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26 16:34

广西艺术学院(Guangxi Arts University),简称“广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是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是全国6所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是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高校。

历史沿革

1935年10月,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来到桂林讲学和创作,受到桂林地方官员特别的礼遇和接待。

1938年,在徐悲鸿先生的倡导下,广西教育当局委派时任教育厅音乐专科视察员的满谦子吴伯超及教育厅第一科科长的张家瑶负责制定计划和开办培训班事宜,广西省政府利用已建成的桂林中山公园“美术学院”院址开办一期六个月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夜校)。

1938年7月,曾刊印一本同学录,刊印教职员及同学的名单,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字“亲爱精诚”,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

1939年8月,为推进广西艺术教育事业,“艺术师资训练班”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正式成立,行政上隶属于省立艺术馆。

1940年8月正式成立行政独立的“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亦即脱离了省立艺术馆,校址迁至桂林王城正阳楼。

1944年11月,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而停办。

1941年8月,画家龙月庐、张家瑶、关山月、林半觉、马万里、帅础坚、尹瘦石、阳太阳等十余人在桂林发起创办了私立桂林美术专科学校,该校设校董会,李济深任董事长。

1942年,学校迁入桂林定桂门陈文恭公祠堂,改名为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马万里出任校长。

1944年11月,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而停办,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年代里,艺师班以短暂的时间、简陋的设备,连续招收四届共200多名学生。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疏散各地的学校先后返回原地复校,12月17日,艺师班率先恢复招生。

1946年1月,广西省政府将私立桂林榕门美专与艺术师资训练班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以艺术师资训练班所在地王城正阳楼为校址。

1953年,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的调整部署,广西艺专部分教师和没有毕业的学生一起合并到武汉,美术科并入中南美专(今广州美术学院),阳太阳出任美专副校长;音乐科并入中南音专(今武汉音乐学院),马卫之出任音专的工会主席和器乐系主任。满谦子则留在桂林组建省音乐工作室(后迁南宁)。

1958年,新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两所学校,广西艺专名列其间,陈烟桥、陈良等艺术家为艺专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克服了没有校址、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暂借广西民族学院校园办学,开设有音乐系(主任陈良)、美术系(主任陈烟桥)和戏剧系(满谦子兼主任,后由罗明负责),学制暂定为两年。

同时开办舞蹈班,学制六年,招收小学毕业生或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入学。

1960年,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岳平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满谦子为副院长。9月,学校由广西民族学院迁入南宁市南湖北岸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校址办学。校名“广西艺术学院”的字体,经领导研究决定,采用鲁迅先生的字体。

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

2001年,自治区教育厅正式批文同意建立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2009年,学校与广西工商学校合作,建立了西校区。同年获批准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12年7月5日,相思湖校区建成正式投入使用。11月6日,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3年,学校制定《广西艺术学院发展定位规划报告2013-2020》,提出打造“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美术、音乐与舞蹈、设计等学科优势明显,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艺术高校;到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在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艺术大学。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11月,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16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40个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广西一流学科2个。在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美术学一级学科评定为B+、音乐与舞蹈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评定为B,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定为C+,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是广西一流学科。

教学建设

截止2023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

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五年来,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

1989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3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997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1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5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2009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4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2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12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2008年、2012年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共49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9年获批准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本科学生获国家级奖448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为98.16%。

艺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4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科研创作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7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7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研创作项目32项,获得专利90余项。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百部,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项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荷花奖”等各级各类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得大批奖项,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46件,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7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2项。

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艺术学院历年来获得广西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52人次,是广西获得该奖项较多的单位之一。学院获得国家级文艺类奖23项,省部级文艺奖项44项。

音乐舞蹈创作以中国—东盟音乐周(节)、广西特色原生民歌、广西舞蹈创作为主打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东盟音乐周(节)是一项由该院举办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成为中国三个重要的音乐交流平台之一(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中国—东盟音乐周)。

民族艺术系打造及推出“娋妮”、“僚哥”、“芼呢”、“密彩”、“呙咩婗”等多个壮、侗、苗、瑶的广西特色原生民歌组合,活跃在国内各类专业赛事与演出,扩大广西民歌的文化影响,推动广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高等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舞蹈教师创作的《追潮》《壮族大歌》《山娃仔》《黑白情》《绣球女》《春的遐想》《汐梦》等作品,在桃李杯、荷花杯、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全国舞蹈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在全国舞蹈界唱响了广西的声音。

设计学教师团队在追踪全球最新设计潮流的同时,主打民族艺术设计的口号。其所获成果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其中有《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等民族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近50项,有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艺术设计成果300余项。景观艺术设计及建筑规划设计教师团队不仅引进横向项目服务于风景园林设计、城乡规划项目,还参与《北京奥运会视觉导向设计》等国家大型活动的设计项目。

学术资源

据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馆藏主要收集美术、设计、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以及人文社科类书刊。现分设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三个校区,三校区图书馆建筑共面积为24783.5㎡,阅读座位1200多个。其中南湖校区3185㎡,设有开架书库、阅览区、藏书库、研修室等20个功能区域;相思湖校区21430.05㎡,设有开架书库、阅览区、藏书库、研修室等30多个功能区域;西校区168.48㎡,各设一个开架书库和阅览室。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116.5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400余种,古籍线装书近2万册,包括明清古籍善本、民国和现代线装书、以及书画作品等文献资料。引进了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世界艺术鉴赏库等等18个数据库。馆藏特色资源包括中国东盟音乐周音乐数据库、漓江画派美术作品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于1987年创刊,双月刊。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艺术史》栏目)、民族地区学报名栏(《艺术史与民族艺术》栏目)。

主要栏目有:《艺术史》(名栏,重点建设栏目)、《东南亚艺术研究》、《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人类学与民族艺术》、《艺术设计研究与创新》、《文化管理与艺术教育》、《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广西艺术学院共有三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南宁市教育路7号,设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7个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相思湖校区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8号,设有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7个学院;桂林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21号,设有漓江画派研究院和培训中心。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获奖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