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绥

更新时间:2024-03-30 13:10

杨世绥(1791.5.2—1868),字超然,号有仪,诰封通奉大夫。出生于四川蓬溪县姬家坝(今潼南县新林乡),祖籍陕西华阴。开明地主,商人,杨尚昆的曾祖父。

个人介绍

杨世绥是杨光基的四世孙。他在清嘉庆年间从涪江东岸的姬家坝迁出,来到涪江西岸的双江镇弃农经商,数年后就成为当地首富。

杨世绥为人精明,在姬家坝,别人抢种熟地,他却雇人大量开垦荒地,凭借涪江水利和两岸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变硗瘠为沃壤,若干年后,居然拥有土地5000多亩。他又结交官府,包揽远销官盐专利权,成了远近闻名的“杨三泰”大盐号的主人,从此显赫起来。不久,杨世绥迁出姬家坝,在沿江右岸的双江镇大兴土木,营造宅。

个人经历

杨世绥发迹后,一方面大量购买田地,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智力投资”。他不惜重金送子女读书,7个儿子几乎都聘有家塾教师。同时,他又肆与文人学士、达官显贵联姻,让长孙杨宣熙与安岳礼部侍郎王炳瀛之女联姻。这不仅对杨氏家族进一步致富发迹和提高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把外面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引进了当时较闭塞的双江镇。由此,在双江的杨氏家族中,也逐渐分化出两种思想和势力:一种继承了旧式家庭的衣钵,死守旧的传统道德,在内部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争财夺利,沉醉于腐朽糜烂的寄生生活;另一种,则受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透过自己旧式家庭,更加认清了旧社会的没落本质,他们要求“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强烈追求光明的新生活。

1868年(同治六年),杨世绥去世,大家庭解体,除了留作祭祀用的良田2000亩和衔房7通外,其余家产都分给各房。分家之后,各房纷纷建造宅院。

人物家庭

杨世绥育有七子,号称杨家“少七房”,都很重视吸纳先进文化。一个办法是“请进来”,各房都请饱学之士来家里作私塾老师,教子女读书习文;再一个办法是“走出去”,各房都将很多子女送到省外、甚至国外求学深造,即使耗金如水,也在所不惜。

据《双江杨氏探微》介绍,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30年中,在双江这个偏僻小镇的杨氏家族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族人子女被送往成渝、上海、北京等地读书,还有30多人次远涉重洋,前往英、法、德、美、日、苏等国求学深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