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齐风

更新时间:2023-06-25 11:15

汪齐风,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一位在世界芭蕾舞比赛中获奖的演员,现任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芭蕾舞团副艺术主任、汪齐风芭蕾舞学校校长、英国皇家舞蹈协会注册教师。

成就

1980年5月,汪齐风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芭蕾舞比赛,获第14名,为我国夺得了第一枚芭蕾舞奖牌。1982年6月,汪齐风、张伟强在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表演三等奖。1984年11月,首届巴黎国际芭蕾舞蹈比赛,汪齐风、王才军获巴黎歌剧院发展协会奖。

主要经历

1973年-1980年,上海市舞蹈学校;1980年至今,上海芭蕾舞团。

1990年,获上海市首届白玉兰主角奖。1993年3月,成立了中国第一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芭蕾舞学校《汪齐风芭蕾舞学校》。

生平介绍

舞台上,芭蕾演员身着一袭白沙,脚系一双舞鞋,或风驰电掣或如梦如幻,那种超凡脱俗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距离感”,人们对芭蕾演员的工作生活总怀有一份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结识了著名芭蕾舞演员汪齐风,闲聊中,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她的芭蕾世界……

爱上芭蕾

汪齐风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没有玩具、没有电视、更没有游乐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非常单调。或许是出于天性,汪齐风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坐在桌边,就模仿老师弹琴的样子;听到音乐,就合着拍子翩翩起舞。进入小学,她的艺术天赋更是显露无疑,一年级就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少年宫的舞蹈班,第二年恰逢上海舞蹈学校招生,经过一轮轮的考核,汪齐风如愿以偿,在10岁那年,进入了上海舞蹈学校。

舞蹈学校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毯子功……样样都要学,文化课也不能落下;生活上,因为是住校,半年才放假一次,所以,类似洗衣服、洗被子的事都要自己料理;跳舞要保持体型,零食是被严格控制的,水果和糖果是每逢节假日才有的待遇。这些,对于10岁的小孩而言,样样都是挑战。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汪齐风感慨道:“那段日子虽然苦,但我们都顶下来了,那就成了一笔财富,我们那届的舞蹈演员基本功都特别扎实,出的人才也特别多,不能不说是当时的环境造就了我们。”

刚进舞蹈学校那会儿正值文革,真正的芭蕾是不允许看的。小汪齐风对于芭蕾的了解仅限于《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五年级那年,学校开始正式分芭科和民科,汪齐风被分在芭科,那是老师定的。当时的汪齐风只一心想要跳舞,至于自己更爱哪个舞种,并没有仔细思量过。直到1978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上海演出芭蕾舞剧《葛蓓莉亚》。这是汪齐风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芭蕾,那么漂亮的场面、那么漂亮的服装,汪齐风说,就在那一刻,她爱上了芭蕾。

用“心”舞蹈

就芭蕾舞演员的自身条件来说,汪齐风的身材和柔软度并不是最好,但自从迷上了芭蕾,汪齐风每天都要练功,要是哪天不让她练,她必是寝食难安。天道酬勤,1980年,汪齐风经过层层选拔,获得了代表中国前往日本大阪参加芭蕾比赛的资格。那是中国第一次派选手参加世界级大赛。

“中国也有芭蕾?”赛场上,外国人都用奇异的目光打量中国选手。第一轮比赛要在44对参赛选手中淘汰14对,由于评委故意压分,3对中国选手排名分别为第28、29、30名,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复赛。第二轮是必跳曲目《堂·吉诃德》,这可是汪齐风的强项,她信心满满地上场了,舞到高潮,三次单足尖舞姿控制,她都稳稳地“钉”在地板上近十秒钟。台下的观众开始坐不住了,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汪齐风不禁流露出兴奋之情:”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观众的热情,而且还是在异国他乡,台下的呼应让我充满力量……“

汪齐风和舞伴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和评委,他们的比分直线上升,顺利入围决赛并为祖国赢得了第一枚国际性奖牌,实现了中国芭蕾世界奖牌零的突破。

当问及那次比赛的最大收获时,汪齐风说:“芭蕾是个舶来品,以前只是模仿人家的动作,很少关注她们的表情,那次那么近距离地观看国外顶尖芭蕾选手表演,让我意识到了,舞台上表现力的重要性。她们的表情十分到位,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这就是我从日本带回来的唯一关于芭蕾的纪念。”

舞台上的表现力,除了需要经验的积累,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就是对剧情的理解。当初,芭蕾在中国刚刚复苏,剧目有限,还都来自国外,演绎起来自然会稍逊一筹。汪齐风多么盼望能演一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芭蕾。

1982年,上海芭蕾舞团开始排演大型芭蕾舞剧《雷雨》。剧组请来了曹禺先生以及话剧团的老师给演员讲戏。剧目中,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手势,甚至小到某个眼神,都是编导、老师和演员一起琢磨出来的。

其中,有一段讲述的是:历尽人间苦楚、饱经沧桑的侍萍不忍女儿走自己过去的路,要四凤对天发誓,断绝与周家的往来。为了恰如其分地表现四凤发誓前的情绪,舞蹈编排中要求演员在地上翻滚,但用什么翻滚动作表现四凤的情绪,编导一时也把握不定。汪齐风根据编导的要求和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在地上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最后选用了戏曲舞蹈中的”乌龙绞柱“,准确地刻画了四凤的心理状态,又增添了芭蕾的民族风格。

“虽然每次出去比赛,拿最高分的剧目总是《唐·吉诃德》,但自从有了《雷雨》,我最喜欢的剧目就此锁定。一个是靠技巧取胜,一个是用‘心’演绎,两者截然不同。当我全身心地融入芭蕾,一曲舞罢,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说到动情处,汪齐风的眼中不时闪耀着光芒……

“生命”再续

在汪齐风的芭蕾生涯中,头顶的“光环”一直与伤痛相伴。1980年,汪齐风凯旋归来,突然发现刷完牙,腰就直不起来了,厉害的时候,甚至无法自己穿袜子。医生警告她,不能再跳芭蕾,万一中间骨头增生,再压迫神经,容易瘫痪。1982年,汪齐风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特别优秀演员奖。在国内做准备的时候,汪齐风为了减肥,3个月没有吃过一口米饭,临行前,她又遇脚腕脚踝浮肿,上飞机时还背着一个理疗器,每天排练完就躲在房间里做理疗……

芭蕾演员的艺术生命本来就是昙花一现,再加之如此多的伤痛,如果汪齐风继续在舞台上跳芭蕾,她的芭蕾生涯可能会更短。但是,“要让芭蕾从此淡出我的生活,那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芭蕾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1993年,汪齐风创办了”汪齐风芭蕾舞学校“—全国第一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芭蕾舞学校。

刚开始办校的时候,汪齐风的期望很高,盼着自己培养的学生也能去参加国际比赛,能够获奖。慢慢地,她发现,今天的孩子和她们当初不同,学习负担太重,刚练出点感觉,为了能进理想的学校,就必须放弃舞蹈。渐渐地,汪齐风改变了自己的教学定位:我就是教业余的,给更多爱芭蕾的人一个圆芭蕾梦的机会就是我的追求。

舞蹈学校里最多的学员还是小朋友。她们虽然喜欢芭蕾,但大都对芭蕾知之甚少,如何让她们更快地进入芭蕾的角色?汪齐风也在不断探索。

1994年,通过进修学习,汪齐风获得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注册教师资格证。此后,她的教学就引进了英国皇家学院的舞蹈课程——要教一个灵敏的手势,她会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摘花、摘星星、拾贝壳的情景;要教一个有力的手势,她会给孩子们讲巫婆制毒药的故事;要把手脚的动作串联起来,她会让孩子们体验放风筝的感觉……芭蕾不再仅仅是古板的勾绷脚、压腿、把竿擦地,她有了自己的语言、故事,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动作更到位了。

办校十多年了,汪齐风说,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学员们的汇报演出。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年近半百的老妈妈,300多位学员呢,每次都要为她们编排适合她们的舞蹈,可谓绞尽脑汁,但汪齐风却乐此不疲。她乐呵呵地说:“她们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在我眼里都是最棒的,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瘌痢头的儿子自己好’吧。”

从绚烂归于平淡,汪齐风并不后悔,反而更享受那份平淡。“虽然每天晚上我都要去学校教课,继续自己的芭蕾事业;但是白天我可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周末更可以陪伴丈夫和儿子。我不是工作狂,更不是女强人,现在的生活方式让我兼顾了事业和家庭,很适合我,我很满足。”汪齐风的言语中透着一股幸福的味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