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更新时间:2024-09-19 18:13

江苏省(Jiangsu),简称“苏”,位于中国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省会南京市。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常住人口8526万人。境内方言有江淮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江苏大地上就有人类生存,在江苏各地,也曾发现过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夏商周时期,江苏地区大致分为两部分。苏北地区分属徐州和青州,淮南和江南属扬州。春秋时江苏分属于吴、楚、宋,战国时为越、楚、齐的一部分,后归属楚国,江苏境内的大国是吴国、越国和后来的楚国。这一时期,江苏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基础结合中原文化元素形成的区域性文化。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秦代江苏江北之地为泗水郡东海郡琅邪郡,江南之地为鄣郡会稽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实行郡国并行,江苏分属于扬州、徐州刺史部和吴楚等诸侯国。西汉惠帝、文帝、景帝时期,是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国时,江淮以北地区属于曹魏政权,长江以南地区则属于孙吴政权。西晋初,今江苏境内的长江以南属扬州的丹阳、晋陵、吴郡等郡,长江以北主要属徐州的彭城、下邳、东海、临淮、广陵等郡。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复杂,江淮之间则是南北双方争夺的中间区域,陈时江北则基本属于北齐、北周。魏晋南北朝是本地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大量汉族居民南迁,不仅促进了江南的文化发展,也带来了中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逐渐南移。

隋唐至宋元时期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江苏北部大致属徐州,淮河以南地区大致属于扬州。公元618年,李唐王朝建立。唐代江苏境内分属苏州、常州、润州(今镇江市)、扬州、楚州(今淮安市)、海州(今连云港市区)、徐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今江苏分属于全国十道中的河南、淮南、江南三道。五代时,中国历史再次进入分裂和政权频繁更迭的时期,江苏先后属吴、南唐、吴越等南方小王朝。隋朝建立后,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带来了江苏经济的腾飞。广大乡村借水而兴,许多城镇因河而盛,江南的地位日益提高。唐至五代时期,江南社会相对于中原地区比较安定,中原地区的各类人才纷纷被吸引到南方。

北宋时期,江苏分属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期,江苏分属两浙路、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等三路,淮河以北则为金人占领,金将淮北分划于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两路。两宋期间,江苏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宋时期,淮南、江东是全国提供财赋最多的地区。靖康之难后,南宋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优越,使得南方的农业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全国人口的南北分布,发生变化,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北方。

1279年,南宋灭亡,元代政权下,江苏长江以南属江浙行省,以北属河南行省。元初,由于长期战乱和元朝统治者的破坏性政策,江南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元代中期以后,治国政策有所变化,南方经济在元代中晚期得到了部分恢复。

明清时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政权,作为都城,随后应天改名南京,再称京师,即直隶。明成祖建号永乐后,将都城北迁,南京改为留都,称南直隶。明代时期的南京,不仅指今江苏境内地域,还包括今安徽省和上海市部分地区。今江苏境内当时分置应天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徐州府等。这一时期江苏人口进一步增加,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官方统计显示,南直隶的苏州府有600755户,松江府有218359户,常州府有254460户,三府合计1073574户,户数超过了中原大省河南、陕西的总和。清初,改明代的南直隶(即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江苏省名为“江宁府”与“苏州府”合称之简称,此为“江苏”得名之始。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已占领的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同年11月5日江苏宣布独立,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4月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江苏沦为北洋政府的势力范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3月占领南京,4月确定南京为首都。5月江苏省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于1929年将省会迁往镇江。1940年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而江苏省政府先后迁驻扬州、淮阴(今淮安市)和皖北。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江苏省政府迁回镇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境内析为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市3个省级行政区。1953年1月,3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省会设在南京。全省共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6市及松江、苏州、镇江、扬州、南通、淮阴、盐城、徐州8个专区。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2001年更名淮安)、盐城、扬州、镇江11个市。1996年,增设泰州、宿迁两市。截至2023年末,全省有设区市13个。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长江横贯江苏东西433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海岸线长957千米。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

气候

气候类型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季节划分

江苏省受季风影响,春秋较短,冬夏偏长,南北温差明显。春季平均起始时间为3月31日,平均长度为68天左右;夏季平均起始时间为6月7日,平均长度为104天;秋季平均起始时间为9月19日,平均长度为61天;冬季平均起始时间为11月19日,平均长度为134天。江苏的北部和南部在季节起止时间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般淮北地区和苏南地区会相差一周左右的时间。

气温

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春秋两季的气候相对温和。

2023年,江苏省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同期(1991—2020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仅次于2021年(16.8℃)和2022年(16.7℃)。淮北地区平均气温(15.9℃)平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15.9℃),江淮之间(16.5℃)和苏南地区(17.5℃)均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

降水

江苏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单站年最多降水量出现在1991年兴化2080.8mm,年最少降水量出现在1988年丰县,为352.0mm。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江苏省雨水充沛,南北差异不大,年际变化小。

江苏省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mm左右;一般在江淮梅雨开始之后的一周左右,江苏省淮北地区进入“淮北雨季”,此时往往是江苏省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的时段。

2022年,江苏省年降水量813.3mm,折合降水总量834.8亿m3。降水量比2021年少31.7%,比多年平均少19.2%,属枯水年份。按流域分,淮河流域降水量739.1mm,比多年平均少22.0%;长江流域降水量916.9mm,比多年平均少14.8%;太湖流域降水量956.4mm,比多年平均少15.5%。与2021年比较,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分别减少37.6%、20.1%、23.7%。

地质

江苏省地跨中国大陆的华北板块、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扬子板块三大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区域地质背景与构造岩浆活动差异明显,各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与演化历史极为复杂,总体上分为微陆块聚合与结晶基底形成、板块汇聚重组以及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演化等3个构造阶段,经历了三大单元相对独立发展→多次构造拼合→共同演化的发展过程。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广泛发育,不同单元不同特色,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从大地构造看,江苏以盱眙——响水深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北区形成于太古代,构造比较稳定,是华北古陆(也称华北地台或中朝地台)的东南边缘部分。南区形成于上元古代,是扬子古陆(也称扬子一钱塘准地槽或扬子准地台)的最东端。北区以隆升为主,南区以沉降为主。岩性和地质构造制约着江苏地貌形态的发育,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最终奠定了江苏地貌以平原为主的格局。

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地质构造上界于华北、苏鲁、华南三大区,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是中国地学研究较早的重要地区之一。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对江苏地层分区,作如下划分:华北地层大区(简称华北区);苏鲁造山带之连云港地层区(简称连云港区);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简称扬子区)。

地形地貌

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606.98平方千米,江苏省平原面积占比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江苏省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5米。

水文水利

江苏省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海陆相邻,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长江横穿东西433公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全省有乡级以上河道2万余条、县级河道2000多条,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有723条。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河湖众多,水系复杂。中国五大淡水湖,有两个位于江苏省,太湖2250平方千米,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千米,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其中5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2个。境内不仅有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白马湖石臼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还有大运河淮沭河串场河灌河盐河通榆运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等各支河,河渠纵横,水网稠密。

截至2021年5月,江苏省现有注册登记水库952座,水库总集水面积2.0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20%,总库容35.20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6.8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7.1万公顷,年供水量4.8亿立方米。全省共有泵站98779座,总装机功率401.48万千瓦,其中大型泵站61处(71座),总装机功率40.11万千瓦。全省现有5级以上堤防51118公里,其中1级、2级堤防总长5426公里,主要是流域性河道、湖泊堤防以及海堤。全省过闸流量1立方米/秒及以上水闸共36212座,橡胶坝51座,其中省管水闸112座。

土壤

江苏土壤形成的气候、地质地貌、成土母质及植被等自然因素较为复杂,土壤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岗地,海拔通常在20m以上,主要包括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棕红壤、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石灰土、暗色土、紫色土、沼泽土等。由于节水农业各项技术选择与土壤黏粒含量密切相关,按土壤黏粒含量不同分类,可分为黏土、壤土和砂土三大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江苏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42.4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34.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3.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5.1亿立方米。江苏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本地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492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径流占95%以上。

土地资源

2021年12月,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省有耕地6148.39万亩,其中,水田4257.58万亩,占69.25%;水浇地1123.11万亩,占18.27%;旱地767.70万亩,占12.48%。全省园地345.58万亩,其中,果园186.83万亩,占54.06%;茶园29.67万亩,占8.59%;其他园地129.08万亩,占37.35%。林地1180.6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378.31万亩,占32.04%;竹林地39.24万亩,占3.32%;灌木林地12.63万亩,占1.07%;其他林地750.49万亩,占63.57%。草地140.39万亩。湿地640.76万亩,其中,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沼泽地1.24万亩,占0.20%;沿海滩涂575.87万亩,占89.87%;内陆滩涂63.65万亩,占9.9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47.52万亩,其中,城市695.44万亩,占22.09%;建制镇671.66万亩,占21.34%;村庄1657.08万亩,占52.65%;采矿用地83.20万亩,占2.6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0.14万亩,占1.28%。交通运输用地548.31万亩,其中,铁路用地25.12万亩,占4.58%;轨道交通用地3.24万亩,占0.59%;公路用地289.83万亩,占52.86%;农村道路211.16万亩,占38.51%;机场用地4.94万亩,占0.90%;港口码头用地13.43万亩,占2.45%;管道运输用地0.59万亩,占0.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13.78万亩,其中,河流水面937.49万亩,占24.58%;湖泊水面905.99万亩,占23.76%;水库水面66.71万亩,占1.75%;坑塘水面1151.55万亩,占30.19%;沟渠586.00万亩,占15.37%;水工建筑用地166.04万亩,占4.35%。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年7月7日发布,江苏省现有耕地6141.86万亩、占国土面积38.2%;划定耕地保护5990.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345.02万亩。江苏省人民政府2024年5月7日发布,江苏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沿海滩涂总面积572.9万亩。

森林资源

2017年,江苏省森林面积15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2.9%,活立木总蓄积量9609万立方米。全省有国家森林城市6个(无锡市、扬州市、徐州市、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5个(南京市、苏州市、宿迁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42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5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31个;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9处(含2个专类园、2个生态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44处。

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江苏省森林面积2340万亩,森林覆盖率15.2%,林木覆盖率24.09%。累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9个,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市7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39个。

湿地资源

2017年,江苏省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64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6处、省级湿地公园38处。2023年,全省新建湿地保护小区248处,湿地保护率增至47.6%。修复重要区域湿地面积4.64万亩。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江苏湿地保有量4680万亩、居全国第6位,湿地保护率达47.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5.1%。

海洋资源

江苏海域位于中国海域的中北部、西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中心,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总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共有25个海岛。近海有全国著名的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

港口资源

截至2021年底,江苏全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数590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29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达23.8亿吨,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作为全国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江苏正从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转变。截至2022年,江苏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640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60个、2亿吨大港7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达26.2亿吨、年吞吐量32.4亿吨,均居全国首位。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2019年4月30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江苏省植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有157科672属2200多种,蕨类植物有32科64属13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约有850余种。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农业野生植物主要包括野菱、野莲、野生大豆、中华结缕草、明党参等十余种,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区、江河湖泊及沿海等区域,有着丰富的食用、饲用和药用价值。

2024年2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江苏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收录野生植物17科18属19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名录》中,归属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有13科14属15种,分别为松叶蕨、粗榧、天目玉兰、薄叶润楠、蜈蚣兰、斑叶兰、大花斑叶兰、翅荚香槐、野生早樱、琅琊榆、青檀、山拐枣、椿叶花椒、南京椴、四照花;归属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管理的有4科4属4种,分别为獐耳细辛、小叶猕猴桃、苍术、老山岩风。

动物资源

2024年4月,《江苏省陆栖脊椎动物名录(2024)》正式发布。名录收录了江苏地区天然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即分类学上的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中的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共收录江苏陆栖脊椎动物628种,其中兽类71种、鸟类482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1种。

自然保护区

从2006年起,江苏省陆续建设了8个国家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保护总面积约13550亩,保护目标物种包括野菱、野莲、野莼菜、野生大豆、中华结缕草、野生茶等,涉及苏南、苏北、苏中三大片区,其中野生水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4个,分布在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流域。

江苏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3月2日,江苏在全省丘陵山区布设近300台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资源,在48个重要湿地区域长期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江苏相继建立了31处自然保护区、76处湿地公园、68处森林公园、划定了48个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2023年3月2日,江苏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数据库正式启用。

矿产资源

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江苏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78种。全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493个,中小型规模占77%,战略性矿产(煤、铁、铜等)紧缺。岩盐、石榴子石、钛矿(金红石)、凹凸棒石粘土、地热等矿产丰富。

自然灾害

江苏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是中国气象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省份之一。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强对流、洪涝、雷电等等。全省气象灾害四季均有发生:例如春季主要有低温阴雨,初夏有暴雨洪涝,盛夏有高温干旱、台风,秋季有大雾及连阴雨,冬季有低温冻害和寒潮等。

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对农、林、牧、渔、交通、工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江苏省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交通运输繁忙,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类型的衍生灾害,例如交通拥堵、电网故障、疾病流行、农业病虫害发生等。

2023年10月31日,江苏省地质局官网公布,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82处(崩塌408处,滑坡383处,地面塌陷81处,地裂缝10处),威胁人口约1.3万,威胁财产12.6亿余元。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81处(崩塌55处,滑坡79处,地面塌陷46处,地裂缝1处),主要集中分布于宁镇、徐连等低山丘陵区。

行政区划

政区

截至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其中19个县、21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718个乡镇(其中乡17个、镇701个),519个街道。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为省直管试点市(县)。省政府驻地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68号。

重要城市

南京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起北纬31°14′,北抵北纬32°37′,西起东经118°22′,东迄东经119°14′,东西最大横距约7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展开,面积6587.04平方千米。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2023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7421.40亿元,常住人口954.70万人。

苏州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4.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2023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4653.4亿元,常住人口1295.8万人。

无锡

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江苏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千米;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南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643.89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724.9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902.49平方千米。2023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15456.19亿元,常住人口749.50万人。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2月9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消息,根据2020年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32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76.63岁提高了2.69岁。

2023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男性人口4322万人,女性人口4204万人;0—14岁人口1157万人,15-64岁人口579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57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2.7‰。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0%,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

民族

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4126802人,占99.2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21214人,占0.7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850787人,增长7.4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36288人,增长61.39%。江苏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数超过万人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水族(《江苏省人口普查年鉴》第一部分第一卷1-4)。

语言

江苏境内可分为3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是北方方言的分支。江苏境内的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安、盐城等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地区。再进一步划分,可分为扬淮、南京、通泰3片。扬淮片包括扬州、淮安、盐城、连云港(除赣榆区)和镇江润州区、丹阳、句容,宿迁泗阳、泗洪、沭阳;南京片包括南京市除高淳区外其他各区;通泰片包括泰州市区、泰兴、兴化,盐城东台、大丰区,南通崇川区、如皋、海安、如东。(盐城的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区有吴语区移民。)

吴方言是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江苏境内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3市和南通、镇江、南京3市的一部分地区。再进一步划分,可分为苏州、常州两片。苏州片包括苏南东部的常熟、太仓等市和江北的南通海门区、启东市;常州片包括苏南西部的宜兴、高淳等地和江北的通州(部分地区)、靖江(部分地区)。

江苏境内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安、宿迁3市的一部分地区。再进一步划分,可分为徐州、赣榆两片。徐州片包括徐州市区、丰县、沛县、睢宁、邳州、新沂,宿迁市区;赣榆自为一片,特点较为接近山东胶东方言。该区方言与山东、河南方言较接近,按其语音系统属于中原官话。

全省三大方言区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但不够完整。江淮方言与吴方言在江苏境内的交界大体以长江为界,但边界线并不与长江完全重合。江北启东、海门、通州(部分地区)、靖江(部分地区)仍说吴方言,江南南京、镇江等地已属江淮方言。溧水、句容、金坛、丹阳、靖江、通州为江淮方言与吴方言交界地带。边界线上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复杂多样。如金坛、溧水两地原本都属吴方言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市区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及农村还有吴方言存在,但已日渐衰微。

宗教信仰

江苏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截至2016年,全省有宗教信众约500万人,各类教职人员近万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100多处,其中寺观、教堂940多处。佛教有全国重点保护寺庙13处。道教茅山道院为全国重点宫观。苏州玄妙观、泰州城隍庙和太仓天妃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江润州道院、常州白龙观、苏州城隍庙、无锡洞灵观、无锡水仙道院、无锡三山道院和南通城隍庙等宫观也都素有盛名。截至2023年2月,全省有宗教院校15所,其中基督教金陵协和神学院是基督教唯一的全国性院校。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江苏神学院(原名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等院校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佛教

东汉时佛教传入江苏,汉以后,佛教逐渐遍布江苏各地。东晋时,江苏兴建了众多寺庙,建康(今南京)有著名的瓦官寺、长干寺等。南北朝时,江苏寺庙林立,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隋唐年间,高僧辈出,扬州鉴真和尚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律宗和中国文化。元、明、清期间,江苏佛教仍十分盛行。民国年间,江苏各地几乎村村有庙庵。清末到民国年间,江苏佛教大办佛学院,为佛教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道教

道教在江苏源远流长。据传,秦代时就有李明真人在句曲山(今句容茅山)炼丹。西汉时,“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自陕西到句曲山采药修炼。东汉时,太平道创立不久,徐州和扬州即为其主要活动地。南北朝时在茅山形成了上清派道团,江苏成为中国道教盛行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省有道教宫观530余座,道士(道姑)5000余人,主要分布于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泰州、南通、扬州等地。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最初从海路传入江苏扬州,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宋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到扬州传教,并建立了江苏最古老的清真寺,即仙鹤寺。明代定都南京后,南京回族人口大增,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敕建清真寺于三山街,即今净觉寺前身。民国时期,先后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回教俱进会支会、中华回教协会分会。日军侵略中国后,清真寺破败冷落,穆斯林宗教生活长期陷入困境。

基督教

基督教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传入江苏。从1843年起,先后有30个基督教派在江苏活动。美国圣公会1845年传入江苏,是最早传入江苏的教派。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江苏约有基督教徒5万余人、教堂540余所。据2019年数据,全省信徒发展到150多万人,登记的活动场所近4500处,教牧人员和义工传道近6000人。

天主教

天主教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传入江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罗文藻正式在南京就任主教之职,成为天主教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教。清末,江苏各地(包括上海)天主教有教徒1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扬州、徐州、南通一带。民国期间,天主教发展到东台、盐城、大丰、句容、溧水等地。在江苏许多地方相继建立了一批教堂和教会学校、医院、孤儿院等社会慈善机构。

经济

综述

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1282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7亿元,增长5.1%。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4.4:51.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487元,比上年增长5.6%。在全国范围来看,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551.3亿元,占GDP比重为75.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9%。年末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397.6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53.1万户;年末个体经营户998.9万户,全年新登记个体经营户116.9万户。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20.3%。

2023年,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城乡看,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3%,居住价格与上年持平。食品中,粮食、食用油、鲜奶、鲜果、鲜菌价格分别上涨1.8%、2.1%、1.0%、5.6%、1.6%;猪肉、鸡蛋、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0.6%、0.1%、0.8%。

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比上年增产0.8%。其中,夏粮产量281.4亿斤,增产0.5%;秋粮产量478.1亿斤,增产0.9%;粮食亩产463.8公斤,增产0.5%;粮食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5.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1.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8.4万公顷。

2023年,江苏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29.9万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235.3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72.9万吨,增长6%。水产品产量517.8万吨(不含远洋捕捞),比上年增长2.9%,其中淡水产品379.8万吨,增长2.8%;海水产品138万吨,增长3.3%。

2023年,江苏省完成12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2%,特色机械化率6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385.7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36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8%。

第二产业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长11.2%,民营企业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8%,制造业增长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分行业看,40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77.5%,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4%。分行业看,汽车、电气机械、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15.9%、15.2%。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智能手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46.3%、18.7%、45.6%、48.9%、9.8%。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344.4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年回升6.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股份制、私营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9%、7.9%、1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下降7.1%。分门类看,制造业利润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4%,采矿业下降49.4%。

2023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43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竣工产值28914.3亿元,竣工率为67%。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63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8.3万元/人。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0640.5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4907亿元,增长20.4%。分商品类值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7.9%、19.9%、8.3%、8.1%;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9%、12.2%、19.2%;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7.3%、5%。

2023年,江苏省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智能手机比上年增长39%;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分别增长6.4%、18%、15.5%;新能源汽车增长49.3%,占限上汽车类零售额比重25.7%,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9.1%;民间投资增长2.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

2023年,江苏省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410个,比上年增加358个,同比增长11.7%,完成投资额增长16.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0.3%。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中,制造业增长1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6.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5.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7.8%。

开放型经济

2023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5.2万亿元,同比下降3.2%,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2.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万亿元,占比57.3%;加工贸易进出口1.7万亿元,占比31.6%。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2.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长8.5%,占比较上年提升4.9个百分点至45.2%。从主要市场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3万亿元,增长0.9%,占比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至42.9%;对中东地区、非洲、印度进出口分别增长19.7%、8.9%、6.9%。从出口产品看,手机、船舶、“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9.1%、37.1%、12.3%。

旅游业

2023年,江苏省境内外游客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1.2%;旅游总收入12022.7亿元,增长45.7%。入境过夜游客145万人次,增长198.9%。其中,外国人99.2万人次,增长217.7%;港澳台同胞45.8万人次,增长164.8%。旅游外汇收入27.6亿美元,增长205.5%。国内游客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1.1%;国内旅游收入11832.1亿元,增长44.5%。

财政

2023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30.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7977亿元,增长17.3%;税占比达80.3%,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49.9亿元,增长5.3%;教育支出2710.1亿元,增长4.3%;科学技术支出760.6亿元,增长12.1%;农林水支出1190.2亿元,增长7.4%;住房保障支出850.9亿元,增长1.1%。

金融业

2023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967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比年初增加27462.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5291.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135.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9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比年初增加29801.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8644.6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0240.5亿元。

2023年末,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690家,辅导企业数427家,省内企业通过发行、配股、增发、公司债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7744.3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5058.6亿股,比上年增长6.2%;总市值64156.7亿元,下降0.6%。年末全省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分支机构1048家;期货公司9家,期货分支机构20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10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年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

2023年,江苏省保费收入4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类型看,财产险收入1193.4亿元,增长6.1%;人寿险收入2828.5亿元,增长14.7%;健康险收入697.2亿元,增长8.8%;意外伤害险收入71.2亿元,下降17.7%。全年赔付支出1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赔付778.1亿元,增长21.4%;人寿险赔付572亿元,增长86%;健康险赔付268.5亿元,下降1.8%;意外伤害险赔付27.8亿元,增长7.9%。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6月,江苏省共有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省级开发区11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3年1月13日,商务部公布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江苏省6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30强。苏州工业园区再次以优异成绩蝉联综合排名第一,实现“七连冠”。在综合排名前30名中,除苏州工业园区居榜首以外,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经开区上榜,分别列第5名、第8名、第12名、第24名、第25名。

在单项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东部地区”单项十强榜单,分别列第1名、第5名、第7名。苏州工业园区跻身“实际使用外资”单项十强榜单,列第4名。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进出口总额”单项十强榜单,分别列第1名、第2名、第8名。

重要企业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是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2023年7月,经江苏省委、省政府同意,苏豪控股集团与省海企集团、汇鸿集团、省惠隆公司及省国信集团所属舜天集团进行重组整合。新的苏豪控股集团合并报表企业数量超380户,员工2万人,总资产和年营收均达千亿规模。集团服务“双循环”大局,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获批江苏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集团所属江苏省班列公司统筹运营江苏省中欧(亚)班列,目前已稳定开行班列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个国家、近80个国际站点。2022年,集团合计进出口总额113.26亿美元,位居全国同类企业前列。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是中国较早设立的省级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之一,聚焦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和服务政策目标类业务三大板块,持续优化业务布局、提升质量效益。截至2021年7月底,集团累计管理资本规模超1100亿元,组建了100多支不同定位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支持了1000多家创业企业,助推其中210多家成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获评“中国创投20年20大机构”“中国竞争力创投机构”“中国卓越创业投资机构”“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等荣誉,长期居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排行榜第一方阵,为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委会联席会长单位、江苏省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单位、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会长单位、江苏省天使投资联盟理事长单位等。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68所(含独立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73.7万人,在校生数229.9万人,毕业生数63万人;研究生招生数10.4万人,在校生数32万人,毕业生数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23.2万人,在校生数6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0.4万人,在校生数2.1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8073所,在园幼儿209.9万人。

医疗

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9543个,其中医院217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19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9万人,注册护士33.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0.9万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7.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5.7万张。

科技

2023年,江苏省专利授权量44.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8万件。全省PCT专利申请量6547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52.9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3.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2件,增长23.3%。全省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9.4万项,比上年增长7.3%;成交额4607.4亿元,增长18.5%。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277家,比上年增长8.6%。

2023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江苏省太湖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奋斗者”号完成极限深潜,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

文化

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2023年6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有线、省广电集团3家企业入选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苏省2家企业入选提名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电影《守岛人》、电视剧《人世间》等6部作品入选2022年第十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江苏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持续打造江苏版博会、江苏印博会、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等会展平台,创成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无锡、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35家企业、11个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

截至2023年9月,江苏省共有43位“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31位江苏社科名家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74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江苏省共有118家公共图书馆,有114家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数的96.6%,一级图书馆占比高于全国56.1%,名列全国各省第一。与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相比,江苏省一级图书馆增加14家,一级图书馆占比增加4.9%,目前只有4家区县馆未获评一级图书馆。

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台10座,县级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6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省有线电视用户1211.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4.4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率99.4%。全年生产电视剧10部296集;领取电影公映许可证影片28部;出版报纸18.3亿份、杂志1.1亿册、图书7.1亿册。

体育

江苏是全国唯一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省份,截至2023年11月,江苏省体育场地共计31.79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0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40.6%,国民体质达标率93.4%,体育已成为江苏人现代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体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截至2022年底,江苏全省共有体育公园1398个、健身步道4.96万公里,体育场地面积3.43亿平方米,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92.28%。

在杭州亚运会上,江苏体育健儿共获得30金12银13铜,金牌项次数和人次数均位列全国第三,打破1项世界纪录、4项亚洲纪录、7项亚运会纪录,是江苏省自1974年参加亚运会以来夺得金牌数最多、贡献度最大的一届亚运会,较上一届雅加达亚运会金牌项次数实现了成倍增长。在第一届学青会上,江苏省共获得96金79银81铜,金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江苏共创建13所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高水平基地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江苏还为青少年搭建赛事和活动平台,全年共举办省级青少年比赛110场,超过2万人次参与;足球“省长杯”决赛阶段参赛队伍达到148支;“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参与人次超过50万。

2023年,江苏省举办了第二届智力运动会,“魅力江苏、最美体育”,行走大运河,老年人体育节,幼儿体育节等省级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江苏各地依托节假日、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如徐州沛县“村界杯”足球赛,镇江“全民动起来”主题活动等。据统计,江苏省全年由体育组织牵头举办的50人次以上赛事活动近1.5万项次。

江苏是办赛大省,2023年共举办国际赛事22项次、全国赛事131项次。2023年,江苏共举办了35项次由中田协认证的路跑赛事,包括2023年初的无锡马拉松,及年底的南京马拉松等。包括马拉松、自行车、足球、小铁人三项赛等项目的大运河系列赛,覆盖全省12个设区市,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2023年全年由江苏省属体育社团举办的156项次赛事活动以及各地举办的诸多赛事,活跃了城乡生活、拉动了消费。

2023年,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全年新建改建体育公园(广场)60个,新建健身步道540公里,推动124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为92.3%。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江苏省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03.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33.3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040.9万人、2426.1万人、2175.8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5万人。持续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保,2023年度“江苏医惠保1号”受益人数5.7万人、赔付总金额5.2亿元。

截至2023年,江苏省共有各类注册登记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580个,其中养老机构2419个,儿童服务机构54个。社会服务床位44.3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42.8万张,儿童服务床位0.4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684个,社区服务站1.2万个。

环保

2023年,江苏省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2.9%,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连续2年达到优级水平。太湖连续第16年实现安全度夏,水质藻情为近十六年以来最好,上半年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近岸海域海水优良面积比例达92.7%,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值。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主要通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4年获得优秀等级;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93.0%。

交通

综述

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入选为试点地区。2023年,江苏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围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全部通过验收。

2023年,江苏省铁公水空管五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1.1%,货物周转量增长11.7%;旅客运输量增长54.4%,旅客周转量增长114.3%。全省机场飞机起降52.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65.9%;旅客吞吐量5482.2万人次,增长122.9%;货邮吞吐量63.7万吨,增长7%。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1亿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2亿吨,增长12.1%;集装箱吞吐量2544.9万TEU,增长6.3%。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128公里。铁路营业里程4623.2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541.4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456.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4%,净增190.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103.1万辆,增长6.9%;私人轿车保有量1388.6万辆,增长5.5%。

公路

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江苏省公路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128公里,高速公路实现“县城通”以及10万人口以上城镇全覆盖,普通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占比全国最高。江苏省在15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3064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4万公里,规划发展村庄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达98.4%。30个县(市、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在全国率先通过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铁路

2023年,江苏铁路建设完成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36%。截至2024年3月,全省铁路总里程突破4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25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高速铁路面积密度达到237公里/万平方公里、居各省区之首。全省开通高铁客运业务的车站增加到73座,密度为6.8座/万平方公里。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江苏省铁路里程达4623.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541.4公里,设区市全部通动车。

2024年,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投资2200亿资金,其中铁路建设资金达到600亿,创历史新高。全省3条铁路过江通道、780多公里高铁、8条铁路专支线同时在建。

航空

江苏省共有9个运输机场,8个A1级通用机场。2023年,江苏省9家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46.2万架次,同比增长79.1%,与2019年基本持平;完成旅客吞吐量5482.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恢复至2019年93.8%,客运规模重回“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3.7万吨,同比增长7%,恢复至2019年99.2%。

2024年一季度,江苏省9家机场累计完成运输起降12万架次,同比增长17.1%;旅客吞吐量1480.4万人次,同比增长27.7%;货邮吞吐量16.3万吨,同比增长23.4%,整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其中,南京禄口机场完成客货吞吐量740.4万人次、1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21.9%;无锡硕放机场完成客货吞吐量248.4万人次、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8%、23.5%;南通兴东机场完成客货吞吐量94.1万人次、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8%、47.9%。

水运

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江苏省内河航道总里程约2.4万公里、约占全国1/5,等级航道里程8814公里、约占全国1/7,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长江和京杭运河两条国家水运主通道穿境而过,长江横穿东西365公里,京杭运河纵贯南北687公里,长江江苏段以1/7的长江航道里程,承担全线70%的运能。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2576公里,覆盖全省85%县级及以上城市节点、57%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全省86%干线航道规划里程已纳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669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84个、2亿吨大港7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28.1亿吨、年吞吐量35.1亿吨。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建成京杭运河江苏段、淮河出海航道等干线航道智能感知设施。累计建成4000公里内河电子航道图,全省三级以上干线航道实现全覆盖。建成航道运调与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全省内河干线航道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南京等11个城市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荣获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内河港口。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4月1日发布,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共布局10个港口,其中,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国家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中,江苏有7个,分别为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徐州港,无锡内河港。至2019年底,全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数55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09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1亿吨;共有一类港口口岸17个、对外开放码头254个、开放泊位565个,直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贸易往来。截至2021年底,江苏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590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9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23.8亿吨。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一季度,江苏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装卸自然吨分别同比增长5.66%、14.04%、7.82%。

轨道交通

2024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全省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一共29条,其中南京12条、苏州6条、无锡4条、常州2条、徐州3条、南通2条,运营总里程约1000公里。包括最近开工的无锡6号线在内,在建线路一共27条,其中南京11条、苏州7条、无锡5条、常州1条和徐州3条,在建总里程约657公里。

2024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江苏省共有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5条,运营里程1085.6公里。

人文

综述

江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江苏的地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主区”和“四亚区”。“四主区”主要包括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4个亚区”包括镇江文化(京口文化)、淮安文化、南通文化(江海文化)、盐城文化(海盐文化)。截至2023年9月,江苏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74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饮食

江苏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意形养”。按照烹饪技艺,江苏风味菜肴一般分为淮扬、苏锡、金陵和徐海四宗。淮扬风味主脉在扬州及镇江、淮安地区,属全国四大风味之一,炖烧炒均见功夫,咸甜适度,不同地方皆可适应,是江苏菜代表。从都市通衢店堂到水乡市镇摊点,各种精致小吃丰富多彩。江苏调味品以镇江香醋最负时誉,酒文化历史可上溯到四五千年前,徐州、扬州、淮安有汉代酒器考古实物,宿迁是最重要的白酒产地之一。三沟一河指汤沟酒、双沟酒、高沟酒、洋河酒,产品味醇、绵甜、净爽,成为江淮浓香型白酒代表。江苏茶叶种类多、品质优,早在唐代就有阳羡(今宜兴)贡茶。明清吴县洞庭碧螺春茶,汤色碧澄,芳香沁人,列为绿茶极品,南京雨花茶也是名茶中的佼佼者。

习俗

江苏地处长江和古黄河、古淮河入海口,大运河南下北上的咽喉地带,兼具江、黄、淮、运、海五水通衢的特点。在民俗文化上处于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的东部,北受黄河中下游淳朴儒风的影响,西承神奇瑰丽的楚俗熏陶,南与热烈诡谲的百越民风相濡以沫,显示出东西交融、南北兼容的鲜明特色。

江苏传统节日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州端午习俗、南京秦淮灯会、姜堰溱潼会船分别代表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仍然比较活跃、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有:南京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无锡泰伯庙会、惠山庙会,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华山庙会、九里季子庙会,徐州子房山庙会,宿迁皂河龙王庙会等。江苏传统生产商贸、生活消费以及礼仪习俗方面,比较典型的有扬州“三把刀”(菜刀、剃头刀和修脚刀,分别指代饮食、理发和沐浴行业习俗)、海州湾渔俗、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

江苏自古为文艺昌盛之地。江苏人民在经学、文学、书法、绘画、戏曲、音乐、园林、建筑、佛学、紫砂艺术等各方面,对历史和当代均具有重要影响。

文学

江苏文学可追溯到孔子门生——吴地言偃。孙武在吴国完成《孙子兵法》,系散文体裁的军事名著,吴王阖闾“尽观之”。江苏有最早四言俗赋——西汉《神乌傅(赋)》,用拟人手法抨击现实,换韵自由,语言通俗,比曹植《鹞雀赋》早约200年。淮阴人枚乘的《七发》,是汉代骚客体赋向大赋发展中的杰出篇章。

六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高峰。陆机有文学评论作品《文赋》,郭璞为游仙诗体奠基,刘宋有“元嘉三大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影响唐代诸多著名诗人。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代表作,形成“世说体”;南齐出现中国最早文学评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形成“龙学”。产生讲求诗歌声律和对偶的“永明体”,开律诗先河;梁武帝萧衍博通文史,“江南弄”是中国最早词牌和词作。其子萧统主编《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形成“文选学”。萧梁宫体诗用词华丽,描写细腻,影响深远。钟嵘《诗品》是中国首部诗论专著,对两汉至南朝五言诗进行系统总结;南朝骈文兴盛,江淹等是骈文大家;陈朝庾信、徐陵是辞赋名家,合称“徐庾体”,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首部女性与爱情诗文合集,《孔雀东南飞》因其收录而传世。

唐宋以来,金陵怀古诗大量出现。通过前朝遗迹观照,生发兴亡盛衰、人世变幻慨叹,唤起历史记忆和美好情感。南唐后主李煜词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有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传世。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吴敬梓在南京写出《儒林外史》,李汝珍在海州写出《镜花缘》。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孽海花》,其作者刘鹗、李伯元、曾朴都是江苏人。苏州人冯梦龙编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亦有重要影响。近代一批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在江苏成长,如叶圣陶(苏州人)、朱自清(扬州人)、钱钟书(无锡人)、洪深(武进人)、丁西林(泰兴人)、吴梅(苏州人),写就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重要篇章。

绘画

江苏是绘画艺术重镇。徐州等地出土的画像石是汉画杰出代表。六朝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关键期。东吴有“佛画之祖”曹不兴,东晋有“三绝”画家顾恺之,传世《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虽属唐宋摹本,仍是公认瑰宝;南朝刘宋画家陆探微与晋顾恺之、梁张僧繇、唐吴道子合称画界“四祖”,是书法入画第一人,创造“一笔画”法,世称“秀骨清像”;梁代张僧繇用天竺(现印度)画法,开创“面短而艳”画风,是上承晋宋顾、陆,下开隋唐画风的大家;梁朝谢赫《古画品录》是中国首部系统绘画评论著作,提出绘画“六法”,奠定中国画理论基础,成为后世准则。陈朝姚最《续画品录》,提出“心师造化”理论,成为重要创作原则。南朝画家王微、宗炳,开创独立的山水画科。

南唐金陵的“南唐画院”,集中一批有才华的画家进行专业创作,如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顾德谦、王齐翰、董源、徐熙、董羽、卫贤、赵干等。常熟人黄公望、无锡人倪瓒在元四家之列。明代知名画家4000余人,江苏占1700多人。明中叶产生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与文徵明、仇英、唐寅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流变为晚明松江派,再变为清初以“四王”为代表的娄东派和虞山派。清代5800多位知名画家,江苏有2700多位。江宁有金陵八家,扬州有扬州八怪,把江苏乃至中国古代绘画推向高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作品销往全国及海外,对日本浮世绘艺术产生很大影响。

音乐

江苏传统音乐因地缘关系而丰富多彩,体现江苏人灵动内敛、包容和顺、清雅细腻的文化品性。古琴艺术在全国有突出地位,形成常熟虞山琴派、扬州广陵琴派、南京金陵琴派、南通梅庵琴派等重要流派。流传至今的民歌有12800余首,六合民歌《茉莉花》、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等,均是广为流传的佳作。江苏是戏曲重镇,昆曲源自江苏,诞生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大师。有昆剧、扬剧、淮剧、苏剧、锡剧、海门山歌剧、丹剧、高淳阳腔目连戏、淮海戏、通剧、海州童子戏、丁丁腔、淮红戏等23个剧种。苏南流行苏州弹词等,唱腔柔美秀丽,风格和顺婉转;徐州琴书、苏北大鼓等,音调质朴、刚劲粗犷;江淮有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扬州道情、南京白局等。形式多样,或说或唱,是民间口头文学活化石,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江苏是多个佛教及道教流派诞生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宗教音乐,道教音乐内容丰富,以苏州玄妙观斋醮音乐、金坛茅山道教音乐最具代表性。

科学

江苏在科学方面有突出成就。东吴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著《勾股圆方图》。祖冲之用开密法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是当时世界最精确数值。明代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天学会通》,由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平行线、三角形等译名沿用至今。东晋句容人葛洪炼丹时发现游离分解水银法,总结了化学反应可逆性。萧梁陶弘景炼丹时发现水银和其他金属组成合金可镀金镀银,发现区别硝石和芒硝方法,为发明火药打下了基础,他的《古今刀剑录》是中国最早炼钢技术著作。无锡人徐寿是近代化学知识传入者,有“中国近代化学之父”称号。孙吴太史令陈卓画出283个星官1565颗星的星图,是中国星象观测史的里程碑。祖冲之编制“大明历”,首次运用岁差测定回归年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只差50秒。宋代黄裳所绘的苏州天文图是重要古星图。清初吴江王锡阐吸收西学,著成《晓庵新法》,很多算法超过当时西方。康熙时吴江人孙云球以水晶磨制出察微镜、千里镜等72种光学仪器,所著《镜史》是中国首部光学著作。

中医

中医文化方面,江苏成就众多。葛洪认识了天花和结核病等多种传染病,留下了中国最早天花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产生很大影响,他的《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和《药总诀》都是著名医典。明代陈实功成功完成断喉吻合术,总结诸多外科技术,写成《外科正宗》。明末清初吴有性写成《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形成奠定基础。清代中叶叶桂著成《温热论》,为温病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吴瑭继而著成《温病条辨》。清代江苏南有常州孟河医派,北有淮安河下医派,对中国近现代中医学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印刷

雕版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图书收藏及阅读的重要保障。唐长庆四年(825),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提及扬州有人刊刻他和白居易的诗。苏州瑞光寺发现宋初雕印《妙法莲花经》,字体端正,刻工精细,反映当时印刷业高超水平。明代南京是雕版印刷中心,三山街内桥一带书坊林立,《元史》《元秘史》《大明律》《明大诰》等官方著作及李时珍《本草纲目》、《大藏经》等多种书籍均在南京刻印。明中叶后,南京成为彩色套印中心,以十竹斋画谱和笺谱最有名。明清扬州印刷业发达,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宁织造曹寅奉旨在扬州刊刻《全唐诗》,一年完成48000多首诗印刷,成为中国雕版史上的杰作。印刷发达推动图书收藏和流行,对江苏及全国教育、藏书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推动作用,明代江苏藏书家200多人,居全国第一。迄今扬州和南京的传统雕版印刷技艺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区象征

省花

江苏省的省花是茉莉花。茉莉花芳香纯正,清雅而幽远。宋代诗人王十朋的《茉莉》诗赞曰:“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茉莉名与实相称,随迁而安,品格高洁,符合江苏人不张扬、朴实无华而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茉莉花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符号。

省树

江苏省的省树是银杏树。银杏树是中国最古老珍贵的特有树种。诗人郭沫若曾吟诗赞道:“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银杏高耸挺拔的身姿、坚韧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江苏文化的悠久、厚重,江苏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全省种植的银杏已超过50万亩,树龄超过500年的有288株。银杏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成为不可再造、价值巨大的文化财富。截至2018年底,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项(剪纸、端午节、蚕桑丝织、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昆曲、云锦、古琴),国家级非遗项目125项、省级619项。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苏16个项目入选,代表性项目有淮安市“南闸民歌”(传统音乐类)、泰兴市“泰兴花鼓”(传统舞蹈类)、宿迁市宿城区“苏北大鼓”(曲艺类)等。

2023年11月3日,江苏省421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新增项目145项(164个项目),扩展项目99项(257个项目)。截至2023年11月,江苏共有116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风景名胜

综述

江苏风景名胜以“青山衬秀水、名园依古城”而驰名中外,自然景观具有“山水组合、以水见长”的鲜明地方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相互依托与结缘,形成江苏风景名胜所独有的艺术魅力。2500年前,太湖之滨诞生为吴王夫差与西施游乐而修建的离宫别苑。享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的苏州,完好保存着数量多、艺术品位高的古典园林。至2022年末,江苏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1770.64km2,约占全省地域面积的1.75%。

重要景点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景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以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东起东水关公园,西至西水关公园(今水西门)。沿岸有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瓮城——中华门瓮城;有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在清代与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及无锡寄畅园并称“江南五大名园”,今“金陵第一园”的瞻园,园内有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有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白鹭洲公园;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等著名景点。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周庄古镇

周庄,位于东经120.86°、北纬31.12°,地处昆山市西南,东距上海市60多公里,西邻苏州城40公里。全镇区域占地面积38.9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0.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肖甸湖、天花荡、太师淀等湖荡相连,河港交叉,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周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山环水绕,水源丰盛,植被葱郁。周庄在全世界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入选美国CNN“全球十大最美小镇”,并获得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景区”的称号。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江苏共与全球64个国家缔结352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城市、430多对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总量居全国第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