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家蚁

更新时间:2024-06-17 13:14

小黄家蚁是膜翅目蚁科小家蚁属昆虫,又名为“法老蚁”。雌蚁体长3—4毫米,头、胸和腹柄呈深锈褐色;腹部较膨大,黑色,基部有一圈与胸部同色;头正面观近方形,头后不具凹缘;中胸背板长、稍凸;后胸背板具沟,横凹;翅缺如;腹柄长,第一腹柄结楔形,稍宽;第二腹柄结凸圆,宽稍大于长并比第一腹柄结宽。雄蚁与雌蚁相似,仅体略短,长为2.5—3.5毫米;营巢后翅即脱落,仅留有翅痕。工蚁体长1.5—2毫米,橙黄色,腹部后面2—3节背面黑色;头、胸及腹柄结有微细皱纹和小颗粒;腹部卵圆形,光滑有闪光,着生稀疏体毛;触角长,12节,柄节长度超过头部的后缘;前、中胸背板呈圆弧形,中至后胸背板缝明显;第一腹柄结呈楔形,顶端略圆;第二腹柄结呈球形。

形态特征

小黄家蚁又称法老蚁、厨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小黄家蚁群体中只有雌蚁、雄蚁及工蚁3个品级。

雌蚁:雌蚁体长3~4 mm,头、胸及腹柄淡黄色或橙黄色;腹部膨大,黑色,基部有一圈颜色与胸部相同;头部正而观近方形,头后无凹缘;中胸背板长,稍凸;后胸背板具沟,横凹;翅缺如;腹柄长,第一腹柄节楔形,稍宽;第二腹柄节凸圆,其宽度稍大于长,并且较第一腹柄节宽。

雄蚁:雄蚁与雌蚁相似,但体略短,体长2. 5~3. 5 mm,营巢后翅即脱落,仅留有翅痕。

工蚁:工蚁体长1. 5~2 mm,橙黄色,腹部后而2~3节背而黑色。头、胸及腹柄节有微细皱纹和小颗粒;腹部光滑,有光泽,生有稀疏的体毛;触角长,12节,柄节长度超过头部的后缘,前端的3节长而大,呈圆棒状;前中胸背板呈圆弧形,中至后胸背板缝明显;第一腹柄节呈楔形,顶端略圆,前端突出部分稍长;第二腹柄节球形,腹部为长椭圆形。

生活史

小黄家蚁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将幼虫分为新孵化幼虫一小幼虫一中等幼虫—大幼虫,对发育成雌蚁和雄蚁的幼虫称为性幼虫(Sexuallarvae) ;蛹分为前蛹(白色期)、蛹期(棕色);成虫分为前成虫期和成虫期。

个体识别:有性幼虫发育到中等幼虫时体形较粗壮,圆钝,头部方形略带圆锥形。饲以肝粉和糖时,幼虫的中肠内容物呈金黄色,接近发育成熟时变为黑色。而工蚁幼虫中肠内容物在幼虫发育到中等大小时就变为黑色。

世代周期:在室温25-27℃条件下,工蚁的发育从卵到成虫约需37 ( 31- 42) d,雄蚁和雌蚁的发育历期为40 d左右。

成虫寿命:工蚁为9-10周,也有2周的;雌蚁最长39周,最短8周;雄蚁寿命与其生殖行为有关,羽化后交配的次数和频率越高,死亡越早;每次交配时间为5~15 min,寿命一般不超过3周。

生态

分布

小黄家蚁原为热带蚁种,主要分布在北非等地。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交通的发达,19世纪传播到英国、波兰、德国、匈牙利等,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种群。在我国,北京地区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该蚁种;以后沈阳、南京、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相继报道发现该蚁种。近年北京、吉林、武汉等地不断有发生蚁害的报道。

栖息场所

室内蚂蚁的栖息场所与活动场所有所不同在有蚁户进行调查,小黄家蚁的栖息场所大多在能够形成巢穴的凹陷处,如墙壁缝隙、冰箱压缩机、水池旁缝隙、暖气管道与墙壁接触处,电线与墙壁接触处等。而其活动场所与食物存放地点有关,用诱饵在室内调查,以厨房密度最高,占68%。

食性

小黄家蚁的食性杂,食物种类广泛,尤其是香甜的食品,如糖、蜂蜜、蛋糕、奶制品、水果、蔬菜、排骨、烧鸡等,人类的食物小黄家蚁几乎均吃此外,人体分泌物如痰液、脓血,甚至昆虫尸体也在小黄家蚁的取食之列。

活动规律

该蚁昼夜都有活动,日活动高峰在午夜12点至凌晨4点;夜晚活动的数量多于白天。在气候闷热、气压较低的天气,工蚁外出活动的数量增多;家中如有新买来的甜食如蛋糕、面包或吃过的排骨等,白天出来活动的蚂蚁也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小黄家蚁的活动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食物、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扩散

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

(1)主动扩散:通过爬行散布到不同场所。扩散可发生在室内,由一处扩散到另一处,也可通过墙壁缝隙、管道扩散到邻居家中。扩散的原因有内在原因,如巢内个体数量过多,发生拥挤,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源。这时有可能出现“分群”或搬迁。也有外在原因,如环境受到干扰主动扩散的距离有限,速度较缓慢。

(2)被动扩散:小黄家蚁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种群,就是被动扩散所致。人为携带被染有蚂蚁的食品、物品,通过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季节消长

小黄家蚁主要栖息在人的居室内,一年四季均可活动,无越冬期。其数量的动态变化除受室外大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室内小气候变化的影响。工蚁出巢活动的数量每年3~9月份变化平稳,10月份以后室外气温下降,室内有暖气时,出巢活动的数量急剧增加,高峰期在10月至翌年2月,诱捕蚂蚁的数量占全年的60% 。

趋性

用土鳖作诱饵放于室外一楼的各窗台处,栖息于1-3层楼各房间、地下室、暖气管道等处的小黄家蚁很快被诱出,大量的工蚁沿着缝隙或管道前往取食,形成蜿蜒的取食路线。利用这种方法,除个别房间外,一般房间都可以找到一至几个蚁穴的出口,一天可发现蚁穴40多个。这种现象是由于小黄家蚁可释放追踪信息素(( trail pheromone)工蚁一旦找到食源,在其爬行的道路上,用腹部或胫节上的腺体分泌出追踪信息素,来标示在地而上行走路线的踪迹,因此很快就引出巢穴内大量的工蚁,排成队伍运食。也有人认为土鳖能释放出一种利他素(Kairomone)的化学物质,引起小黄家蚁的强烈反应。

生活习性

小黄家蚁群居穴居生活。一个群体内部有严格的分工,有专司产卵繁殖的雌蚁一蚁后,有工蚁、兵蚁和专司交配的蚁王等。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其群体大小由群龄和品种而定,几十到十多万不等。一般进入居民住户和公共场所的为司职搬运食物喂养整个蚁群的工蚁,其躯体较小,一般2- 3 mm,色黄红,略显透明,体表为硬壳由几丁质覆盖。其活动多成群结队,不畏光;喜食晕腥,带甜味的食品。小黄家蚁的触角特别发达,是感觉、嗅觉相互交换信息的器官,它能识别气味,分清敌、友和辨别方向,也是引导行动的指南针。在住宅区,尤其是高层建筑内小黄蚁尤其重要。

防治措施

诱杀工蚁

小黄家蚁躯体较小,一般不太容易发现,只有利用食饵,如用一小块肉放置地面,很快小黄家蚁就会密密麻麻地爬到肉上取食,然后用开水浇杀,或用杀虫药物喷洒,就可杀死全部取食的蚂蚁。这种方法就地取材,易于掌握并反复进行,取得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只能控制杀死流窜的工蚁,降低侵害程度,但不能彻底根治。

追踪杀灭

追寻小黄家蚁的行踪,就可找到蚁巢,用开水或杀虫药物注蚁穴,可以杀死巢中的蚁王、蚁后、兵蚁、卵等全部蚁群。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寻找蚁巢难度较大。

药物触杀法

在小黄家蚁经常出入的地方喷洒长效、低毒的杀虫药物,使蚂蚁接触药物导致死亡。这样也可以减少侵害程度,但不能彻底根治。

胃毒诱杀法

该法将有毒性的、适口性非常好的食饵放到小黄家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居民楼的厨房墙角,干燥的地板上等处,工蚁就会搬运取食,把胃毒型的食饵搬运回巢喂养蚁后,蚁王等,约15~20 d左右,起到彻底根除的效果。这种方法关键是胃毒型药物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必须适口性好,药物的颗粒大小宜于工蚁搬运,并且不导致工蚁接触药物颗粒死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