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起义

更新时间:2023-09-11 09:01

民国20年(1931)7月4日,在当时中共山西省委特委的领导下,特委书记刘天章亲自参与制定计划并部署,由当时山西省军委书记苏亦雄(即谷雄一)直接参加,在平定发动了一次轰动整个华北地区的武装起义,史称“平定兵变”;因是在军阀高桂滋所属部队内进行的,又称其为“高桂滋兵变”。

起义经过

高桂滋部原属陕西一杂牌军,后被编为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师。民国19年(1930)夏,蒋介石和阁锡山、冯玉样在中原进行混战,高桂滋部属阎冯一方。不久,阎冯失败,蒋下通缉令,冯宣布下野,阎潜居大连,高桂滋部由山东来到山西,进驻平定。司令部设于上城旧衙(今平定师范附小),直属宪兵营驻南营天宁寺双塔下,手枪连驻上城月城内,其余部队分散驻扎在下城北城阻庙、华岩庵、学门街圣庙、东关新寺外教场、南关真武庙等地。部队内有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党员较多,中级以下军官和广大战士很多都倾向革命,具有革命进步思想,有的已加入中共党组织;有的被宪兵逮捕,羁押在旧县衙的牢狱中。

苏亦雄按照省特委安排,与高军内中共地下党员负责人赫光(万锡黻),趁高桂滋等主要宫员不在平定之际,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组织部署平定武装起义,定于7月4日午夜发动。4日黄昏时分,起义计划出现泄露迹象,临时决定提前起义。

当晚9时左右,正值雨过天晴,下城北城隍庙的清脆枪声划破夜空,发出了武装起义信号。驻扎在城隍庙的起义军,从庙坡冲下,直指上城敌军司令部,打算营救被关抑的人员,上城敌司令部在仓皇中临时调遭天宁寺宪兵营踞守大坡制高点:驻在华岩庵和圣庙的起义军,从钟楼巷、大街等处向大坡下集结,支援对上城敌司令部的进攻:驻南关真武庙的起义军,也由南向北,对上城南门发动进攻,和敌军在南门外坡下街道上展开激战,双方的步枪、机枪、小炮齐鸣,响成一片,震撼着平定山城。

由于地形不利,时过半夜,进攻上城司令部的战斗仍未取得显著进展,起义领导组决定放弃攻击,全部在东关碾子沟公路旁的“友爱医院”(今县中医院)门口集结。由于东关驻新寺外教场的起义部队,被敌人察觉而受到控制,未能参加起义,故参加起义的仅有一团及二团一部,共8个连1200余人。

黎明前,起义部队经姬家沟、瓦窑沟、瀑里、小河过桃河,于白羊墅附近跨过正太铁路,向岔口、巨城进发。在盂县清城宣布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赫光任军长,苏亦雄任政治委员,下设两个纵队。经短暂整编后,部队一路歼敌前进,经上社镇达五台县柏兰镇,因五台境内有重兵防守,遂放弃在五台山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改向河北阜平进发。7月7日,攻克阜平县城,开仓济贫,释放政治犯,宣传党的士地政策和红军的性质、任务,受到群众热烈欢迎,部队迅速扩大至2000余人。7月25日,召开了全县劳苦群众代表大会,选举并建立了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中华苏维埃卓平县政府,在华北引起了极大展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