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华

更新时间:2023-04-06 17:13

戴伟华,教授,文学博士。男,1958年出生,江苏泰州市人,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戴伟华,1978—1982年在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并留校任教,1985—1988年在扬州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4—1997年在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3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2月由江苏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2000年起,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戴伟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唐代文学研究。

主要贡献

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地域文化和文人分布问题:以唐代使府为中心》、《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强、弱势文化形态与唐诗创作关系研究》,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综合研究》。出版专著《唐代幕府与文学》、《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论文集《唐代文学综论》、《文化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发表论文《独白: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中国社会科学》)、《论五言诗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李白自述待诏翰林相关事由辨析》(《文学遗产》)、《张九龄为“土著姓”发微》(《文学遗产》)、《论〈河岳英灵集〉初选及其诗史意义》(《文学评论》)、《佛教转读与四声发现献疑》(《世界宗教研究》)、《唐宋词曲关系新探》(《音乐研究》)、《〈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历史研究》)等100余篇。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1项、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2项、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1项。

人物评价

戴伟华教授致力于学术创新,在重要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研究上寻求突破。首先,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唐代幕府与文学、地域文化与文学、强弱势文化与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注重文献考据,甄辨材料的真伪,充分挖掘文献资料的价值,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文学史上的遗存问题;强调对出土文献的利用,如利用唐代墓志、出土简册。再次,提倡学术研究需要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在交叉学科中关注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宗教学、音乐学、音韵学、文化地理学等诸多学科,并在这些领域做出富有成效的探索。

材料来源:《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封二《当代学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