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8-07 10:06

河南工程学院(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6年,煤炭工业部郑州工人技术学校创建。 1959年,萍乡煤矿干部学院(1958年创建)并入郑州工人技术学校。8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矿学校。 1962年8月,郑州煤矿学校更名为中南煤矿干部学校。 1978年7月,中南煤矿干部学校更名为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 1979年,河南煤炭工业干部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工业学校。 1983年12月,郑州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原煤炭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办学管理。 2001年5月,学校更名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2年6月,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198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职工学校创建;1982年,更名为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并入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27年,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0年创建)、河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0年创建)合并成立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48年,河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更名为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2年,开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开封纺织学校。 1954年,开封纺织学校、新乡纺织学校(1909年,卫辉府蚕桑讲习所创建;1927年,讲习所改建为河南省立第四职业学校;1949年,河南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工业学校;1952年,平原省立工业学校更名为新乡纺织学校)、武汉纺织学校(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1953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武汉纺织学校)合并成立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5年,沈阳纺织学校(1949年,沈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创建;1952年,沈阳纺织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沈阳纺织学校)并入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7年7月,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10月,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院。 1961年,河南纺织工业学院又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65年3月,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职业学校。 1983年4月,河南纺织职业学校更名为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 1985年4月,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1992年,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资料:

合并发展

2006年,河南省政府做出了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本,设置河南工程学院的决策。 2007年初,河南省申报设置河南工程学院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会议上获得通过。3月,教育部下文批准由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程学院。4月,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组建河南工程学院的实施意见》。10月,河南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学校撤系建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2013年12月,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后研发基地在学校建站。 2016年6月,学校获批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有23个教学单位,8个研究院(中心)。开设60个本科专业,设置8个工业软件专业方向。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设置8个工业软件专业方向,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以工科为主的办学优势突出,在纺织与服装、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测绘、智能制造、工商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集群。

服装学院有4名老师受聘于国内纺织服装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并以第一导师的身份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以第二导师的身份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

参考资料:

分析报告列入的竞赛项目共84项,全国共有1218所本科院校纳入《分析报告》。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本科,TOP300)”位列全国第261位;在“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300)”中位列全国第240位,提升23个位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拥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140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0余人。现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欧盟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省部级人才称号20余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市厅级人才称号120余人,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内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00余人。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近300余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批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试点,获批河南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1个、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工业软件学院。

截至202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 BIM 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6项,国家级二等奖102项。 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23%以上。岳天雷教授研究团队,聚焦轩辕故里历史文化,以黄帝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建设《黄帝文化》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出版《高拱研究》《儒家权说论稿》等系列论著,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

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100)中位列全国第20位、河南省第2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班戈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参与了欧盟伊拉姆斯计划,与西班牙维尔瓦大学开展了交流生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韩国等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以及大学生海外就业项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0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个,图书收藏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实行藏、检、借、阅一站式服务模式,共有各类阅览室、书库20余个,阅览座位3558个。每周开放时间为91个小时,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服务,同时开通微信、微博服务窗口,为全校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书刊借阅、网上查询、文献传递、在线咨询、校外访问,读者培训等多种服务。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超星数字图书馆》来源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该刊物自1986年创刊以来,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致力于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传播有创造性的、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 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等。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该刊物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致力于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传播有创造性的、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致力于纺织、煤炭、环境、电信、建筑等工程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传播有创造性的、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推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该刊主要栏目有纺织与服装、工程技术研究、材料与化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等。

科研平台

河南工程学院科研平台包括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等

截至2023年,有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形,外圆蓝底白字,上面为学校中文名称,下面为学校英文名称。内圆为白底蓝绿图案,图案由河南工程学院中的“河”“工”两字拼音首写字母“H”“G”变形构成。“H”是两本书的形状,象征打开知识的大门;“G”是祥云的造型,象征学校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学校徽章为师生员工佩戴的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

校徽释义

寓意学院办学文理两科兼容并蓄,协调发展。整个标志由“书本”的静与“祥云”的动相结合,通过“书本”和“祥云”的透视变化造型,增强标志的立体感,给人以简洁明快,独具个性的视觉效果。

学校校旗为红底黄字的长方形旗帜,学校徽志、中英文校名横向排列。校旗长宽比为3:2。

精神文化

校训:自强不息 博学精艺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以刚毅坚卓的品质,发奋图强,奋斗不止。“博学”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首句。“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猎取,采纳众长,兼容并包,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艺”是指“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古时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现在泛指用以安身立命的各种才能、技艺。“精艺”就是要精通学业专长,精湛专业技术,这与学院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要求相匹配。

以“自强不息 博学精艺”为校训,其一是彰显学院的办学精神:奋发向上,奋斗不止,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博采众长,强化特色,培养专业扎实、技艺精湛的人才。其二是激励师生刚毅自强,在前进道路上永不停息,广泛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锻造精良的专业技能。

严谨 勤勉 求实 创新

严谨是指师生在治学求知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坚持真理,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勤勉是努力不懈,勤奋自勉。勤勉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学子求知成才的必由之路。求实是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这既是格物致知、理在事中、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又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创新是学校建设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开发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也是学院建设高水平学府的战略要求。

把“严谨 勤勉 求实 创新”作为校风,其含义明晰,寓意深刻。一是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蕴含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二是传承了学院合并之前原有的优良校风,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三可以更好地指引和激励广大师生在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勤奋务实,不懈进取。校风总体表达学院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务求完善、敢于创新的人文氛围和治学精神。

学校校庆日为10月16日。

学校校歌为《河南工程学院校歌》,由阮志斌作词,刘咏阁作曲。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12月,有学生社团77个,其中校级社团7个,院校共建社团2个,院级社团68个,其中龙湖校区65个,桐柏校区11个,南阳校区1个,注册学生社团会员4731人。

学术科技类,共19个学生社团,涉及科技、经济、实验活动等多方面的专业化社团,能为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元素。

文化体育类,共43个学生社团,其中涉及英语、书画、游泳、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健身、轮滑、足球等内容等方面内容,给有梦想有理想的同学提供学习锻炼、展示自己的舞台。

社会实践类,包括创新创业类,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和自律互助类四大类社团,共14个学生社团,涉及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环境保护、手语知识传播等。

龙湖校区社团名单

桐柏路校区社团名单

校区情况

学校校址设在河南省郑州市,分为龙湖校区(郑州市新郑龙湖镇祥和路1号)、桐柏路校区(郑州市桐柏路62号)和南阳路校区(郑州市南阳路97号),法定住所为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镇祥和路1号。

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2.94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1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龙湖校区

地址是郑州市新郑龙湖镇祥和路1号,一共有9个学院,分别是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政法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会计学院、服装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有远大宜华学院、独特的自然景观怀若谷、8号楼的阅览室在8号楼102室,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藏书丰富多样,以设计学科的专业书籍为主,阅览室不定期会举行专业阅读沙龙,有着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还有下沉式体育场、大地隧道、星空隧道等

桐柏路校区

郑州市桐柏路62号。有材料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和尼龙全流程实验室材料化工、纺织等实验室,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河南服装行业协会共建的国家纺织面料馆河南分馆等主要分布在桐柏路校区,有纺织实训中心、杨靖宇雕像等。

南阳路校区

郑州市南阳路97号,有羽毛球场馆、学生食堂。

图片参考资料: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现任、历任领导参考资料:

校友情况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