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莼

更新时间:2023-01-07 21:05

杨东莼(1900—1979),湖南醴陵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生平

1900年4月出生于醴陵县。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行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20年代初期参加工人运动,任职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事铁路工人斗争。1923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长郡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民日报》编辑,参加革命斗争。1926年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长兼工人日报社社长,是湖南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日本,研究唯物论并从事翻译工作,出版了《费尔巴哈论》等译著,宣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930年回国后仍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他讲授社会科学课程,对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为此,一九三四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所迫而离职,到上海从事写作并参加救国宣传活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杨东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在长沙参加进步文艺界抗日救亡活动,曾任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1939年在桂林任广西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吸收大批进步学者讲课,培训抗日干部。“皖南事变”后,他被迫赴香港,从事救国会的工作,以后又到重庆进行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前后曾任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教授,香港达德学院代理院长、香港大公报社顾问等职。

主要职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香港赴北京,接受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工作安排,历任广西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中央副主席,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选辑》《辛亥革命回忆录》。“文化大革命”中,他不惧风险,和胡愈之等一道向党中央建议,保护知识分子专家,抓紧工农业生产。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他引用马列主义经典理论,联系实际批判对“唯生产力论”的围攻,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良知和战斗性。1979年9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出版图书

主要著作

他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授、学者。从20年代初开始,半个世纪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宣传和研究工作。他勤奋写作,译著有《费尔巴哈论》《古代社会》《狄慈根哲学著作选》,著作有《中国学术史讲话》《中国文化史大纲》《高中中国史教科书》《何物自由主义》等,还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新闻作品。他治学严谨,坚持真理,敢于直言,具有中国史学家传统的史德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

评价

杨东莼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语言大师。早在20年代,杨东莼就担任过湖南省总工会的宣传部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娴于辞汇,无论是对学校师生进行工作报告,还是对群众讲话或日常应接,他的言辞都非常出色。他的讲话不仅内容丰富,议论精辟,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辞锋锐利、幽默生动,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听者往往为之动容。他讲话或作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不念讲稿,语言生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二是熟悉并了解知识分子的思想,讲话针对性强,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令人折服;三是学识渊博,熟悉历史掌故,讲话中常加引用,既富于知识性,又富于趣味性。因此,只要他一讲话,无论时间多长,全场总是鸦雀无声,当讲到微妙精彩之处,又不时引发出阵阵笑声,全场听众的情绪被紧紧控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