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

更新时间:2022-10-05 14:25

梁城在河南省方城县东31公里处,在杨楼乡境东南部,西北距乡政府8.5公里,同山之南侧。南临小史店镇闫庄村,东南大岭头村,东北及东为杨楼山王村,北为耿庄村,西为邵岗村,西南为大刘村。

历史传说

午阴城,又名破城,即今日的梁城。《南阳府志校注·故衣河》条载:“破城,一曰梁城,疑即梁魏午阴城。”此记载有四郡地形志载有:1.荆州南阳郡地形志;2.襄城郡地形志;3.襄州襄城郡地形志(萧道城480年置,魏因之);4.午阴郡地形志:孝昌中526年置,《水经·潕水注》荥水(即今干江河)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汇潕水。经考证,今之梁城址正在潕水之东南,号午阴其名一点不假。东部有现漯河市原属平顶的午阳县,午阴城与午阳城东西对称,历史上也曾为午阴县。

传说后梁朱温篡唐当上皇帝后,想选一个地方屯积兵马粮草,玉皇大帝便派自己的女儿和媳妇帮忙。二仙来到杨楼东,选好一个地方,嫂嫂负责修城,小姑打井。一夜要修好四堵城,打完72眼井,鸡叫回天宫复命。

二仙各显神通,小姑拔下金钗,往地下扎了72个窟窿,便成了72眼井。嫂嫂从独树小顶山上兜来土,撒了一道土埂,便成了又高又平的城墙。天到午夜,已筑好了三道城墙,妹妹打好井,怕嫂嫂抢了头功,便学鸡叫,霎时四周鸡子都叫了起来。嫂嫂心里一慌,把最后一包土撒在地上,成了一个土包子,南城墙便没修成。二人只好回了天宫。朱温虽也动工修筑南墙,但土石却垒不上去,成了一个破城,所以梁城又叫破城。

遗址遗迹

梁城,城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城墙残段高1米,有夯层,周围原有土城墙已扒除,仅剩城壕。

古迹有梁王朱温墓,城内发现有汉井10余眼,有大量小型汉画像砖、汉磨等文物。此城由汉延续至五代。

1977年7月10日,被原县革委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史

梁城地处荆楚与中原的交界地方,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梁城有阳巢古道,南接象河、春水,以制荆蛮;西联裕、宛,以通秦关;北达许、洛,控制中原;东通舞阳,扼守齐、皖。因此,在公元504年,梁武帝萧衍开始在此建都,以结束五胡乱华的局面。

1856年6月27日,因旱、蝗成灾,年岁荒欠,裕州贫民李太春聚集240多人起事,28日占领破城,即今梁城、杨楼。后转战叶县、平顶、许昌、确山等地。众至万人,骑兵400余,配合捻军,屡败清兵。

清末,这里是梁城里(县以下行政单位),置所在地为太尉庙即今治平。1931年属方城三区即杨楼区;1935年划属二区,即独树,始建梁城镇;1938年9月中共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安道平曾于梁城组织建立梁城支部,翟化民为宣传委员。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梁城始终是中共方城地下党组织重点治动的区域。1942年划归太尉庙镇;1947年解放初属治平区;在此以前梁城起有集市,今停。

1951年属杨楼区始建梁城乡;1955年属治平区梁城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杨楼公社始建梁城大队;1961年划归治平区治平公社;1969年砍区并社后重归杨楼至今。1983年公社体制改革,杨楼公社改为乡,梁城大队改称梁城村至今。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这里都有五至七天的大型古刹庙会,现改为农业物资交流大会与古刹庙会的双响齐放,场面相当繁荣——既有当地梆子曲剧越调的戏曲绝唱、又有旱船秧歌杂技的亲情表演,这几天可谓是当地老百姓一年中最难忘也是最享受的节日!

到了现代,这里又涌现出了翟化民、张晓光等一批革命老前辈,他们为宛东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改革开放后,古村焕发了新机,一批批的新时代青年走向了全国。梁城村的乡亲们更是在新世纪的朝阳中奋勇前进。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