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通论

更新时间:2023-05-28 11:27

就业通论,经济术语,是就业周期性波动理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理论内容

凯恩斯阐述了收入和就业波动的关系。他认为,萨伊的市场法则,供给自行创造需求,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的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后者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与货币量决定。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是: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消费增长往往赶不上收入增长,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这就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边际效率,预期信心不足往往造成投资不足。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利息率,利息率高于对投资的吸引力也造成投资不足。结果,社会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形成大量失业。在凯恩斯就业通论基础上得出的政策结论,就是放弃自由放任原则,实行政府干预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从而保证社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提出者介绍

 凯恩斯向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简称《通论》)。《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