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注

更新时间:2023-05-23 23:49

《小学集注》六卷,旧题宋朱熹撰,明陈选、清高愈分别集注。此书《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皆作《小学书》四卷,《明史艺文志》作《小学句读》六卷。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出于朱熹弟子刘清之,是当时向儿童传输孔孟之道和伦理道德思想的教材。未知何据或云:“始于陈恭愍。”又有作《小学书题》《小学题序》者,皆后人以意名之,今依《朱子文集》改正。

作品简介

小学集注,六卷,宋朱熹(1130年-1200年)撰,明陈选、清高愈集注。此书为启蒙著作,分作内、外两篇,内篇又分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门,外篇分嘉言、善行二门。书前有自序,认为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是儒者为学的基础。朱子编撰此书,启迪童蒙;陈选、高愈为之集注,随文衍义,务取明白晓畅

全书内容为杂取经传中有关论幼仪之文,按类编列,而以具体事实加以说明。内篇中的立教、明伦、敬身,“皆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乃小学之纲”;稽古门则“摭虞夏商周圣之行,所以实立教、明伦、敬身。”外篇中的嘉言、善行,皆记述汉以来所谓圣人之言,贤人之行。陈选、高愈所注,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选注为乡塾训课之计,随文衍义,务取易解,其说颇为浅近。然此书意取启蒙,本无深奥。又杂取文集子史,不尽圣言。注释者推衍支离,务为高论,反以晦其本旨,固不若选之所注,犹有稗于初学矣。”此书撰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为儒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对研究我国古代儒学教育及探讨朱熹教育思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这部书含有伦理学和质学的性质,虽称小学,实则大学之教,也不过如此。初看也许有古今异宜之处,可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果把这部书学习以后,身体力行,那么对于自己,对于家族,对于社会,对于国家,自然踌躇满志,原不可单作小学而看。

主要传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及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版本《小学句读》。

历朝评价

(宋)朱熹: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

(元)许衡:《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得,他书虽不治,无憾也。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汝当继我长处,笃信而好之也。

(清)陆陇其:圣贤之学,不贵能知而贵能行。须将《小学》一书,逐句在自己身上省察,日间动静,能与此合否。少有不合,便须愧耻,不可以俗人自待。

(清)张伯行: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

题小学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洒,扫并去声。后同。长,上声。治,平声。)

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为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穉,音治。长,上声。扞,音汗。胜,音升。)

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读者往往以古今异宜而莫之行,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传,去声。)

今颇蒐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蒐,音搜。索也。辑,音集。聚也。)

淳熙丁未,三月朔旦,晦庵题。(淳熙丁未,宋孝宗十四年,三月初一日。晦庵,朱子草堂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