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芝

更新时间:2024-06-30 12:30

张怀芝(1861—1934),字子志,山东东阿皋上村人。山东原督军兼省长,1934年10月10日,病逝于天津,终年72岁。

人物生平

贫苦出身

张怀芝(1861—1934),字子志,山东东阿皋上村人。少时家贫,一家六口人住在半阴半阳的地窖里。其父为了改变门庭,让张怀芝到马家村贡生杨克典老先生处学习。因家庭贫困,无力交纳学费,几次想退学。杨老先生特别同情他,给他免除学费,义务教学。学习四年后,终因贫困辍学。

1880年,张怀芝离家到黄河边挑泥挣钱谋生,但生活仍无法维持。这一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他到亲娘舅家去借年,娘舅瞧不起这个穷外甥,说他一身力气,不能养家糊口,没有用处,仅给他一斗黑豆,打发了他。按照旧社会的说法,黑豆是驱鬼辟邪之物,给他黑豆,意思是把张怀芝当做鬼一样驱赶走。这使张怀芝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回家后,张怀芝决定出外闯天下,不干出个人样,决不回家。

加入新军

1883年他随本村族人张在信到天津谋生,后经人介绍入伍,当马夫七年。在当马夫期间他立志学习,熟读了《步兵操典》等军事书籍。1890年经人推荐入天津紫竹林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五年后被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选中,编入新建陆军。渐升至左翼炮兵第三营过山炮队队官。

因公升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王公大臣逃跑时,他率部作战,护驾有功,得到赏赐与重用。

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1902年,袁世凯编练北洋常备军,张怀芝任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统制,1905年,北洋新军扩大为6个镇,他被任命为第五镇统制,后任天津总兵等职。

镇压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为了镇压革命,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把张怀芝看做亲信,一上台,就先后任命张怀芝为安徽巡抚、甘肃提督、直隶和山西防务大臣、天津和保定镇守使等。袁世凯称帝后,先后封其为一等男爵、太武将军。任职期间,曾与其弟张怀斌多次“围剿”革命军,但都屡屡败北。

1916年,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命张怀芝任山东督军兼省长,并封为济武将军,授勋三等爵,7月6日改称山东督军,10月7日兼任山东省长。在此期间,他用强硬手段镇压了山东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并将这支队伍改编成两个旅,以尹锡武、薄子明分别任旅长。为了筹备镇压农民军的军费,他两次向中日实业公司借款共500万日元,以本省各项税收为担保,从而大大加重了山东人民的负担。

依附皖系

1917年5月,张怀芝宣布山东脱离中央,反对黎元洪;7月通电反对张勋拥清朝皇帝溥仪复辟。袁世凯死后,张怀芝依附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对外亲日,对内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1917年7月24日,日本在山东设立民政署,山东各界代表在教育厅召开会议,共商办法,决定第二天召开公民大会表示抗议。张怀芝得到消息后,竞派大批军警封闭会所。他的媚日行为,被山东各界代表斥之为“地方官助纣为虐”。

南征失败

1917年12月,在段祺瑞的操纵下,张怀芝、倪嗣冲等带头推曹锟出面,在天津召开各省督军代表会议,讨论对南方护法军政府及独立各省用兵问题,决定兵分两路进攻湖南,张怀芝任第二路军总司令。12月6日,张怀芝、曹锟等10人,联名电请北京政府发布讨伐令。

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张怀芝为湘赣陆军检阅使。4月,张怀芝着令山东暂编第一师施从滨部沿津浦路南下,会合从倪嗣冲部抽调的安武军,经江西萍乡,向湖南醴陵进攻。张怀芝的军队初战夺取了醴陵、攸县,接着遭到了湘军刘建藩部的顽强抵抗,部队大败,张怀芝仓皇逃到汉口。

第二路军的惨败,使北京政府派来督战的执法处长殷洪寿十分震怒,想将张怀芝逮捕正法。张怀芝见势不妙,借口“旧病复发,鲁匪告警”。于是借机逃回济南。对湘战争失败后,张怀芝再三要求辞职。

段祺瑞拟实行新的作战计划,决定在湖南取守势,在广东发动攻势。张怀芝恐在山东站不住脚,想借第二次南征取得一块安身之地。1918年6月20日,他接任援粤军总司令职务,再次率部南下与国民革命军作战,援救被困在广东的振武上将龙济光,并提请以直系将领吴佩孚为他的副司令。7月1日,张怀芝到汉口成立援粤军总司令部。但是吴佩孚拒绝任职,所部反而暗中与国民革命军议和停战。张怀芝所指挥的军队,只有一些在上次战争留下的残部,因而第二次南征又遭到失败。

任职北京

张怀芝在战败后前往北京,应邀参加了由大总统徐世昌召集的北洋军阀将领会议,解决南北议和、裁军、军民分治等问题。陆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趁张怀芝在北京开会之机,策动山东各团体向北京政府控告张怀芝。张怀芝也感到继续督鲁对自己不利,于是要求调任陆军总长北京政府已经任命靳云鹏为陆军总长,于是1919年6月任命张怀芝为参谋总长。1923年10月,张怀芝授封丰威将军。

去职隐居

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怀芝站在直系方面,任北京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总监。直系失败后,他不再任职。官场的黑暗,军阀的角逐,使张怀芝感到宦海沉浮,吉凶莫测。从此,他不愿再蝇争于军阀的倾轧中,遂去职隐居济南。

人物轶事

热心教育

张怀芝发迹后,对于免去他学费的杨克典老师,曾接到济南奉养。张怀芝在职时,他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很关心。1920年,他捐资重修了皋上静觉寺,从天津运来金身泥雕塑像。为了使老家的穷孩子能上学,他在家乡皋上村兴办了独资私立完小,4栋28间房,定名为“张氏小学”,招收附近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还置有学田若干。1937年七七事变后,小学也没有停课。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学校多年来一直为完小,后来还办过联中,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广置产业

张怀芝贪弊,有钱则修建豪宅,在东阿县城西城南门里大街路东建有一处,人们称之为“张公馆”。张公馆原是河防营营长徐某建筑的园林式住宅,名为“柯园”,取东阿古代为柯邑之意。徐为了巴结督军,廉价卖给了张怀芝,张怀芝遂将其作为他在家乡的宅第,但鲜有居住。后被侵华日军烧毁。

张怀芝在济南市兴源里、新市场(普利门外路南)置有房产,设有收租处。他在汶上县还购买了40顷田产,派人管理。他建设最出名的是济南的万竹园

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西邻,此园面积约40亩,创建于元代。园内筑有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记载其壮观。明朝大学士殷士儋曾在此居住,改名为“通乐园”。清代诗人王苹也曾在此居住,并建有“二十四草堂”,时称“南园”。

张怀芝督鲁期间,袁世凯授意山东官绅为他建生祠,张怀芝受命,便于1904年先以自愿给袁世凯修建生祠名义,联络地方士绅共同合作。按照惯例,名人祠堂多建设在风景区,于是张怀芝先在大明湖畔选址,选了几处,总不满意,最后选在了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种植蔬菜的园子,占地约40亩。这个地方正是原来古万竹园的旧址,地上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1905年,张怀芝调离山东,改任天津镇总兵兼第四镇统制。建生祠之事暂时搁浅。1911年,袁世凯被起用为总理大臣,张怀芝感到老上司嘱托的事还没有办,于是辞职回济南,开始筹备动工。1916年5月,张怀芝被任命为山东督军,后又兼任省长,于是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大兴土木。但袁世凯却于6月6日病死,于是张怀芝便把修建袁世凯生祠的动议变成了修建自己的私人宅第。

他先后修了13号、14号两个院落。13号庭院的建筑分为住宅和花园两部分,而住宅部分又可分为东宅和西宅两部分,东宅是传统的民宅建筑式样,西宅是宴请宾客的场所,西宅之西邻是花园。万竹园张氏私宅建筑,都是采用正规式布局,中轴对称,布局严谨。

万竹园张氏私宅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独具一格的传统庭院,它充分利用泉源丰富的特点,在北方典型住宅四合院的基础上,继承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并结合江南的造园技巧,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每个景区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在空间构图上,突出对比效果,组合成为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高有低、有明有暗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图像。图景之间互相穿插、渗透,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对水的运用更是灵活多变,使三泉巧妙地嵌在建筑群之中,将房屋、花木、泉水融为一体,使院院相通,渠渠相连,从而使万竹园成为既有居住性能又有艺术魅力的综合性建筑,达到了身居闹市仍可得到山林之乐的目的。

万竹园一直到1927年才建成竣工,前后十年,凝结了济南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但更凝结了济南人民的血汗,在张怀芝统治山东省的两年里,政治腐败,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民国日报》评论“鲁省黑暗较袁皇帝时更深百倍”。

人物离世

1934年10月10日,张怀芝病逝于天津,终年72岁。

他在弥留之际,对亲属说:“我一武夫,能老死病榻,寿终正寝,是不容易的。”

1934年11月21日,归葬东阿皋上村张氏坟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