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

更新时间:2024-08-02 21:41

张维迎,1959年出生于陕西吴堡辛庄村,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59年,张维迎出生于陕西吴堡辛庄村。

1982年,获得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4年,获得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7年10月—1988年12月,在牛津大学进修深造。

1990年9月—1992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1984年—1990年,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

1994年—1995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1995年—1997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1997年—2014年6月,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1999年—2006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06年—2010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2014年7月,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学术交流

1996年4月—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讲学。

1997年2月—7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讲学;12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

1998年2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6月—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讲学;12月,在韩国国立汉城大学讲学。

社会荣誉

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获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8年,入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改革30年,经济30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维迎主要从事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转型,法与经济学等领域研究。

1984年,张维迎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思路;2002年,关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和企业信誉的阐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另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型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商学院教育体制的改革。

1995年,张维迎与林毅夫易纲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据对中国国内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1995年—1997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在1997年出版的43种经济学期刊文献中共引用《经济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405次,其中张维迎的论文占22次,名列第一;被引用4次以上的有16篇,其中张维迎占3篇,另有数十篇中英文论文发表。

人才培养

张维迎主要开设课程有“高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企业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维迎的父母对知识充满难以想象的敬重,这是张维迎得以在学业上砥砺前行的原因所在。张维迎的母亲目不识丁,当医护人员尊称她“薛老师”,她很不自在,因为在他的母亲心目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称呼,不可用于她这样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在那个艰难困苦的特殊年代,支持儿女读书并不轻松,一个在今天已不足挂齿的照明问题,在当时却可能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父母鼓励张维迎读书,说愿意为张维迎多费二斤油钱。确实,村里好多人家就是因为怕花油钱,不让孩子晚上看书。或正是源自这样的记忆,后来张维迎筹集资金终于帮村里通上了电;张维迎兄弟姐妹共五人,他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人物评价

“张维迎是闻名遐迩的人物,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为学界、业界人士所熟悉,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北大人》评)

“张维迎是中国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中国发展门户网评)

“作为中国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学者,以独立学者立场,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实践,为中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的探索做出了重大努力。张维迎,一个为市场经济鼓与呼的思想斗士,一个站在市场经济常识之上一直说实话的经济学家。”(“2011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获选人”颁奖词)

“张维迎以一个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实践的大潮中,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的影响。”(吴堡县人民政府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