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论

更新时间:2024-07-30 17:33

《利论》,又译《政事论》,现存最古老的印度政治著作,作者侨底利耶,又名遮那迦耶或毗湿奴笈多。

成书年代

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一说认为作者即帮助月护王建立孔雀王朝的同名婆罗门政治家,故书应成于公元前4世纪末;但由于书的用词和文风属于较后时代且未提月护王及孔雀国都华氏城,故另说认为它写于3世纪或更晚。折中之说为,即使书成较晚,其核心内容于孔雀时代当已存在,而嗣后累经增益和改写亦在所不免。

主要内容

该论讲统治之术,或如作者自道,是“古昔各位先师有关如何获取并保卫领土等问题的论著”的总结性概括,作为教科书或手册供王者备于案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等许多方面。所论亦具体实用,少有掩饰。

分15部,180节,论:大臣和顾问的选择和任命、秘密勤务人员的使用、使者的任务、对王子的防范、失宠王子的行为、国王工作的日程安排、国王的护卫工作、王宫的设计、农村的设施、非耕地的安排、矿山和工场、税收、审计工作、官衙工作检查、度量衡、关税、军队、密探、司法、婚姻法、继承法、债务法、奴隶和劳工法、赌博、抢劫罪、人身伤害罪、侵害少女罪、罪行侦破、审问和刑讯、刑罚、极刑、秘密处置、公务员行为和薪俸、敌国与友邦、六种外交策略、对付强国和弱国的不同办法、结盟、战争与和平、人质、远征、军队装备、驻军、战场、战阵、不同兵种的战法、新征服地区的绥靖、对待不同政治集团的策略、国王可能面临的灾祸及其防范,等等。

继承印度古代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国家由七个元素组成:国王、大臣、村社、城市、国库、军队和盟邦,核心是国王。亦继承印度传统的圣君思想,认为国王既接受臣民供养侍奉,就应负起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责任。人民拒纳贡赋和国王不保护人民同为犯罪。“国王的幸福在于臣民的幸福,国王的利益寓于臣民的利益。国王个人喜欢的并不算好,臣民喜欢的对他才有利。”(第16节)在政治生活中,主张只讲利益,不择手段。帝国的根本利益就是保存自己,征服他国。战争只有胜负之分,而无正义非正义之别。邻国被视为潜在之敌和迟早必攻之地。

流传版本

该论是至今知道的古代印度全面系统阐述国家政治和统治方策的著作。但它长期湮没,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掘出来。1905年,印度学者沙玛沙斯特里试译为英文。1909年发表梵文原本。此后对于它的翻译和研究在印度国内外广泛开展起来。由于孤本仅存(另有些短的残本),抄写的错漏和保存不善造成的毁损给阅读带来了困难。注本虽有发现,但不全面。所以目前对于原文的理解歧异尚多,而围绕它的研究也还在深化之中。目前的梵文刊本系由坎格尔(R·P·Kangle)所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