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太虚

更新时间:2024-08-09 15:00

太虚(1890-1947),中国现代高僧。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别号悲华。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光绪三十年(1904)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寺。

生平事迹

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别号悲华。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

光绪三十年(1904)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

1909年随寄禅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又于南京金陵刻经处祇洹精舍从杨文会学佛经。

1911年在广州组织僧教育会,住持白云山双溪寺。时值黄花冈之役,因作诗凭吊,不容于清廷,遂离粤返沪。

1912年与同学仁山等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中国佛教协进会并入中华佛教总会,被推为会刊《佛教月报》总编辑。撰文宣传“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的僧伽制度。

1917年应请至台湾弘法。

1918年在上海与章太炎等组织觉社,出版《觉社丛刊》,后改为《海潮音》月刊。

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

1925年率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

1927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闽南佛学院院长。

1928年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国佛学会,是年秋出国访问,历游英、法、德、比、美诸国,宣扬佛教。与英、法等国学者共同发起,在巴黎筹组世界佛学苑,为中国僧人去欧美传播佛教之始。

1931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

1943年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

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

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寺。

主要著述

太虚法师对法相唯识深有研究,并主张把唯识思想应用于现实社会。主要著作有《真现实论》《法相唯识学》《起信论研究》《整理僧伽制度论》《太虚大师寰游记》等,门人辑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重要影响

一是整顿僧团,改革僧伽制度。也就是要从出家的主持僧(僧团)和在家的居士正信会两方面来整顿和振兴佛教。他积极支持和协助各地信众组织成立佛教正信会,为广大信众讲经说法。他主张以五戒十善作为在家信众的根本,培养善美的人伦道德,改善社会风尚。1913年,太虚在寄禅和尚的追悼会上,针对当时佛教丛林存在的积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要求革除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国家社会;教改革僧众的生活、组织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住持僧团;将按法派继承寺庙遗产的旧规变为十方僧众公有制,并作为供养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事业之用。

二是提倡“人生佛教”,其内容是引导大众由“人乘”起行,简别天乘、声闻,以契合时代机宜,由人道的殊胜养成完满的人格;引导大众修六度四摄,统摄大乘诸法,以劝发菩萨行,通过践行圆渐之教而非圆顿之教来引发菩提心;要以趋向佛乘为归极,以成佛为宗旨,最终由此来实现人间净土。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理论与他对于僧伽制度的改革互相呼应,对于当时及后世中国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