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

更新时间:2023-02-19 14:24

“四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多重含义。最著名的是“杨震四知”,此外还有“易经四知”,“佛教四知”等。

杨震四知

杨震四知:就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亦作“ 四知金 ”、“畏四知”。

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当他赴任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金子来赠送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杨震)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杨震)的子孙常吃粗茶淡饭,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易经四知

源于《易经.系词》里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知微、知彰:

既知道事物萌发之初极微小的现象,又知道事物发展的显著后果。

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要知道懂得柔和刚的威力,又要懂得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如此方能成大事也。

佛教四知

[出佛说骂意经] 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们上矣。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地神已自知之。鉴察于下矣。三傍人知谓人作善作恶。于隐僻之处。自谓无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四自知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曾国藩四知

《曾国藩日记》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是说:不懂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他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

曾国藩把知命,知礼,知言,后面加了一条,知仁。他把这四条奉为人生的准则,终生践行,由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近代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