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

更新时间:2022-08-25 15:11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格感情、爱好以及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构成民族这一人类共同体的特征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格、情感、爱好、以及习惯等心理特质的总和,是民族风貌的体现。

基本解释

民族心理又称“民族性格”。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凝结起来的表现为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心理状态。通过民族物质和文化特点表现出来,如建筑、服饰、语言艺术等。在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基础上形成,有的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维系各民族的重要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性格、情操和爱好也发生变化。

表现

不同的民族心理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地理位置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意识。指人们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是对自己民族的社会地位、民族利益及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等的理解和认识。它使本民族的成员在情感、态度和意向上发生共鸣。

(二)民族感情。指对自己民族所处的实际地位和民族之间关系的情绪反应,以对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爱憎形式表现出来。

(三)民族中心主义。指从本民族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民族为标准来衡量评价其他民族的一种倾向。

(四)民族性格。指一个民族的典型特征的集中反映。

(五)民族定型。指对某一民族的固定看法,其中常带有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否定情绪,故往往成为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障碍或民族纠纷的根源。

特性

民族心理对于发展、促进、巩固一个民族及本民族成员的关系,具有内聚性、向心性和自识性。

内聚性是通过宣扬民族历史,使民族成员在心理上都具有一种激励、振奋、鼓舞的力量。向心性是每个民族成员都有一种维护民族利益的民族情感,能为捍卫民族利益、主权、领土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自识性是指每一个民族成员对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形式、语言文字都具有强烈的心理情感,自觉地将本民族的精神财富传给下一代。民族心理的自识性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内在力量,是维护民族整体利益的最牢固最有力的纽带。

民族心理总是随着社会环境、民族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着。民族心理同民族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对外界情况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

产生

它包括民族性格、 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民族传统、民族习惯和民族思维方式、民族自豪感、 需要和舆论等,它们构成一个民族的心理风貌。民族心理是在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共同的地域、经济生活、文化和语言基础上所产生的。它通过民族的文化、艺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体现出来,反映出各民族历史发展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特点。

例如,同是资本主义企业,美国企业管理 强调个人能力和价值,日企的“儒家资本主义”则强调团体意识和情感 管理。这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特点。民族 性格是民族心理中最稳定的成分。民族内部各阶级、阶层和成员的独特的心 理特征是与共同的民族心理特征交织在一起的。在审美趣味、婚姻家庭观念 等方面,同一民族而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常表现出许多共同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