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

更新时间:2024-08-23 10:33

妙应寺(Miaoying Temple),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始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寺内白塔为中国现存较早较大的元代藏式佛塔

历史沿革

辽寿昌二年(1096年),永安寺始建,寺内建有释迦舍利塔。

金朝末年,永安寺毁于战火,寺内释迦舍利塔仅存塔基。

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经帝师八思巴推荐,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在辽代释迦舍利塔原址上建造白塔。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白塔竣工,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同年,以白塔为中心建造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忽必烈的家庙。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万安寺建成,成为当时皇家进行宗教活动和百官习仪的中心场所,同时也是蒙汉佛经及其他书籍的译印之处。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万安寺白塔两侧修建神御,又称影堂。

至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万安寺毁于雷火,仅白塔幸存。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敕令修葺万安寺白塔。

明天顺元年(1457年),万安寺重建,改称妙应寺。

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万安寺白塔塔座的周围加修铁灯龛108座。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万安寺白塔重修宝盖,并在覆钵上放上一座小铜碑,上书“重修灵通万寿宝塔天盘寿带”和“大明万历岁次王展季春”字样。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妙应寺修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妙应寺被八国联军洗劫。

清宣统元年(1909年),妙应寺进行整修。

民国十四年(1925年),妙应寺修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妙应寺修缮。

1964年,妙应寺白塔安装避雷针。

1964年,妙应寺修缮。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妙应寺喇嘛被遣散,山门和钟鼓楼被拆除改建为副食商场,其他建筑被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

1976年,妙应寺白塔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天盘下的十三天顶部被震坏。

1978年,妙应寺白塔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存留在白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帝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

1980年,妙应寺成立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1996年,妙应寺白塔修缮。

1997年,对占用妙应寺山门的副食商店和居民进行腾退。

1998年,妙应寺在原址上复建山门、钟鼓楼,并对东路殿堂进行修缮。

1999年7月,妙应寺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6月,妙应寺因文物建筑修缮及进行彩画保护工程,暂停对外开放。

2021年,妙应寺恢复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妙应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由正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觉宝殿、七佛宝殿和塔院。塔院高出地面2米,并围以红墙,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院墙南门上额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

主要建筑

正院

塔院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清中叶后期,妙应寺僧人出租配殿及空地给小商贩,渐成为北京著名庙会之一,主要进行百货、小吃、花鸟鱼虫等交易,流传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活动

2018年5月18日,妙应寺举办“探古都风采,忆京城故事”公益文化助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期活动。

2019年5月12日,妙应寺举办《盛世中华——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书画展》亲子开放日活动。

2021年6月13日,妙应寺举办“那些年,一直陪伴我们的妙应寺白塔”夜场活动。

2021年6月18日,妙应寺举办“京城古塔探幽”文化助残公益活动。

2022年4月23日,妙应寺举办《塔与城——古塔的结构与北京城的生命历程》文创研学活动。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妙应寺内的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妙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

门票价格

20元/人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入馆)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3、13、42、101、102、103、409、612路公交车,在白塔寺东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在阜成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妙应寺约1.6千米,驾车约7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