘市睢阳区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神”阏伯司火的胜地。“燧皇陵和阏伯台作为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流传地,承载着中国火的发明史和管理史。燧人氏发明的人工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地方节日

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台会”,老百姓又称其为“朝台”。它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而成,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前来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为相当隆重的庙会。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影响深广,声名远播。除火神台庙会以外,在商丘还有白云寺庙会、芒砀山庙会、玉皇庙会、伊尹墓庙会和木兰庙会等。

非遗文保

截至2022年末,商丘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

文化艺术

地方戏曲

清乾隆年间,艺人蒋扎子将豫剧祥符调由开封朱仙镇传入商丘,经与当地语言结合,产生豫东调,为豫剧四大流派之一,商丘遂成为豫东调之乡。豫东调流行于豫东各县及鲁西南、皖北、苏西北等地区。其板式结构、伴奏乐器和音乐调式都同于祥符调,而在旋律进行上则长于跳进和节奏变化,唱法上善用偷字、闪板、加衬、叠句等。

四平调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苏北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豫剧、曲剧、京剧的音乐成分创建的一个年轻剧种,流行于豫、鲁、苏、皖交界地区农村。建国后,扩展至陕、晋、冀等省的广大城乡。唱腔音乐多为宫调式。男女声均以真嗓为主,真假嗓相结合,并保持了花鼓的说唱成分,适于表现接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戏剧。

文学作品

地方舞蹈

商丘市民间舞蹈有竹马和旱船。竹马、旱船传入朱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竹马,是以竹篾为骨架,用铁丝或绳子捆扎成形。用染上各种颜色的麻作为马身的全毛和马尾,马头用布包缠并饰以彩绘,脖子上挂一串鸡蛋大的铜铃,将竹马装扮得栩栩如生,酷似活马。马腹背处留出空位供演员站立。表演时男女人数相等,多者各12人。旱船的制作是用竹篾绑扎成船状,四周用彩绸围起来,在下部画水浪波纹。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撑起一个布凉棚,前后以各色花朵和绣球装饰点缀。乘船人打扮成油头粉面、身穿古装的小姐,摇船人则扮作白发银须的老艄公。在商丘市流传的还有花篮舞、推小车、踩高跷、鬼会、舞龙灯、老背少、独杆轿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节目。

风景名胜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友好城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