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克汉德邦

更新时间:2023-12-26 11:16

加尔克汉德邦(Jharkhand),是在2000年11月15日从比哈尔邦南部分立出来的,为印度联邦的第28个邦。以其部落和民间文化,森林、野生动物、众多的瀑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有2690万人口(2001年人口普查结果),面积为79,714平方公里,由22个县组成,分为4个区。工业和历史名城兰契是该邦首府。北面是比哈尔邦,西面是北方邦和查蒂斯加尔邦,南面是奥里萨邦,东面是西孟加拉邦。大部分土地属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该邦的最高点在帕拉斯纳特山上(高1365米)。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覆盖率达30%。森林保留地中栖息着为数众多的老虎和印度象。

地理环境

加尔克汉德邦矿产资源丰富,印度40%的矿物产自该邦。它是印度出产铁矿石、云母、煤炭、铜、铝矾土和铀最多的邦,储藏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矾土。印度一半以上的石墨藏于该邦。这里发现的其他矿物还有储量可观的云母、石英、铬、白云石、钛、铀、金等,不一而足。铁矿石产于南部,并在贾姆谢布尔和波卡罗的钢铁厂进行冶炼。该邦可耕地达全邦面积的48%,盛产多种水果和蔬菜。

行政区划

居民组成

这里28%以上的人口是部落民。他们分成30个不同的部落群体,其中又以原始澳大利亚人或前达罗毗荼人,以及达罗毗荼人的群体占多数。属于原始澳大利亚人种的主要群体有卡尔瓦尔人、蒙达人、普米加人和马尔·帕哈利亚人。该邦属于达罗毗荼人种的部落人口主要由豪斯人、桑塔尔人、奥兰人和蒙达人组成。所有主要的部落都有自己单独的语言和文化。除少数外,大部分部落群体是定居生活的农民。

加尔克汉德是属于三个主要语系的若干种语言的故乡。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的语言有萨德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属于蒙达语的有考尔库语、桑塔利语、蒙达里语、普米加语、帕哈利亚语和豪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有考尔瓦语、奥兰语和索利雅·帕哈利亚语。

桑塔尔人

桑塔尔是印度的第三大部落。桑塔尔人发明了自己的书写文字“奥尔契基”。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并对现代政治抱有浓厚的兴趣。桑塔尔人至今还保持着两种袭自较早文明阶段的特长。他们十分擅长砍伐林木,对于将丛莽和荒地开辟成肥沃的稻田也很在行。他们还是非常优秀的猎人。

豪斯人

豪斯是一个大部落,与蒙达和桑塔尔不相上下。豪斯人是定居生活的农民。比起蒙达人和桑塔尔人来,他们的体魄更为健壮,除以嗜饮米酒而著称外,亦以勇于争斗而闻名。豪斯人始终保持着他们维护固有一切的能力,很少受外来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蒙达人

蒙达是该邦最大的部落之一,下分若干实行族外婚的氏族,称作齐利。蒙达的意思是村庄头人。尽管不久以前还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但现在他们已经投入了工业经济的迷宫,置身于城市环境之中。他们是定居生活的农民,曾经建立过称作帕尔哈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基本上是一种村庄政府联邦。蒙达人崇拜太阳神“辛格·邦加”和自己的祖先。祖先的灵魂被称作“奥拉—邦加考”,意思是家宅守护神。

奥兰人

奥兰人分属于若干氏族,称作“牛棚”。奥兰人和蒙达人多有相似之处。比起蒙达人来,奥兰人更少保守,也更不排外。奥兰青年常在脑后将头发绾成结,把一面小镜插在上面,耳朵上也戴着装饰物。奥兰人的耕作手段比起加尔克汉德邦内的其他部落要先进得多。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团体是“杜姆库里雅”,即男孩共居的青年宿舍。这种团体使得他们在世界人种学地图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普米加·考尔人

普米加意为“土地之子”,是一个中等大小的部落。普米加人在种族上与蒙达人有关系,外貌和他们很像。他们多数是农业劳动者,然而他们的农耕技术却不甚先进。

哲罗人

哲罗人具有达罗毗荼人的外貌,曾经统治过今加尔克汉德邦帕拉木县的一部分。他们分成两个部分:巴拉哈札尔及塔拉哈札尔。他们原来以务农为生,现在也从事其他商业活动。总的说来,他们是一个骄傲的种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有过伟大的过去。

比尔霍尔人

比尔意为“丛林”,霍尔意为“人”。传统上,比尔霍尔人过的是流浪生活,通常居住在树枝草叶搭成的茅屋中,只有雨季才转移到半永久性的定居点去。他们靠采集森林中的野生物品为生,包括蜂蜜和蜂蜡,也靠猎杀鹿和其他动物,以及捕鸟、捕猴、编制绳索等来维持生活。

卡里亚人

卡里亚是一个大部落,下分不同的小群体,主要靠耕作为生。该部落有一个分支称山地卡里亚人。他们过着粗放的徙耕生活,并用弓、箭、棍棒和长矛进行狩猎。目前山地卡里亚人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帕哈利亚人

帕哈利亚人分作两个族群:索利雅·帕哈利亚人和马尔·帕哈利亚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且大多过着徙耕生活。索利雅·帕哈利亚人居住在偏僻难行的山区内,马尔·帕哈利亚人则居住在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不大的台地上,经营现代农业。

历史文化

加尔克汉德这个名称原意为“森林地带”。它从远古就已存在了,其地域包括今比哈尔、西孟加拉、中央邦和奥里萨各邦的一部分。这一区域曾依不同城市的名称而先后叫作考克拉、那格迪希、达斯兰亚和兰契等。 《梨俱吠陀》也曾提到过“奇卡特”地区,说摩揭陀的领土就在它的范围之内。自从在加尔克汉德发现了早期人类的石制工具,以及若干带有原始人雕刻的几何图案的洞窟,并将它们和尚未解读出来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500-前3000)书写符号联系起来并等同看待,学者们便认为这一地区的不同部落所操的语言,就是当初哈拉帕人使用的语言。这就引起了人们利用两个条件来解读哈拉帕铭文的巨大兴趣,一个条件是岩画,另一条件是居住在加尔克汉德邦吉里迪县帕拉斯纳特山周围各部落所操的语言。

这一地区多有崇山密林,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内不为外人所知,所以关于它的早期历史很少有文字资料可查。居住在该邦的各个部落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除去最近数十年外,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世世代代几无变化。

行政区划上,加尔克汉德邦可以分为四个由历史形成的区域:桑塔尔·帕尔贾那、焦达讷格布尔、科兰和帕拉茅。它们最初很可能都是由自治的村庄委员会来管理的。前述地区个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

在古代,相当于今兰契县以及与之毗邻的帕尔贾那的整个地区,一直掌握在蒙达部落和奥兰部落手里,无人争夺。雅利安人称之为加尔克汉德。古代的整个加尔克汉德地区可能都不在印度教直接影响的范围之内。不过,摩诃婆罗多时代王舍城强大的皇帝或许曾对这一带行使过某种不那么严格的管理权。同样,摩揭陀的摩诃坡德摩难陀·阿格罗散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过加尔克汉德地区。他曾经征服了直到奥里萨的大片土地。到阿育王(前273年-232年)统治时期,该地区也许已经在摩揭陀帝国的版图之内。焦达讷格布尔王国据信是在公元5世纪笈多帝国衰败以后建立起来的。帕尼穆枯特是它的第一位国王。据说他是在一个池塘边上被人发现的,有一条“那加”(蟒蛇)正保护着他。因此,由他建立的王朝便被称作那加王朝。后来的穆斯林历史学家提到焦达讷格布尔高原时,称它为加尔克汉德。在整个突厥—阿富汗统治时期(直到1526年)内,该地区实际上始终处于外来影响之外。只是到了1556年阿克巴在德里登基,穆斯林的影响才开始进入这里,而莫卧儿人则称加尔克汉德为考克拉。考克拉被并入比哈尔邦。然而,毕竟由于地势原因而且交通困难,这一地区还是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自治。

帕拉茅周围地区由三个土著部落统治着,它们是卡尔瓦尔、奥兰和哲罗。卡尔瓦尔人自称是属于日族世系的刹帝利,其血统可以上溯到阿那迦罗或阿逾陀的统治家族。哲罗人在摩诃婆罗多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曾经受到过极高的赞誉,当时称他们为“哲罗波陀人”,或尊称为哲罗人。迈地尼·拉依是最著名的哲罗统治者。他在1662年-1674年间掌握着帕拉茅,在那里建立了公正的统治。他还曾打败焦达讷格布尔的统治者,尔后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该地。

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加尔克汉德地区由于矿藏丰富而为他们所垂涎。英国人认定这一地区能够为本国正在疾速发展的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于是在这里建立起庞大的铁路网,以期最大限度地搜刮当地资源。加尔各答发展起来,成为将这个地区的原材料运往英国的主要港口。

比尔萨·蒙达(1875年-1900年)、西图和坎胡是加尔克汉德邦诸部落中的传奇英雄,他们为反对英国统治者的压迫进行了英勇抵抗。现在,比尔萨·蒙达已经被蒙达部落的一部分人奉为神圣,他为了维护当地部落对于森林和土地所拥有的权利而斗争,英国人出于剥削目的曾将这些森林和土地无情地据为己有。经过长期的斗争,比尔萨·蒙达被英国当局俘虏,后死于狱中。西图和坎胡是部落民中另外两个自由斗士。他们现在已被当地人尊为部落英雄。

自古以来,蒙达、奥兰和焦达讷格布尔地区的其他部落群体就与大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土地、水、风、植物和动物采取抚慰态度。有一条在奥兰人中普遍流行的谚语说:“大地充满精灵,就像大树长满树叶一样。”在焦达讷格布尔部落民的信仰中,万物有灵的信念占有核心地位。这个地区的主要部落又分为若干外婚氏族。这些氏族实行图腾崇拜,习惯选取动物和植物这样的自然事物作为自己的姓名。图腾崇拜通常表现为氏族必须保护他们认作图腾的事物,发誓绝不食用或者杀死它们,也不毁坏、伤害或者使用它们。氏族成员绝不能使用由它们做成的东西,或从它们提取出来的东西。同时还要求他们阻止其他人放纵自己采取上述行动。在这里,人们注重保护森林,这种观念包含在他们的文化因素和崇拜习惯之中。奉为神圣的常常还有原始森林的某些部分。它们被称作迦亥尔或萨尔那,是特别奉献给部落群体的主要神的。按照部落的习惯,在那些归为神圣的林区内,砍伐树木和折取树枝都是禁止的。

加尔克汉德地区生物种类繁多。这里药用植物的品种尤其丰富,并受到“奥伽”们的热心保护。“奥伽”是通晓这些植物所具药效的人。部落群体积累起来的知识靠口授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部落民经营农业的方法十分简单。像奥兰这样的部落是不用人工灌溉的。该地区的大部分地方每年只种一季谷物,这就使得土壤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肥力。在灾荒年代,部落群体便靠森林中那些无论多少总能食用的东西维持生计。

在部落民的生活中,各种节日全年不断。它们都是同农事活动相联系的。各个地方的节日又总是深深植根于对于各种植物的崇敬之情的。一个称作“萨尔乎尔”的重要节日就是花卉节。这个节日在拜萨柯月的最末一天举行。拜萨柯月相当于公历四月。在三、四月间,未婚的男孩们从林中采来萨可瓦(娑罗)花,将它们栽种在村庄里。这个节日可以说是部落民的春节。它为当地的人们,无论老幼,提供了一个喜庆和欢乐的机会。姑娘和小伙子们和着鼓声唱歌跳舞,通宵达旦。老人们则坐在一旁欣赏那迷人的舞蹈。人们排作一串拉成圆圈,然后伴着音乐和歌声翩翩起舞。乐手们拿着传统乐器在圈内伴奏。男人们身穿镶着红边的白色陀利,女人们身穿红色滚边的白色纱丽。观看这样的舞蹈常会使观者也情不自禁地参与进去。

另一个部落民喜欢的节日是薮哈莱,或称班达·帕拉布。这个节日在印度教的包私月举行,由于时间在每年水稻收获之后不久,所以也可以称作部落民的丰收节。过节的时候总要将家畜洗净,涂油并抹上朱砂,然后进行膜拜。

卡拉姆节,或称卡尔马节,是部落民和非部落民都过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在帕都月(公历九月)举行。过节的时候,人们将神圣的卡拉姆树枝砍下来,按照一定的礼仪带回自己的庭院,对它进行崇拜。此外,还要将谷物新生的黄色幼芽(迦瓦)分送给老人和孩子,以示尊敬和热爱。这些谷物是年轻的妇女们特别为这样的目的而培育的。部落里的年轻人唱歌跳舞,彻夜不停,歌词里叙述的传说通常与“业”和“法”有关。

九日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与秋分有关。从节期的第一天开始,到第十天结束。前九天要对难近母的偶像进行崇拜,到第十天便将它带到河边浸入河中。杜赛诃罗节是庆祝罗摩战胜罗波那的节日,所以又称“十日胜”节。届时,人们用纸和木料做成罗摩的敌人罗波那、梅迦那陀和鸠帕伽尔那巨大而又色彩斑斓的偶像,装上焰火点燃。在公开场合的庆祝活动中,这是一个主要节目。还有一个节日是霍利节,即洒红节。它在帕尔古那月的望日举行。第瓦里节,或称灯节,在加尔克汉德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经济

加尔克汉德有一片美丽的土地,山谷风景如画,森林茂密而郁郁葱葱。这里也是世界上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之一。印度的全部矿产大约有40%藏于该邦。加尔克汉德邦有自然资源丰富的森林植被,有充足的发电能力、充足的地表和地下水,有生物种类多样的土地,有廉价的熟练工和非熟练工,有良好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条件以及良好的通讯网络。所有这些,都为加尔克汉德邦提供了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工业

加尔克汉德邦继承了它在形成新邦以前设在比哈尔邦的大部分工业。该邦有超过62家制造不同产品的大型工业生产单位,生产范围包括钢铁、商用车辆、钢轨、纺织品、铝制品、化学制品、工程技术、造纸和纸浆、水泥、胶合板等。加尔克汉德邦由于资源丰富,具有进一步工业化的巨大潜力,因而被普遍认为是代表未来的地区。为了充分发挥潜力,政府提高了四个地区性的工业发展中心的地位,其领导机构分别设在阿迪特亚普尔、波卡罗、兰契和杜姆卡。此外,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还打算按照三个层次来建设发展中心:大、小和微型,分别提供相应的设备和鼓励方式。该邦政府认为IT业是一个迅猛发展的领域,并为此设定了目标:逐步增加与IT相关的服务业的出口,到2010年使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

农业

加尔克汉德邦虽然拥有巨大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产和森林资源,但它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还是以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行业为生的。农业是政府确定的加尔克汉德邦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重点是保证农业和农村发展能够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稻米、甘蔗、蚕、水果和蔬菜、家畜、禽类、猪等是加尔克汉德邦农业的主要产品。该邦总面积的30%为森林地带,故药草和各种药用植物都很丰富。这里有大量擅长园艺、富有传统经验的农民,十分有利于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该邦生产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有番茄、菜花、甘蓝、甜豆、白薯、香菜、玉米、番荔枝、番木瓜、番石榴、芒果、波罗蜜和甘蔗等。

园艺方面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不仅因为当地有对于水果、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的需求,而且因为出口的机会也很多。家畜饲养业的情况也一样,因为对于奶类、肉类和蛋类产品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加尔克汉德邦食品加工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手工艺

加尔克汉德以其木器、竹器、比特加尔绘画、部落风格的饰物和石刻而著称。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木制和竹制品显示出当地工匠的非凡手艺。但是,由于缺少对于产品的宣传和推销,某些技艺曾经陷入失传的境地,如比特加尔绘画和石雕等。现今在政府的支持下,某些技艺又有了复活的希望。

1、木制品

加尔克汉德曾经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生产出各种木制品,以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它们包括大门镶板、箱子、窗户以及木勺等。这些木制品外形漂亮,雕刻精美,在印度和国外都有很好的市场。

2、竹制品

加尔克汉德森林中的竹子很细,但柔韧性好,非常结实。当地工匠利用它们做出了各种竹制品,像篮子以及狩猎和捕鱼工具等。

3、比特加尔绘画

比特加尔绘画是印度最古老的部落风格画之一,人们也根据它的外形特点而称之为卷轴画。它们经常描绘人的来世生活。

4、石刻和金属制品石刻是该地区另一重要的传统工艺,但是目前正在步入失传的境地。现在剩下的懂得石刻技术的工匠已经很少。即使这为数不多的人也在不断地转往其他新的行当,因为石刻赚钱太少。该邦称作马尔哈尔和坦特利的村社有不少懂得金属工艺的行家。他们能利用各种金属做出漂亮的家用器具。

5、装饰品

加尔克汉德地区的部落民喜好装饰。当地的工匠们常用金、银和珠子等制造出简朴的装饰品。这些饰物尽管简朴,但是却能很好地表现出该地域的传统文化。

6、玩具制作

在加尔克汉德的各个山区和首府兰契的周边地区,有些家庭世代经营玩具制作。木制玩具通常仿效自然物,外涂夺目的鲜黄色。由于它们是供儿童玩耍的,所以做得不大。这些灵巧的玩偶通常用棕榈树叶片来做,涂上粉色的斑点,并用手指画出图案,表达出一种嬉戏欢乐的日常生活情趣。

加尔克汉德人对于盛大婚庆及其欢闹场面的喜好,也反映在他们的玩具制作上。玩具商在他们的玩具中重现罗摩神或象头神迦内沙的结婚仪式。作为新郎,罗摩的下半身穿着鲜黄色的衣服,或称陀利。它是新郎常穿的结婚礼服;再加上头戴面纱,浑身金光闪闪的新娘,婚礼的气氛便被烘托出来。至于自然物,手艺人最喜欢的莫过于一群长着稻绿色羽毛,漂漂亮亮的长尾小鹦鹉了。不过,保持真实的仅仅是鸟儿羽毛的颜色,而外形则依照轮廓分明的民间艺术形式和程式化的姿态重新设计。

旅游景点

1.贾姆谢布尔(Jamshedpur)

贾姆谢布尔位于苏巴纳雷卡河与卡尔凯河的交汇处。该城是一个巨大的钢铁生产中心,有时人们也称它“印度匹兹堡”。这里其他的工业产品还有汽车、农用设备和机车部件等。这是一座20世纪初建立的城市,名称取自贾姆谢德吉·塔塔,他是塔塔钢铁厂的创建者。该城附近有藏量丰富的煤矿和铁矿。国家冶金实验室、塔塔钢铁公司和塔塔工程和机车公司等都以贾姆谢布尔为基地。城市中心的纪念公园占地超过225英亩,风格仿照著名的迈索尔布林达万花园,是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有迪姆纳湖和部落文化中心。前者在城外13公里处,坐落在达尔马山麓。后者向人们展示了印度土著居民的民情。2、兰契(Ranchi)

兰契是加尔克汉德邦的首府,也是一个疗养胜地。该城高度为海拔2128英尺(647米),建有印度最大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到处都有瀑布和溪流作为装饰的兰契城与众不同,对于加尔克汉德来说,堪称天赐之都。达萨姆瀑布、浑德鲁瀑布、久贺纳瀑布(距城40公里)和希尔尼瀑布(距城70公里)都是旅游者的好去处。其他好的景点还有安格拉巴地的寺庙、众主庙、罗摩—悉多庙、哈奴曼庙和湿婆庙。此外还有泰戈尔山。这是一个能够引发乡愁的地方。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有几本书就是在这里写的。

3、达萨姆瀑布(Dassam Falls)在距兰契城4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泰马拉的村庄。村庄附近有坎奇河流过。坎奇河从144英尺的高处流下,形成一个名叫达萨姆的漂亮瀑布。它还有个名称叫达萨姆·卡克。

4、浑德鲁瀑布(Hundru Falls)这个瀑布距兰契城约45公里。在这里,斯瓦尔那雷卡河自320英尺的高处流下,形成美妙的浑德鲁瀑布。瀑布的下面有一泓美丽的潭水。每逢雨季到来时,巨大洪流形成的景象足以动人心魄。

5、太阳庙(Sun Temple)这座优雅的太阳庙坐落在距兰契城大约39公里的地方。它的外观为一辆巨大的马车,共有18个车轮(每边9个)和7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两者皆有丰富的装饰。

6、扎格那特布尔庙(Jagannathpur Temple)这座老式的扎格那特神庙距兰契城约10公里,建于1961年。它是仿照普里神庙的形式建造的,矗立在山巅,犹如一座堡垒。它的车节在印历4月举行。

7、内塔尔哈特—地上天堂(Netarhat)内塔尔哈特位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距兰契城144公里,高度为海拔3622英尺,周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光秃秃的山石和葱翠的小丘。它是一处上佳的疗养和度假胜地,人称“焦达讷格布尔女王”。附近的内塔尔哈特寄宿学校也是可看的地方。其他旅游景点还有观看落日的理想地点木兰岬、加克里瀑布、罗塔瀑布和萨达尼瀑布。罗塔瀑布距内塔尔哈特61公里,落差468英尺,是加尔克汉德邦最大的瀑布之一。萨达尼瀑布距内塔尔哈特35公里,其水流曲折如蛇。

8、哈扎里巴格(Hazaribagh)

哈扎里巴格意为“千座花园”,是一处著名的疗养胜地,高度为海拔2019英尺。它坐落在茂密的森林中间,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哈扎里巴格高原东部边缘的帕拉斯纳特山高4480英尺,是这里最高的山峰。按照耆那教的传说,该教的24位祖师中至少有23位(包括波罗湿万特)是在帕拉斯纳特山的萨梅特西克拉获得解脱的。这座山似乎确曾是耆那教徒的居留地。耆那教第二十三祖在焦达讷格布尔的部落民中享有盛名。蛇王世主认出了他,并保护了这位入定的祖师。耆那教徒在山间建造了许多美丽的寺庙,既有白衣派的,也有天衣派的。

哈扎里巴格国家公园坐落在低山地带,平均高度为海拔1800英尺(615米),占地183.89平方公里。这里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如野猪、水鹿、大羚羊、白斑鹿、懒熊、老虎和豹子等。此外,加那利山、拉吉拉帕瀑布和苏拉加·昆德等也是很有意思的旅游景点。

9、拜迪亚纳特达姆 (迪奥加尔) (Baidyanath Dham )

迪奥加尔(神之屋)在桑塔尔·帕尔贾那区,是一个重要的印度教朝圣中心。这里有古代的巴巴·拜迪亚纳特寺,为印度十二座火林伽寺庙之一。多少世纪以来,每到印历5月,湿婆的信徒们总会举行百公里跋涉朝圣礼,向巴巴·拜迪亚纳特敬献圣水。最后,他们要在距迪奥加尔43公里以外的巴苏金那特行敬拜礼。至此朝圣仪式才告圆满完成。

10、丹巴德(Dhanbad)

丹巴德是印度最重要的工业和矿业中心之一。该城距兰契约168公里,著名的贾里亚煤田就在附近。其他景点还有距丹巴德52公里的迈图恩大坝,坝名意为“母亲的居所”。大坝形成的水库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在达莫达尔河上兴建的水坝形成了一个地下水电站。以潘切特山为背景,还有一座大坝矗立在达莫达尔河上,称潘切特水坝,这座水坝长22,155英尺,高134英尺。陶普沁齐湖是一座人工湖,距丹巴德约37公里。湖边的环境宁静而优美。座落在丹巴德—兰契高速公路旁边,达莫达尔河南岸的波卡罗,是印度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里距丹巴德约50公里。在丹巴德附近还有一些历史名胜古迹。它们是:

11、查提·哥宾德普尔(Chati Gobindpur) 这个村庄里矗立着两根古代石柱,分别与阿育王和阿富汗领袖舍尔·沙有关。

12、哥帕尔普尔和梅瓦(Gopalpur and Meva) 这两个村庄里也有古代石柱,其年代据说可以上溯到阿育王时期。还有说法认为这里巨大的石像就是阿育王本人。

13、潘拉 (Panrra)该村庄是一个印度教徒朝圣之地,据信般度五子在其流放期间曾经在这里盘桓。这里还有一座古代的湿婆庙,称般德维湿瓦尔·摩诃提婆。

14、贝特拉国家公园(Betla National Park) 帕拉茅的贝特拉国家公园为人们研究生活在森林、山间和峡谷等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条件。贝特拉国家公园最初是一个净修林,后来才作为国家公园。目前国家公园里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包括老虎、大象、野猪、龄猴、罗猴、花鹿(白斑鹿)、大羚羊、蟒蛇等。最难得一见的是体躯巨大的犍牛,俗称。1974年,贝特拉国家公园被宣布为虎类保护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