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英一

更新时间:2023-02-11 23:35

岩井英一,男,日本间谍、外交官,1899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爱知郡中村大字稻叶地,其父名津田德三郎,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岩井公馆的主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外务部门迫切需要一个针对国民政府的情报机关进行情报搜集、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的侵华战争做决策参考。正因如此,日本外务系统的日特机关特别调查所于1938年4月在上海应运而生,特别调查所由岩井英一统领。上海的日军及汪伪特务组织的活动经费全由岩井英一掌握核发,取得了操纵、干预日伪特务组织的权力,而且岩井英一还有强烈的政治野心,图谋在中国建立和扩张势力。因此,对运作这一特务机关十分卖力,受到日本外务部门的夸奖。1945年日本战败后,岩井英一回国。

早年生涯

1912年4月,岩井英一入爱知县立第一中学,1917年3月毕业,翌年8月入东亚同文书院第18期商务科,1921年6月毕业。同年8月任外务通译生,派驻重庆领事馆,实际在外务省电信课工作。翌年2月派驻汕头领事馆。

1924年7月,获准回国休假,8月与大阪府人堀内富久子结婚,12月任外务属,在外务省情报部第1课工作。

1926年5月,任外务书记生,派驻长沙领事馆,单身赴任。4月3日,汉口因日本人向华人施暴,抗日情绪高涨,岩井撤离长沙领事馆,在汉口避难;8月返回长沙。

1928年6月,处女论文在母校东亚同文书院办的杂志上刊登;9月,获准回国休假;11月,被授予大礼纪念章。

1929年1月,任外务属,在外务大臣官房电信课工作;10月发表《满洲问题解决之客观的考察》,强调和平解决满洲问题。

1931年5月,在外务省带头反对外务省的减薪,因此于11月被贬往上海总领事馆。翌年2月单身赴任,在新设的上海公使馆情报部工作;定居北四川路头的千爱里15号,1934年与在沪的蓝苹江青)及所依傍的崔万秋,王莹及所依傍的新声通讯社记者袁学易(即袁殊)有往来。

岩井公馆

1936年,调任驻成都总领事馆代理总领事,发生大川饭店事件

1937年12月,任上海副领事,叙高等官7等,陪同该馆情报部长河相达夫视察宁沪占领地。

1938年2月,叙从7位,叙勋7等,授瑞宝章,单身赴上海任。4月,任特设的外务省情报部直属机关——上海总领事馆特别调查班负责人,应负责汪精卫工作的影佐祯昭大佐的要求,组织华人政党组织,发动以袁殊为中心的兴亚建国运动,被推举为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岩井公馆)总顾问。10月,为搜集汪精卫从重庆逃出的情报,在香港总领事馆兼职。此年,特别调查班刊行《关于武汉陷落之前抗日战线的动向——主要从左翼看国共合作的将来》。

1939年3月,刚毕业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36期学生有加入特别调查班的,大川塾出身及拓殖大学的毕业生前后有十几名加入该调查班;不久,日军在华中最高行政机构——兴亚院华中连络部开设,这主要是因为军方在侵华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故成立了以军方人物为主的该部。岩井的工作在一定程序上纳入了该部的范围,这对岩井借助军方的势力益见方便。9月,《特调班月报》第1号发行。10月,兴建运动获得40多万大众,完成结成新党的准备。11月,为了让日本政府了解,岩井带运动最高级干部8名赴东京,拜见了阿部信行首相,枢密院议长近卫文麿和陆、海、外务三省首脑。此年,特别调查班刊行《关于中国各党各派的政纲及其主张》、《关于XX团的调查》、《川康建设方案》。

1940年2月,因周佛海的强烈反对,岩井决定不再组织政党,转向换为文化思想活动,即加强对重庆的全面和平呼吁,除了机关杂志《兴建》外,另创刊大型《新中国报》。4月,辻政信强烈支持兴建运动,在隶属师团长会议上,板垣征四郎总参谋长认为其乃对重庆思想工作的核心。由此,岩井英一受聘担任日军直接组织的南京大民会将官待遇最高顾问,以为指导。因侵华之功获勋6等单光旭日章及获赐380元。

战后活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拉拢文人陈彬龢,令陈彬龢担任上海申报社长,进行宣传情报,1945年8月调任驻广东总领事。日本投降后回国,未几任“在外同胞后援会”理事,重新为外务省组建谍报机构,1947年以日本外交通商理事面目出现,1948年组织“中国贸易资料社”,任社长,经日本外务省向驻日美军提出保证后,1949年在香港搞“华文新日本经济月报”,广泛收罗各种人物,情况相当复杂,后兼任三申矿业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