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机场

更新时间:2024-09-15 11:27

支线机场(feeder airport),《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对支线机场的建设规划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明确了支线机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机场: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小于50万人次(含),主要起降短程飞机,规划的直达航班一般在800—1500公里范围内。

主要特点

1、支线机场数量众多,占到了我国通航民用机场总数量的76.6%。西部支线机场数量较多,占到了支线机场总数量的51%。东部占到了32%,中部地区数量最少。

2、我国机场业呈现“强者通吃”的局面,支线机场的运输量普遍较少,2010年134个支线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约5000万人次,只占总量的9%左右;共完成货邮吞吐量约34万吨,只占总量的3%左右。

3、支线机场经营状况普遍堪忧,2010年有108个机场旅客吞吐量在50万人次以下,占到支线机场总数量的80.6%;5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在10万人次以下,占到总数量的37.3%。

主要作用

在支线机场规划建设方面,做好机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面对运营中出现问题时,能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早预备解决方案。研究制定适宜的机场建设标准,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同时,减少机场投资。

在中小机场财经政策方面,应对跑道、机坪和空管设备等飞行区建设全额投资,充分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职能。

在航线航班方面,应给予政策积极扶持支线机场航线,鼓励地方枢纽到北京、上海等枢纽机场的航线延伸至省内各支线机场,并给予枢纽机场时刻调整的支持。研究制定基本航空服务计划,通过航线运营补贴的形式,确保偏远地区航空服务水平。

在中小机场管理体制方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机场已明确定位为公共基础设施,且大部分中小机场业务量小,可经营性较差。相关部门可研究相关政策,剥离中小机场的资产负债,为提升机场运营效率“减负”;实施机场“经营机构”向“管理机构”转变,为提升机场运营效率“塑身”;建立中小机场管理运营效率评估和补贴的长效机制,为提升机场运营效率“造血”。

机场分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