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

更新时间:2023-09-11 09:13

意指周遍圆通。又译无量门。天台宗将实相圆法周遍一切称为“普”,实相(即中道)无所蔽塞称为“门”。即谓《法华经》所说中道实相之理,遍通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门,示现种种身,以拔除一切众生之苦,令成就菩提

简介

《法华文句》卷十(下)云(大正34·145b):

“普者,周遍也。诸法无量,若不得普,则是偏法,若得普者,则是圆法。(中略)门者,从假入空,空通而假壅,从空入假,假通而空壅。偏通则非普,壅故非门。中道非空非假,正通实相,双照二谛,故名普,正通故名门。”

详细介绍

对此,智顗谓普门圆通,义则无量,略举则有十类,而立十普门之说。十普门,谓:

(1)慈悲普:众生缘、法缘及无缘等三慈中,唯无缘慈悲与实相同体,其理已圆,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

(2)弘誓普:弘誓系约四谛而起者,有有作、无生、无量及无作之别。就中前三种摄法不尽,唯无作四谛能收一切法,故约之而以发弘誓为弘誓普。

(3)修行普:凡所修不与理合,称为偏;触事即理,理智历法而修者,无行而不普,称为修行普。

(4)断惑普:一切种智能除五住之惑,故以之为断惑普;一切智道种智唯断四住之惑,故不名为普。

(5)入法门普:二乘历别诸地之定有浅深差别,不得称为普;唯入中道王三昧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称入法门普。

(6)神通普:罗汉、辟支佛、菩萨之神通,其缘境偏狭;若缘实相而修者,即是真神通,一发则一切发,广遍十法界之境,故称神通普。

(7)方便普:方便有道前、道后二种,道前方便不普;唯道后化用之方便能逗机利物,一时圆遍,故称方便普。

(8)说法普:能以一妙音应十法界之机,随其宜而令解脱。

(9)成就众生普: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凿井造舟等,悉皆利益众生,示教利喜,令入三菩提者,故称之为成就众生普。

(10)供养诸佛普:内外理事之供养能资圆智,圆智即佛,故称之为供养普。

此中,前五普为自行,次三普为化他,后二普总结自行、化他两意。

由来

普门之说,亦为华严密教等宗所用。华严宗认为,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于一之中即摄一切法,亦即一门摄一切门,故立普门之称。《华严经探玄记》卷二云(大正35·138b):“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也。”

在密教大曼荼罗中,表一德一智之诸尊称为一门,而总该诸尊之德用的中台大日称为普门。随而,以大日如来为中心而诸佛、菩萨、诸天等聚会的胎、金两部曼荼罗,称为普门曼荼罗;又建立此曼荼罗坛,称为普门坛;悉诵持此等海会诸尊之真言,称为普门持诵尊。

人名

普门(1546——1625) 俗姓奚,名维安,陕西郿县人。幼时孤苦,入佛门受戒后,长期奔波访师。三十余年间,往返于少林寺五台山太行山伏牛山普陀岛等名山禅寺。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黄山,创建法海禅院,颇有众望。万历三十八年(1610),离山赴京,为扩建禅寺而奔走化缘。四十年(1612)三月十六日,明神宗皇帝赐庙额“护国慈光寺”,并赐银三百两,作为建庙经费。次年 (1613)春,又赐金银,并赐普门袈裟、僧冠、锡杖、钵盂等物。中宫王皇后,亦有赐赠。普门除创建慈光寺外,尚建有文殊院、大悲院,并修建登山道路,有功于黄山的开发。其传略,安徽通志馆《佛门龙象传》有记载。1625年,80多岁普门看各地民不聊生,决定为民情愿,只身去京。他再一次的离开了黄山,可是这次留下的只有的骸骨。他圆寂于离京途中。普门卒后葬于黄山,立塔于慈光寺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