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置深度

更新时间:2022-08-25 19:20

基础埋置深度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 一般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条件

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 地基土冻胀融陷的影响。

注意事项

小桥涵基础埋深还应考虑,冲刷深度和冰冻深度。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抗滑要求。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置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基础。

相关计算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的冻胀性类别应根据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η的大小,按本规范附录G0.1查取。

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zd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zd——设计冻深。若当地有多年实测资料时,也可:zd=h’-△z,h’和△z分别为实测冻土层厚度和地表冻胀量;

z0——标准冻深。系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当无实测资料时,按本规范F采用;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位20~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按城市市区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时,按城市市区取值,5km以内的郊区应按城市近郊取值。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可用下式计算基础的最小埋深:

dmin=zd-hmax

式中 hmax——基础底面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按本规范附录G.0.2查取。

当有充分依据时,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防冻害措施

在冻胀、强冻胀、特强冻胀地基上,应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

1 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10c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2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宜在建筑四周向外一倍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

3 防止雨水、地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侵入建筑地基,应设置排水设施。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潜水流。

4 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的长高比,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5 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一防止因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6 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不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7 对跨年度是施工的建筑,入冻前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当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