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侵华史

更新时间:2023-12-03 21:12

《沙俄侵华史》是197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以帝国主义侵华史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综合性著作有胡绳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0年版)(1),丁名楠、余绳武、张振鸡等人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1)。《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和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主线,论述了鸦片战争后80多年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帝国主义侵华史》对1840―1895年间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近年面世的中外关系史通史专著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一著作的影响。

在对各帝国主义国家侵华活动的研究中,50年代着力最多的当是美国侵华史,这多半因为美国是当时与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其中最有影响的为刘大年的《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和卿汝揖的二卷本《美国侵华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1956年版)。这两种著作主要从政治史角度着眼,钦本立的《美国经济侵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则从经济史角度揭露了美国的侵华活动。

基于同样的背景,50年代的中苏关系研究则以宣传中苏友好为主旨,出版了曹锡玲的《中苏外交史》(上海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年版)和彭明的《中苏友谊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等专著。6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有关沙俄侵华史的研究便发展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撰写的《沙俄侵华史》(共4卷,至1978年出版两卷,人民出版社1976、1978年版),详细地叙述了沙俄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此外,比较有影响的著作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让1975年版)和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沙俄侵华史简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等。

第一卷叙述17—18世纪早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的订立。这个时期,正是沙俄版图迅速扩张,吞噬整个西伯利亚,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的时期,也是它开始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期。本卷第一章论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第二章论述沙皇俄国侵略黑龙江地区的开端,第三章论述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第四章论述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第五章论述了俄国东正教会的侵华活动。

第二卷叙述19世纪中叶沙俄凭借武力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以及攫取通商权、领事裁判权等各种侵略特权的经过。本卷第一章论述《尼布楚条约》后150年间沙俄侵略黑龙江的野心,第二章论述沙俄武装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和逼签中俄《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第三章论述沙俄武力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迫订中俄《北京条约》,第四章论述沙俄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罪恶活动。

17—19世纪末期,沙俄对中国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了全面侵略。第三卷叙述19世纪下半叶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改订条约》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以及违约侵占帕米尔地区的经过。本卷第一章论述中国古代的西北疆域,第二章论述1860年以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第三章论述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第四章论述沙俄武力逼签中俄《改订条约》,第五章论述沙俄扩大对新疆的侵略和违约霸占中国帕米尔地区,第六章论述沙俄对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地理考察”。

第四卷论述19世纪末至1917年沙俄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和侵略活动,兼及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华侵略和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对中国的侵扰。本卷(上)第一章论述19世纪末期沙俄加紧对华侵略扩张,第二章论述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第三章论述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日俄帝国主义战争。本卷(下)第四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夕沙俄对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侵蚀,第五章论述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余论部分论述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对中国的侵扰。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二章 沙皇俄国入侵黑龙江地区的开端

第三章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第四章 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第五章 俄国东正教会的侵华活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地图目录

《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划定的中俄边界示意图

早斯沙俄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路线示意图

插图目录

沙俄侵华史第二卷

沙俄侵华史第三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