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

更新时间:2024-09-06 08:26

汤和(1326年—1395年8月30日),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广德乡东湖村人。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义军,任牌头,作战骁勇,冲锋在前,历升至管军总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集庆、取镇江,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升江南行枢密院同佥,镇守常州,屡次击败来犯之张士诚部。吴元年(1367年),升左御史大夫兼太子左谕德,击降方国珍,洪武元年(1368年),俘获陈友定,随大将军徐达西征,与右副将军冯胜自怀庆逾太行山,攻取泽州潞州晋州绛州。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赐功臣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散阶荣禄大夫勋阶柱国,爵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四年(1371年)击降明升。洪武五年(1372年),从徐达北征沙漠。洪武六年(1373年),练兵于临清。洪武八年(1375年),移镇彰德,追伯颜帖木儿至察罕脑儿,获马羊牛畜无算。洪武十一年(1378年),功臣号加“推诚”,阶升特进光禄大夫、职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勋阶左柱国,进爵信国公,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徐达出塞北伐,征讨乃儿不花,攻克灰山,俘获其平章别里哥、枢密副使久通。洪武十八年(1385年),五开山蛮獠为乱,率师讨之,俘虏四万。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钞一万五千,白金二千两,黄金三百两,文绮四十端,宅第于凤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逝世于家,享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人物生平

参加义军

汤和出生于在濠州凤阳县(今安徽凤阳县)广德乡东湖村,自幼父母双亡,养育在姨母家。儿时在嬉戏之时,常玩跨马持槊的游戏,指挥群童。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迅速攻克颍州城,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四方群起而响应之。起义于蕲州黄州者,以彭莹玉和尚为宗,推徐寿辉为首,建元治平,国号大宋,攻克德安、沔阳、安陆、武昌、江陵、江西诸郡。起义于湖南湖北者,推布王三孟海马为首,奄有均州房州襄阳荆门归州峡州。起义徐州者,推芝麻李为首,攻克徐州城。当此之时,汤和亦思自奋拔

至正十二年(1352年)初,汤和徒步率领子弟十余人追随郭子兴,任牌头。作战骁勇,冲锋在前,攻宿州,取九湾,升百户,攻濠州定远县,使其将谢成、李德春投降,得兵一千五百人,升为千户

至正十三年(1353年),汤和随朱元璋攻大洪山寨,得兵八百,升万户

至正十四年(1354年),汤和又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杀其守帅,升管军总管,招降鲍子方兵千余人。

从龙渡江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汤和随张天祐等攻取和州也先帖木儿趁夜遁逃。

二月,杜遵道刘福通等人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建都亳州,建元龙凤,国号宋,遣使四出,招群雄是其子弟者。三月,郭子兴去世,部下归属未定。四月,韩宋授郭子兴之子郭天叙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后,因和州缺粮,朱元璋与诸将谋划渡江,为无船而烦恼。当时,赵普胜、李普胜、俞通海父子拥众万余人,船千艘,占据巢湖,结为水寨,与庐州(今合肥)左君弼有间隙,屡被其窘,惧为所袭。

五月二日,俞通海来归附,乞发兵为导,朱元璋于是亲往巢湖与李普胜等会,就观水道,率舟出和州。当时铜城闸、马场河等隘口都被蒙元中丞蛮子海牙水寨所阻扼,惟有一小港可达,然而水浅且干涸,不可通大舰。不久后,大雨兼旬,川谷流溢,平时非行舟处皆水深丈余。朱元璋遂乘涨发巢湖舟,鱼贯而出,至黄墩,赵普胜率所部叛去,余舟悉至和州。在来降的舟师未到之时,遣人诱蛮子海牙军来互市,于是拘捕得十九人,都是善操舟者,令其教诸军练习水战,朱元璋命廖永安、张德胜、俞通海等统领舟师。

五月十七日,朱元璋率舟师攻蛮子海牙于峪溪口(今裕溪口)。敌舟高大,不利进退。廖永安等操舟如飞,左右奋击,大败其众。遂与诸将商定渡江之计,诸将都想要直奔金陵(今南京)。朱元璋说:“取金陵,必先自采石镇开始。采石镇是南北的喉襟。取得采石,就可谋求金陵了。”

六月一日,朱元璋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毛广、廖永安,各率舟渡江,将出江口,恰逢日暮,忽然军后数十里黑云蔽天,雷电风雨大至,舟遂停发。

六月二日,渡江至牛渚矶(今采石矶),元军惊骇,出兵来拒。朱元璋麾甲士以进,敌不支而既逃。常遇春奋戈先登,汤和等诸军鼓勇继之。采石镇兵惊溃,遂攻克采石,靠近江水的诸垒望风而降。

诸将想着和州饥乏,见到粮畜,各自都想取走而归和州。朱元璋察觉诸军没有进取之意,于是对徐达等人说:“如今全军渡江,幸而取得胜利,应当乘胜直取太平路。你们放任诸军取财物而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所有,大事去矣。”于是令全部斩断舟缆,把舟推置于急流之中,舟都顺流东下。诸军大惊,问缘故。朱元璋说:“成大事者不规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将奚为?”于是诸军皆听命,令军中皆先吃饱,吃饱后即率众自观渡向太平桥,直趋太平城下。蒙元平章政事完者不花、万户万钧、达鲁花赤普里罕忽里闭城拒守。朱元璋发兵急攻,攻克太平城,汤和缴获三百匹战马。

六月七日,蒙元右丞阿鲁灰、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率巨舟拦截在采石江,闭姑孰口,断绝朱元璋归路,陈野先与其部将康茂才分水陆两道进犯太平城,其锋甚锐,朱元璋按兵于城上,察其无他奇谋,于是遣徐达邓愈、汤和率兵出姑孰东迎战,复命别将秘密率兵由小路绕到其后方,汤和攻击其水军,被流矢射中左大腿,怒气益奋,拔出箭后继续战斗,徐达与邓愈由东门转战至城北,夹击元军,击破其步军,生擒陈野先,使其写信招降余部,阿鲁灰、蛮子海牙等见陈野先兵败,不敢再来进攻,率其兵还驻峪溪口。

六月十日,汤和随徐达攻克溧水州句容,留守当地。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十日,汤和随朱元璋攻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

三月十六日,朱元璋命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攻镇江路,苗军元帅完者图出逃,击杀守将叚武平章定定,遂于三月十七日攻克镇江,招降青袄军千余人。

三月十九日,朱元璋在镇江设立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任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改镇江路为江淮府

四月十五日,汤和同徐达攻克金坛县

六月二十二日,元帅汤和、总管吴德兴等,率领广兴翼行军元帅府、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二翼兵攻加山富庄寨,平之。

七月一日,韩宋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设置江南行枢密院,以汤和摄江南行枢密院佥事。

七月三日,张士诚诱宋斥候,率舟师来犯镇江,统军元帅徐达、汤和等抵御,击败张士诚军于龙潭。朱元璋听闻后,遣使对徐达说:“张士诚商贩起家,狡诈多端,如今来攻镇江,是其交已变,当速出军攻毗陵,先机进取,沮其诈谋。」于是徐达帅军攻常州,进迫其营垒,且遣使来告贼已窘迫,请求增兵以破贼。朱元璋又派遣三万援兵,于是徐达驻扎于城西北,汤和驻扎于城北,张彪驻扎于城东南。

十一月六日,因徐达兵围常州而久不能攻下,朱元璋再增派精兵二万人包围常州,张军守将诱宋长兴新附义兵元帅郑佥院率兵七千叛去。当初,宋军四面围常州,及郑佥院叛,宋军四面去其三,徐达扎营于城南,常遇春扎营于城东南三十里外,张军带着郑佥院攻徐达、汤和营垒,徐达与汤和率兵与其战,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自其营垒来援,内外夹击,大破张军,生擒其将张德余,张军奔逃入城,张士诚再遣其将吕珍驰入常州,督兵拒守,徐达再度进师围常州城,城中益困。

镇守常州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八日,宋军攻克常州。当初,常州兵虽少而粮食足,故坚拒不下,及诱宋叛兵入城,兵多而粮少,不能自存,宋军攻势越来越急,吕珍乘夜逃跑,徐达与汤和遂取常州。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设立毗陵翼元帅府,升汤和为枢密院同佥,总管张赫为元帅,镇守常州。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十五日,张士诚派兵来犯常州,汤和力战击退,生擒其兵卒三百人。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八日,张士诚再次遣兵争夺建德(今建德市),占据分水县(今桐庐县),亲军左副都指挥李文忠遣元帅何世明击之,破其营,斩首五百级,余众悉溃。二十五日,张士诚兵攻常州,守将汤和击败张军,生擒其兵卒千余人,缴获船四十余艘,马三千余匹。自此,张士诚不敢再来攻城。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汤和随徐达攻无锡,取新安望亭诸寨。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正月一日,汤和攻锡山牛皮巷寨,杀其将陆某,斩首五百级,驱逐其将莫天祐,朱元璋升汤和为中书左丞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四日,朱元璋升汤和为平章政事。当时,汤和镇守常州,带着元帅吴福兴率舟师攻黄杨山,遭遇张士诚水军,击败其军,擒其千户刘文兴等四十九人,缴获风船六艘,故有此任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因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兵围长兴,朱元璋命汤和率部将吴福兴,会同常遇春援救长兴。

十一月二十九日,汤和率兵至长兴,张士信率兵拒战,战于城下,从巳时申时,战斗不解,杀伤相当,耿炳文自城中出兵,与汤和内外夹击,大败敌军,俘虏敌兵八千人,缴获马五百余匹,汤和师还。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十五日,朱元璋命汤和率军讨平江西永新(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诸山寨。

七月一日,汤和率军攻周安于永新。当初,陈友谅既身亡,周安来降,朱元璋命其仍然镇守永新,等到兵入安福,讨饶鼎臣时,周安疑而复叛,仍与诸山寨相结抗命,汤和至永新,周安出而拒战,汤和击败周安,连破其十七寨,擒获其伪官胡院判等五十余人,遂围其城。

闰十月十四日,汤和攻克永新,逮捕周安等人送到应天府斩首。汤和仍还守常州。

东定浙左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四日,汤和随大将军徐达等率诸军出发于龙江。十二日,攻克太湖水寨于旧馆,使伪将吕左丞等投降,俘虏其兵二千,缴获马八十匹。二十日,常遇春击败张士诚兵于湖州港口,擒获其将尹义、陈旺,遂驻扎在洞庭山。二十四日,进至湖州毗山,又击败士诚将石清、汪海,擒之。张士信驻军于湖上,不敢战而退,指挥熊天瑞叛降于张士诚。二十五日,宋军至湖州之三里桥,张士诚右丞张天骐分兵三路以抗拒宋军,参知政事黄宝抵挡在南路,枢密院判官陶子实抵挡在中路,张天骐自挡在北路,枢密同佥唐杰为后续部队,徐达率兵进攻之,有术者言:“今日不宜战。”常遇春怒曰:“两军相当,不战何待!”于是徐达遣常遇春攻黄宝,王弼攻张天骐,徐达自中路攻陶子实,另外派遣骁将王国宝率长枪军直扼其城,常遇春与黄宝战,黄宝败逃,想要入城,而城下钓桥已断,黄宝不得入,又回来奋战,败而被擒,并获其元帅胡贵以下官二百余人,张天骐、陶子实都不敢战,收兵而退,张士诚又遣司徒李伯升来援,由荻港潜入城,我军复四面包围城池,李伯升及张天骐闭门拒守,徐达遣王国宝攻其南门,自身苏率领大军继之,张士诚同佥余德全、院判张德义、陶子实出战,都败而逃,张士诚又遣平章朱暹、王晟,同佥戴茂、吕珍,院判李茂及其第五子号五太子者率兵六万来援,号称三十万,屯兵于城东之旧馆,筑五寨以自固,徐达与常遇春、汤和等分兵扎营于东阡镇南姑嫂桥,连筑十垒,以断绝其旧馆之援军,其援军李茂、唐杰、李成因为害怕打不过宋军,都遁逃而去,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当时驻兵于乌镇之东,为吕珍等声援,宋军乘夜袭其营,潘元绍亦遁逃,遂填塞沟港,绝其粮道,张士诚知事态紧急,于是亲自率兵来援,汤和同徐达等与其战于皂林(今皂林村)之野,又击败张军,俘虏其戴元帅及甲士三千余人。

十一月二十五日,汤和与徐达等兵至苏州城南鲇鱼口(今鲇鱼口遗址),击走张士诚部将窦义,康茂才至尹山桥(今尹山大桥),遇张士诚兵,又击败之,焚其官渎战船千余艘,及积聚甚众,徐达遂进兵围其城,徐达驻扎于葑门,常遇春驻扎于虎丘郭子兴驻扎于娄门华云龙驻扎于胥门,汤和军于阊门,王弼军于盘门张温军于西门,康茂才驻扎于北门,耿炳文军驻扎于城东北,仇成驻扎于城西南,何文辉驻扎于城西北,四面筑城,围困张士诚,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相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曰「敌楼」,每层设置弓弩火铳于上,又设襄阳炮以攻城,城中震恐。

杨茂,是无锡莫天佑部将,擅长潜水,莫天佑令其潜入苏州,联络张士诚,巡逻的士兵抓获杨茂于阊门水栅旁,送到徐达军营,徐达释放而启用杨茂。当时,苏州城坚不可破,莫天佑又阻兵于无锡,为张士诚声援,徐达便放纵杨茂出入往来,因而获得其彼此所遗蜡丸书,于是张士诚与莫天佑的虚实都暴露给徐达,徐达的攻围之计也更完备了,徐达当时督兵攻娄门,张士诚出兵拒战,武德卫指挥副使茅成战死,汤和攻苏州阊门,被飞炮击伤左臂,召还应天府养伤。明年复攻苏州,随徐达擒张士诚而归。

吴元年(1367年)九月二十八日,平张士诚师还,论功行赏,赐汤和采叚表里各八匹。

十月九日,朱元璋设立御史台及各道按察司,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右御史大夫从一品。谕汤和曰:“卿以武臣而位处文职,当求儒者讲论自古人臣立身行己事君治人之道,尽心所事,以成功业,他日名书史册,垂耀千载,岂不美哉!”汤和顿首谢。

十月十日,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江阴诸军,征讨盘踞在庆元方国珍

十一月九日,汤和攻克庆元。在此之前,汤和兵自绍兴渡过曹娥江,进驻余姚,使其知州李枢及上虞县尹沈煜降,遂进兵至庆元府城下,攻其四门,府判徐善等率官属耆老自西门出降,方国珍驱部下乘海舟遁去,汤和率兵追击,方国珍率众迎战,我师击败之,斩首及溺死者甚众,擒其伪副枢方惟益、元帅戴廷芳等,缴获海舟二十五艘,马四十一匹,方国珍率余众入海,汤和还师庆元,徇下定海慈溪等县,得军士二千人,战列舰六十三艘,马二百余匹,银印三,铜印十六,金牌二,钱六千九百余锭,粮三十五万四千六百石。

十一月十七日,汤和等既下温州、台州、庆元,方国珍逃入海岛,朱元璋于是命中书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帅师自海道会同汤和讨伐方国珍。

十一月二十日,方国珍部将徐元帅、李佥院等率所部诣汤和降,方国珍见诸将都叛投了,不得已,于是亦遣郎中承广、员外郎陈永奉书于汤和乞降,不久后又遣其子方明完、方明则,从子方明巩等上纳其省院及诸司银印铜印二十六,并银一万两,钱二千缗于汤和。

十二月九日,方国珍及其弟方国珉率所部谒见汤和于军门,汤和得其步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海船四百多艘,继而蒙元昌国州达鲁花赤阔里吉思亦来降,得粮六万九千石,马五十匹,船四百八十二艘,送方国珍等赴京师应天府。

南平福建

吴元年(1367年)十二月十六日,朱元璋敕汤和、廖永忠、都督佥事吴祯,率领舟师自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出发,由海路取福州(今福建福州市)。

十二月二十八日,汤和率师克福州。当初,陈友定环城外都建筑堡垒为备,每五十步再筑一台,整备兵卒镇守,听闻我师入杉关,于是留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以众二万人镇守福州,自率精锐守延平以拒。当时汤和等舟师自明州乘东北风,直抵福州之五虎门,驻军于南台河口,遣人入城招谕,为蒙元平章曲出所杀,我师登岸将围城,曲出领众出南门迎战,我指挥谢得成等击败之,其众溃败,入城拒守。此夜,其参政袁仁秘密遣人来纳款。黎明,我师于台上登城,遂开南门,汤和拥兵入城,邓益拒战于水部门,汤和击杀邓益,赖正孙、谢英辅自西门出逃往延平,平章曲出、搭海木儿、杭者不花、左丞邓住、中丞铁木烈思等都怀带着印绶与妻子遁逃,汤和入省署,安抚军民,缴获马六百三十九匹,海舟一百五艘,粮一十九万九千五百余石,金一千四百五两金,银二万四千余两,胡椒六千三百余斤,汤和遣袁仁与员外余善招谕兴化漳州泉州诸路,其福宁等州县之未附者,分兵攻略。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五日,蒙元兴化州(今兴化市)守将叶万户、俞院判听闻福州已下而遁逃,耆民李子成率众诣福州汤和请降,汤和遣指挥俞良辅镇守,于是莆田等十三县相继降附,汤和遂移师进攻延平。此日,明太祖遣使赍敕谕汤和曰:“军中之事,难于执一,惟当以德服人,必其负固弗顺,然后威以震之。凡推德,必先者,迩者远之所瞻;示威,必先大者,大者小之所凭,迩服则远来,大慑则小惧。”又曰:“若欲人不违己,当使之以信;欲人成功,当任之以专。不信则令不行,不专则权有所分矣。凡此皆汝所短,故特谕尔。”

正月十日,明太祖诏以汤和兼任太子左谕德。

正月二十九日,汤和率师至延平路,蒙元参政文殊海牙等献城投降,逮捕蒙元平章陈友定送京师应天府。

二月一日,征南将军汤和遣使传布檄文至漳州,蒙元达鲁花赤迭里迷实自杀,总制陈马儿献城投降,汤和命指挥李执中前往镇守。

二月二日,明太祖诏御史大夫汤和还明州(今宁波市)造海舟,漕运北伐军饷。

北伐蒙元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十五日,明太祖诏以御史大夫汤和为偏将军,与平章政事杨璟俱随大将军徐达征山西。在此之前,汤和自福建还庆元,朱元璋命汤和造海舟运粮,往直沽,听候大军征发,此年海多飓风,海舟不可行,于是朱元璋诏汤和把粮食储存于镇江,使其还京师应天府,至此又有此命。

九月,明太祖幸汴梁(今河南开封),汤和扈从。

十月二日,右副将军冯胜、偏将军汤和兵至武陟(今河南武陟县),遇怀庆逻骑百余人,俘获逻骑,明日兵抵怀庆,蒙元平章白琐住等已弃城遁入泽州(今山西晋城市),明军遂入城,俘获其将士八百人,缴获马五十匹,以指挥纪斌等镇守。

十月五日,冯胜、汤和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蒙元守兵崩溃,冯胜等驻军星轺驿(今星轺古镇)。六日,兵至泽州(今山西晋城市),蒙元平章贺宗哲、张伯颜等率兵遁逃,明军遂取泽州,留兵戍守,既而扩廓帖木儿部将平章韩札儿、毛义等率马步兵来攻,平章杨璟、参政张斌等前往支援,与元兵遇于韩店,大战,明军失利。

十月十日,冯胜、汤和取潞州(今山西长治市)。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五日,冯胜、汤和等师至太原

四月二日,大将军徐达在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区)会诸将,议师所向,诸将都认为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容易于临洮(今甘肃临洮县),想要先从豳州(今陕西彬县)取庆阳,然后从陇西(今甘肃陇西县)攻临洮。徐达说:“并非如此,张思道城池险恶且兵卒强悍,庆阳不容易速取;临洮之地,西面连通蕃夷,北面接界河湟,我军若取临洮,临洮之人足够用来备战斗,土地所产足够用来供应军储,今用大军迫近,李思齐若是不西逃,就只能束手就降了。临洮既为我军攻克,则旁郡自下。”诸将赞同,徐达于是留汤和守营垒辎重,令指挥金兴旺偕同余思明等守凤翔,遂移动军队趋往陇州(今陇县)。

五月八日,张良臣率庆阳投降。当初,张思道在庆阳,听闻明军攻克临洮,惧而逃往宁夏,而使其弟张良臣与平章姚晖镇守庆阳,张思道到了宁夏,与金牌张等人都被扩廓帖木儿所抓捕,大将军徐达既攻下平凉(今甘肃平凉市),即刻谋取庆阳,令汤和遣军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另外派遣指挥张焕率领骑兵侦逻庆阳,刚好汤和的部将谢三遣人招抚张良臣,张良臣因其兄被扩廓帖木儿所抓,于是献城投降,张良臣骁勇善战,军中呼其为小平章。

五月二十一日,徐达遣兵攻略庆阳。在此之前,右副将军冯胜、参政傅友德听闻张良臣叛,率军自临洮至泾州,汤和亦率领所部来会合。至此,徐达担心其党与相扇为声援,于是先遣兵抄其出入之路,平章俞通源率领精骑略其西,都督副使顾时略其北,参政傅友德略其东,都督佥事陈德略其南。

六月四日,功臣庙完工,明太祖命论次诸功臣之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次李文忠,次邓愈,次汤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冯国用,次赵德胜,次耿再成,次华高,次丁德兴,次俞通海,次张德胜,次吴良,次吴祯,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吴复,次茅成,次孙兴祖,凡二十有一人。于是命为死者塑其像于庙祭祀,仍空生者之位。

六月十二日,大将军徐达遣指挥陈寿率兵守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黄旺守泾州,泾州逻卒抓获庆阳小元帅间谍张五十九并斩杀,徐达遂自泾州率领诸军趋往庆阳。十七日,驻于东原,令右副将军冯胜、御史大夫汤和,都督副使顾时、参政戴德率兵四面围其城,张良臣开城西门出,肆意使人马驰骋在城下,徐达愤怒,督冯胜推进营垒,逼其西门,派遣宁国卫将士守其小东门。明日,张良臣率兵出战于东门,都督副使顾时击败张良臣,俘获其禆将九人而斩首。

九月十日,徐达、汤和自平凉出发,归还京师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右副将军冯胜总制军事。

十二月二十八日,明太祖临御奉天门,大赏平定中原及征南将士之功。汤和因为率兵征南之时,先有浙江参政朱亮祖攻取温台诸郡,方国珍已闻风胆落,汤和军抵明州,方国珍逃遁,到再调汤和取福建时,汤和姑息太过,放散陈友定山寨余党,导致八郡复叛,重劳师旅,到班师时又不申明号令,导致兰秀山贼窥伺而叛,失陷指挥徐琇、张俊等官军,功过相折,量与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五表里。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三日,明太祖认为扩廓帖木儿是西北的边患,再次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

三月二十九日,汤和随徐达至定西

四月八日,汤和与徐达、冯胜袭扩廓帖木儿,平定宁夏,逐北至察罕脑儿,擒猛将虎陈,获马牛羊十余万。

九月,汤和归京师应天府。

十一月十一日,明太祖大封功臣,赐汤和功臣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散阶荣禄大夫、勋阶柱国、爵位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文曰:“咨尔和,朕思猛将佐兴王运,如云之从龙于太虚,赫然布满于雨间,神龙造化于其内,人莫能窥顷刻,霖雨天地,通和民物,皆遂其生,此虽龙之化,实云之助也。朕起自草莱,将多乡里,尔和以吴俊之姿,势若熊虎,自朕定居江左,以尔列守毗陵,时姑苏未下,其兵锐狡,尔独当之,彼欲窥我情实,尔能巡捕谨严,防御周密,国之事情彼终莫测,故我得施其运用,岂非若云之从龙乎!自是西克永新,东取姑苏,皆显著勋绩,授以征南将军,兵至浙东八闽,悉归版籍,及副征山西陕西,所至效劳,熊虎之将可谓称矣。今天下已定,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一死,以报尔勋。于戏!秉忠效力,为藩镇于边陲;际遇方今,实千年之一会。尚其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以保禄位于悠久。”

十二月九日,明太祖退朝,从容与诸将论起兵以来征伐之事,谓中山侯汤和等曰:“朕赖诸将,佐成大业,当今今四方悉定,征伐休息,卿等皆爵为公侯,安享富贵,当保此禄位,传于子孙,与国同休,然须安分守法,存心谨畏,则自无过举,朝廷赏罚,一以至公,朕不得而私也。昔日尉迟敬德唐太宗危迫,单骑入王世充阵中,与单雄信力战,翼卫太宗,以出其功大矣,及太宗宴群臣,敬德与任城王道宗争长,击其目几眇,太宗怒欲置之法,非群臣力谏,太宗肯惜其功而贷其罪乎?又如长孙无忌文德皇后亲弟也,尝佩刀入禁门,监门者失于觉察,后请治以法,太宗特命释之,帝室亲姻有罪犹不可免,况其他乎?卿等能谨其所守,则终身无过失矣。”

西征明夏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三日,明太祖亲祀上下神祇,告伐明升。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为右副将军,与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重庆;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左副将军,与都督佥事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成都,明太祖谕汤和等曰:“当今天下大定,四海奠安,惟有川蜀未平而已。朕因为明玉珍曾经遣使来修好,存有事大之礼,故于明升,怜悯其稚弱,不忍心加兵,数次派遣使者劝告,希望其能够觉悟。明升却为臣下之言迷惑,反而派兵侵犯我兴元,虽是战败而去,然而豺狼之心终怀啮噬,不可不讨。如今命卿等率领水陆之师,分道并进,首尾攻之,使彼疲于奔命,势当必克。只是师行之际,在于肃正士伍,严明纪律,以怀柔降附者,勿要肆意杀掠,昔日王全斌之事可以为戒,卿等慎之。”

四月六日,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今湖北秭归县)李逢春烽火山寨(今湖南常德市烽火山),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率兵取桑植(今桑植县)容美洞,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赵庸至中途而还,唯独曹良臣会合周德兴攻打诸山寨,平之,汤和仍驻军归州。

五月五日,汤和自归州发兵,进攻瞿塘关,因为江水暴涨,驻兵在溪口(今溪口镇)。

五月二十八日,颍川侯傅友德造战列舰成,将进兵汉州(今四川广汉市),想要把军中消息传达给汤和,但是山川悬隔,适逢江水暴涨,于是在数千个木牌上书写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的月日,投于汉江,顺流而下,蜀守者看见后吓得溃散。

六月五日,朱元璋听闻汤和驻兵在大溪口,想要等待水平而进军,恐怕其逗留缓事,适逢隆州捷报到来,于是诏汤和曰:“傅将军率领精锐冒险深入,攻克阶、文、隆诸州郡以及青川、果阳、白水江之地,兵既越险,驻扎于平川,蜀军无险可凭借,正是应当水陆并进,使彼首尾受敌,疲于奔命,平蜀之机正在今日,假若等到水退然后进军,岂不失机误事?且朕前日对你说什么,你都不记得了?为何如此怯懦!”德庆侯廖永忠闻朱元璋之命,即刻率领所部先进,汤和还是迟疑未决,直到得到傅友德木牌于江流,才自白盐山进军,伐木开道,由纸坊溪以趋夔州

六月十日,德庆侯廖永忠进兵瞿塘关。在此之前,廖永忠因山高峻而水流急,且夏军设有铁索飞桥,横据关口,明军不得前进,于是暗中派遣壮士数百人,抬小舟,越过山,度过关,出现在其上流,每人都持干粮带水筒以抵御饥渴,因为山中多草木,命令将士都穿着青莎衣,鱼贯而出于崖石之间,夏军未能发觉。廖永忠估计壮士数百人已至其上流,就率精锐出发于墨叶渡,兵分为二道,夜晚五鼓之时令一军攻其陆寨,一军攻其水寨,攻水寨的将士都用铁裹船头,设置火器而前进。黎明,夏军精锐来拒战,廖永忠已攻破其陆寨了,既而将士抬舟出江者一时俱发于上流,扬旗鼓噪而下,夏军大惊,而下流之师亦拥舟前进,发火炮火筒夹击,大破夏军,夏将邹兴中火箭而死,廖永忠于是焚其三飞桥,断其横江铁索,擒获其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斩首千余级,溺死者无算,飞天张、铁头张等都遁逃而去,廖永忠入夔州。明日,中山侯汤和兵亦至,廖永忠于是与汤和分道并进,汤和率领步骑,廖永忠率领舟师,约定会合于重庆。

六月十八日,廖永忠率舟师自夔州乘胜抵达重庆,驻扎在铜锣峡,明升与右丞相刘仁等大惧,刘仁劝明升逃往成都,皇太后彭氏哭着说:“事已至此,继续逃往成都,也不过延命旦夕而已,有何帮助?”刘仁说:“那如何是好?”彭氏说:“大军入蜀,势如破竹,如今城中兵民虽有数万人,但是都已被吓破了胆,哪里还能效力?假若驱敢兵民拒守,死伤者必多,且终究不能避免败局,不如早点投降,使生灵免于刀兵。”明升于是派遣使者诣廖永忠军,全城投降,廖永忠因汤和军未至,辞而不受。

六月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会同德庆侯廖永忠,率兵驻扎在朝天门外。此日,明升面缚衔璧,与母彭氏及右丞相刘仁奉表军门降。汤和受璧,廖永忠解缚,承制抚慰。下令将士不得侵掠,抚慰戴寿向大亨等家,令其子弟持书信往成都招谕。派遣指挥高德送明升等人以及降表于京师应天府。

十月四日,设置重庆守御千户所,命千户左辅领兵镇守,中山侯汤和等师还。

十月十七日,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左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右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征虏前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济宁侯顾时、右副将军永嘉侯朱亮祖还至京师应天府,上纳所佩将军印绶并所得蜀金印冠冕仪仗,银印五十八,铜印六百四十,路府七,元帅府八,宣慰宣抚司二十五,州三十七,县六十七,官吏将士凡五万九百九十人,马骡一万三千八百余匹。

十二月十二日,明太祖赏平蜀将士,因汤和无攻城破关之功,仅能攻下李逢春山寨,赏采叚十五表里。

十二月十三日,明太祖复谕中山侯汤和说:“朕先前命你统军伐蜀,你却驻军于归州,逗留而不进,若不是傅友德越关度险,直入剑阁,致使戴寿撤走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廖永忠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哪里能攻下?后来攻打保宁,又不勇往直前。你是朕的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小,应当封你为公爵,只是因为功过不相掩的缘故,封你为第一侯爵,如今又不能自奋,而使其他将军得了上等功,朕甚为你惋惜。朕之论功行赏,如衡鉴之于物,无少差爽,必合于大公至正之道,虽欲尔私,不可得也。”汤和叩头谢罪说:“陛下把大任托付给臣,但是因臣的愚劣,失机缓事,死有余责。陛下天地之量,宽宥而不诛,已超出臣所希望,哪里敢希求重赏?”明太祖于是赐汤和田万亩。

统军备边

洪武五年(1372年)七月十一日,汤和等兵至断头山,遭遇虏兵,与之战而失利,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十日,明太祖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统率诸将校往山西、北平等处守备边境。

七月七日,徐达分遣左副将军李文忠、济宁侯顾时、南雄侯赵庸、颍川侯傅友德、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子兴、临江侯陈德、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蓝玉王弼率领骑兵;右副将军冯胜、右副副将军汤和、同南安侯俞通源、永嘉侯朱亮祖、宜春侯黄彬、都督何文辉、平章李伯升、都督佥事张温等率领步兵,分别驻扎在山西、北平等处,伺机擒讨残胡,派遣指挥李玉入奏,明太祖赞成了。

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二十九日,明太祖召右副将军冯胜、左副副将军邓愈、右副副将军汤和、巩昌侯郭子兴入宫计划边防事务。

四月二十一日,明太祖命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中山侯汤和、巩昌侯郭子兴再次镇守北方边境。

十二月,明太祖诏卫国公邓愈、中山侯汤和返京应天府。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二十一日,明太祖派遣中山侯汤和、平章李伯升彰德、真定屯田,开设卫所,戍守当地。

九月二十七日,明太祖召中山侯汤和、吉安侯陆仲亨还京。在此之前,汤和奉旨往河南彰德监督士卒屯田,陆仲亨往山西大同蔚朔诸州修饬边备,至此俱召还。

冬,汤和追击蒙古伯颜帖木儿于察罕脑儿,获其牛羊无算。

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明太祖命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佥都督蓝玉王弼,中书右丞丁玉率军往延安防守边境。明太祖谕汤和等曰:“自古以来,重在边防,边境安定则中国无事,四夷可以坐而制服。如今延安之地控驭西北,与胡虏接境,虏人聚散无常,假若边防不严,胡虏即侵入境内为寇。倘若等到其入寇而后驱逐,则边塞之民必然受害。朕曾经敕令边将,严明守备,又担忧其久而懈怠,被胡虏趁机钻空子,如今特别命卿等率众前往,众至边上,常存戒心,虽不见敌,常若临敌,则不至有失矣。”

七月二十五日,蒙古平章兀纳歹抓捕了伯颜帖木儿自绥德(今陕西绥德县)来降。在此之前,中山侯汤和等至延安,伯颜帖木儿遣人乞降,明太祖听闻后,召还诸将,独留傅友德屯边以防备,敕谕友德说:“无事而请降,兵法所戒,尔其慎之。”至此,伯颜帖木儿果然乘间隙侵犯边境,傅友德大破其军,俘获其众,缴获辎重羊马无算,兀纳歹于是绑缚伯颜帖木儿来降。

十月九日,新太庙完工,奉安神主,明太祖于前三日沐浴斋戒,命韩国公李善长、中山侯汤和及省府台臣分祀在京群神,以迁庙告。

十月二十七日,明太祖赐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绮帛各十二匹、钞三十锭,右丞丁玉、都督佥事蓝玉、王弼绮帛各十匹,钞二十四锭。

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明太祖命大臣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汤和祭祀淮渎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六日,明太祖进中山侯汤阶为特进光禄大夫、职大都督府左都督、勋左柱国、爵信国公,议军国事,食禄三千石,赐曰:“古者哲王立纲陈纪,赏有功,罚有罪,执此道而天下安。朕起自草野,赖诸将效力,平群雄,定祸乱,君主华夷。当定功行赏之时,尔汤和虽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虽未彰显,其情在心,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论见功,爵以中山侯。今者,复念尔东平越地,南下八闽,西擒察罕脑儿酋长,下巴蜀颇有其功,今特授以信国公之爵,食禄三千石,永为子孙世禄。于戏!人臣无将,可谓忠矣;威福不专,可谓智矣,尔其慎守斯道,以训后世,敬哉!毋怠。”

洪武十二年(1379年)二月二十九日,明太祖命信国公汤和率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巩昌侯郭子兴等往临清(今山东临清市)练兵,赏赐有差。

六月十二日,明太祖敕信国公汤和曰:“今年春,命尔率诸将练兵于临清,以备北边,今遣使赍符诣军,召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还京,其所部骑兵令南安、巩昌、河南、永嘉四侯分领之,以伺北虏消息,常宜遣人往来,山东、北平大将军所计议,边务慎之,勿忽。”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二日,乃儿不花等侵犯边境,明太祖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领诸将士前往征讨。

三月十七日,明太祖遣使赍敕谕徐达、汤和、傅友德曰:“今夏及秋,胡人必伏精兵于近塞,以待我师,卿等欲轻骑进击,不可不深为谋,必先知彼虚实乃可行,兵若知彼之计,宜遣三四百人先入其境,而以精骑继之,其先行者必有擒获,执而询之,可得情实,有伏则引还,诱其追我,度其行远,势困则返击之,必得其利,无伏即以精兵捣之可也,若大军未可出塞,且留营北平。”

四月十五日,徐达率诸将出塞,汤和同右副将军傅友德至北黄河,选轻骑夜袭灰山,俘获平章政事别里哥、枢密副使久通而归。西平侯沐英等略公主山长寨,歼其戍卒,获全宁四部以归。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命汤和到四川永宁(今叙永),修治城墙护城河,整顿士兵马匹。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四月二十五日,思州洞蛮作乱,明太祖任命汤和为征虏将军周德兴为副将军,率军随楚王朱桢征讨。当时蛮寇出没不常,听闻明军至而逃窜隐藏于山谷,明军退则再次冒出来抢掠,汤和等军抵其地,担心蛮人惊慌逃散而窜入山谷,于是在诸洞分屯立栅,与蛮民杂耕,使不复疑,过了一段时间,以计策擒其头目,余党尽数溃散,军还,留兵镇守。

九月十六日,洞蛮吴面儿等侵犯古州(今古州镇),明太祖命楚王朱桢会同汤和等进兵剿捕。

九月二十九日,明太祖敕谕汤和等曰:“行师用兵,须昼夜防慎,毋要轻视蛮人。深入其地,虽来降者亦须审察,慎勿轻信。其辰沅宝庆等处士卒,壮者攻战,弱者运粮,务使军容整肃,馈饷有余。楚王尚幼,未能练达军务,故遣都督刘宁来总宿卫之兵,军旅之事卿自裁决,然后启王知之。”

十月二十七日,汤和等进兵古州,分遣将士讨上黄诸洞,以计诱擒吴面儿,械送京师应天府诛之,诸洞悉平,凡俘获九溪等处蛮獠四万余人,不久后明太祖诏楚王朱桢还国,汤和等仍驻兵,抚辑其民。

洪武十九年(1386年)正月,汤和等平蛮师还。

洪武二十年(1397年)十一月十三日,汤和奏言:“宁海临山诸卫,滨海之地,现筑五十九城,征集绍兴等府民家男丁四人以上者,以一丁为戍兵,凡得兵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余人。”在此之前,明太祖命汤和往浙西沿海筑城,籍兵戍守,以防倭寇,至此事毕,还奏之。

十二月八日,明太祖命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修治所隶属的绍兴等府桥梁道路。当时信国公汤和还自浙东,言吴江长桥圯坏,及浙东西道路多不治,行旅不通畅,故有此命。

告老善终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二日,信国公汤和还乡,明太祖赐敕谕之曰:“天地之意,将康兆民,间生英材,潜居草野,当前代之运季,命朕肇兴,尔和天遣,置诸左右,智勇过人。曩者,偃天下之兵,由尔冒冰霜而立伍,突炎暑以行师,饥不期食,渴不时饮,受危于两阵未决之时,获生于合变须臾之间,若此之勤苦忧劳,非一岁月而成功者也,乃三十余年矣。今天下大安,尔亦年迈,命归乡里营府以居,今告府完,挈家以往。呜呼!三十年于兹,视以寻常,今忽言归,陡然欷歔不能自已,由同患难于有年,致若是之伤也。且尔昔者之勋,已著彤庭;往日之劳,今为民福矣。呜呼!功成名遂,尔我同心,丈夫至此,垂名不朽矣。今特赐白金四十锭,黄金六锭,钞三千锭,采叚四十表里,尔其领之!”

敕汤和夫人胡氏曰:“妇之道,专内政而无妒,勤劳启家,夫妇同心,若此古有之,今之人少见,惟朕臣汤和与尔夫人同朕乡里,当天下大乱之时,人各挈家避难,度依豪雄,所在如之,独尔信国夫人秉内政以助和,启家信国,立勋业于大廷,今也功成名遂,携长幼而归故乡。呜呼!昔尔夫妇,墨发而来,今归故乡,皆苍颜皓首。夫人淑德,命妇如之鲜矣,特赐助和之功,启家之劳,白金二十锭,黄金四锭,钞五百锭,采叚三十表里,夫人领之!”

在此之前,汤和因为年老,思归故乡,曾进对明太祖前乞骸骨,当时公侯都在京师应天府(今南京),见汤和之请,亦次第以为言,明太祖赞许,各赐钞万锭,使建宅第凤阳,且谓汤和曰:“日本小夷,屡扰濒海之民,卿虽老,强为朕一行,视其要害地,筑城增兵以固守备。”汤和奉旨即行,自闽越并海之地筑数十城而归。至此,新宅第完工,汤和率妻子离去,故有此赐。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月二十日,明太祖诏凉国公蓝玉往四川修理城池,整练军马,都司以下属卫官军悉听节制。又诏起信国公汤和与江夏侯周德兴,节制凤阳中都留守司,并属卫军士,每月训练三次,唯屯田者不参与。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太祖赐信国公汤和钞千一百锭。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十日,信国公汤和自凤阳来朝,感染风病而丧失语言能力,滞留京师,此日明太祖幸其第看望,命医治疗,遂使其还乡,命其女鲁王妃归宁侍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十六日,召信国公汤和入朝。当时汤和居于凤阳里第,因风病而不能前行,明太祖想念汤和,特赐以安车,召汤和入见,勉慰问劳,手为摩抚,语及旧劳,对之雪泣,既而遣还,赐钞六百五十缗,预为择地营寿藏之资。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七日,汤和逝世于家,终年七十岁,明太祖罢朝三日,遣使吊祭,仍命亲王各遣官致祭,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赐葬凤阳曹山之原,命塑像祀于功臣庙,配享于太庙。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安徽曹山南麓。

轶事典故

汤和在诸将中,号刚勇善战,其镇守常州之时与张士诚接境,张士诚日遣人游说,诱以子女玉帛,汤和一无所动,巡守严密,使内奸不出,外奸不入,使朱元璋得以从容西平荆楚。然而性好嗜酒,一旦喝醉就得意忘形,管不住嘴,酒后失言说:“我居常州,如卧在屋脊,左转则在东,右转则在西。”所谓的“东”就是指浙东张士诚。部下把这席话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说:“这是吾腹心旧将,姑且不追究。”后来论功行赏,汤和止封侯爵第一,明太祖后来又念汤和相从之久,才进封信国公,赐券文,特申诫此事,汤和能祗奉训敕,最终以功名善终。

人物评价

方孝孺:王沉毅质直,勇而善断,不妄发言。入闻国论,一语不泄于左右,行师受任,有诏即行,不少顾家。临敌果敢坚忍,未尝挫衄。有语及兵书者,辄笑曰:「临阵决机,在智识敏达耳,何以泥古为!」家畜妾媵百余,暮年皆资遣宁家。得赏赐,多惠乡党父老及孤贫无告者。贵极公宰,及归田里,见故交遗民,意驩如也。厥后群公多先物故,而王独享寿考,以令名终。斯固保身之有道,而始终不倦,可谓盛也已!

王世贞:以汤信公之战伐,其绩何寥寥也!一逗挠,一不利毗陵,酒语至烦廷训,而其后乃爵上公,赠真王,便蕃之锡,诸勋旧不敢望焉。显融令终,美哉!乞骸一语,基之矣。夫以绛侯勃之定策,有社稷勋而烦人主,诏乃怏怏之国,彼其君臣俱失之也。余尝按行登莱海上,及宦游吴越间,其父老历历指烽戍云:「汤信公功不可劘灭,微信公,吾其鲸鲵食矣。」嗟乎!高皇之善器使人也如此。

尹守衡:东瓯乃丰沛之故人,酒语虽尝有失,而天子为之包容。英哉!君臣之间,不有光于旧乎?外勋以视列公,稍相过而其后爵上公,赠真王,骈蕃之锡,诸勋旧不敢望焉,岂非以绾角布衣之契故重耶!显融令终,则乞骸一语,有当于帝心也。夫以绛侯勃之定策,有社稷勋而烦人主,谓乃怏怏之国於乎晚矣!夫惟信公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岂不善始善终也哉!

查继佐:东瓯论兵,以为可尽废古法,办临机诚然哉。顾所向数失利,独以伺太祖喜怒密,执鞭和州,先诸将下拜,醉中语便,不问也。逗遛重庆,败绩断头山,亦一摡置之,无所累绩,遽进封信国。盖先事而迎帝,沉毅二字,帝所久许窹寐中矣。帝晚年厌兵,遂有容棺之请,稍不念韩国布衣交,便与抵牾斤斤,终身恩遇不衰,赠谥初与四而五,没与五而六,颁爵至公,亦稍有假借于其间哉!

钱振锽:生民以来,一治一乱,其乱也,不得材武雄勇之士以芟夷荆莽、诛戮豺虎,则天地安而得平成?生民安得而康乐?人知襄武为明祖功臣,而不知其德披于生民也大矣!且夫中夏之与四裔,一胜一负,相为盛衰,襄武戮力海疆,堤防函夏,使岛间伏莽不敢为封豕长蛇,逞毒于我诸夏,此真所谓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者也。

人际关系

亲属成员

亲属参考资料:

爵位世系

汤和于明太祖时累封至信国公,获赐世袭诰券。但在汤和死后,因其子、孙、曾孙三代均早逝,无法袭爵,故汤氏子孙至明英宗时失爵。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仍获诰券。

信国公仅历一世一代;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南明而绝。《明史·功臣世表》另有二位灵璧侯汤国祥、汤文琼,据称在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均曾“以侯遣祭”。因其袭年不详,且事迹仅见于此,故暂不列入世系中。

第一代:汤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予世券。洪武十一年(1378年)进封信国公,再予世券。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第一代:汤绍宗,嘉靖十一年四月十三日(1532年)续封灵璧侯,允许世袭,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

第二代:汤佑贤,汤绍宗之子,嘉靖十四年(1535年)袭爵,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去世。

第三代:汤世隆,汤佑贤之子,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年)去世,谥号“僖敏”。

第四代:汤之诰,汤世隆之子,万历十五年(1587年)袭爵。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去世。

第五代:汤国祚,汤之诰之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袭爵。弘光元年(1645年)降清。

爵位世系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庙宇

汤和庙位于浙江省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十字街头。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被倭寇侵扰,汤和所筑的沿海戍城都很紧固,历久不坍,浙人赖以自保,因此许多人以歌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巡按御史请命于朝廷,为汤和立庙祭祀。

祠堂

汤和逝后,其子孙改信国公府为汤氏家祠,朱元璋御赐楹联曰:“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

汤和公巡游

为纪念明朝抗倭名将汤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永强一带群众盛行祭奠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全民公祭的“汤和信俗”。近年来,宁村每年都会举办这一盛事,都有几千人组成威风锣鼓、拼字龙舟、姓氏方阵等10来个方阵,一路巡游海滨街道20多公里的路程。

2008年,汤和信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汤和墓园

主词条:汤和墓

汤和墓位于安徽蚌埠市龙子河以东的曹山南麓,墓高3.6米,宽3.9米,面积达40平方米,墓碑高6.25米,墓阶下有对称的石翁仲、石狮、石羊。汤和墓始建于明代初期,1973年经抢救性考古发堀,还从墓中发掘清理出了元青花大罐等一百多件珍贵文物

2006年9月28日,在纪念汤和诞生680年的时候,汤和古迹经过再次修缮开放。墓前享殿两侧,新建了偏殿。来自温州地区的代表,为追悼当年汤和抗倭的丰功伟绩,敬献了汤和抗倭的戎装铜像。园区增设了明代建筑风格的“汤和墓古迹园”大门。这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汤和墓园景区,在山青水秀的龙子湖畔,与凤阳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等景点,连接了“明代古迹旅游专线”。

汤和墓园内,其墓室为大型单券式砖石结构,分前后室和一侧室,共38.5平方米。步入享殿,可以祭悼汤公,可以穿过墓道;进入地下墓室,通过圹志、文物感受历史。

享殿前方的神道长225米,两侧有6对石像雕塑,前端有高6.35米神道碑。遭到凿字损毁的神道碑,经受了数百年风雨剥蚀,仍然挺立。

史料索引

《信国公追谥襄武封东瓯王汤和神道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

1998年电视剧《乞丐皇帝传奇》:叶建飞饰演汤和

2002年电视剧《大脚马皇后》:李中华饰演汤和

2006年电视剧《朱元璋》:杨洪武饰演汤和

2006年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张兴哲饰演汤和

2015年电视剧《乞丐皇帝大脚皇后传奇》:刘东建饰演汤和

2022年电视剧《山河月明》:毕彦君饰演汤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