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07 04:4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法语: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简称:EPFL),又译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坐落于瑞士洛桑,与姊妹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起组成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创立于1853年,最初是由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毕业生Lois Rivier和John Gay建立的洛桑大学工程师学院,起初规模非常小,后于1969年从洛桑大学正式独立而迅速扩张。EPFL是欧洲卓越理工大学联盟战略成员,专注于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

历史沿革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创办于1853年,名为“洛桑特别学院”(École spéciale de Lausanne)起初是一个私立学校,是在巴黎中央理工毕业生Lois Rivier以及 John Gay的倡导之下建立的。当时只有11个学生,学校办公室位于 Rue du Valentin in Lausanne。洛桑特别学院在1869年成为洛桑大学(Académie de Lausanne)的工程系。1890年,洛桑大学取得大学地位时,工程系更名为“洛桑大学工程学院”( École d'ingénieurs de l'Université de Lausanne)。1946年,更名为“洛桑大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de l'Université de Lausanne(EPUL)。1969年,洛桑大学理工学院从洛桑大学独立出来,成为一所由瑞士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并改为现名。除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其它大学均由所在州的州政府管理。2008年,EPFL合并了瑞士癌症临床研究中心(Swiss Institute for Experimental Cancer Research(ISREC)。

1946年,学校只有360个学生。1969年,EPFL已经有1400学生,55名教授。在过去的20年当中,学校迅速扩大,到了2012年,学校有来自120个国家的在校生9306名,其中包括2041名博士研究生。学校共有120个实验室,319名教授,900名教职员工以及4074名科研技术职工。由于学校从1969开始沿用EPFL这个名字,并且1969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足1500。因此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当中还把EPFL列为建校50年以内的学校,并且在2013年排名第二。

2020年4月2日,与南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大学气候联盟

2022年,入选刚发布的英国“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和中国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目标院校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22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利用新的神经机器人平台和电极测量,解码了帕金森病是如何导致患者大脑失调,损害其行走等运动能力的。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揭示了丘脑下核动力学编码行走的关键原理,开辟了用这些信号操作神经假体系统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行走的可能性。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瑞士阿灵基队的官方科学顾问,阿灵基帆船队获得了2003年和2007年美洲杯的冠军。

“Solar Impulse”是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展的瑞士远程太阳能驱动飞行器计划,目的是完成世界上第一次完全通过太阳能作为动力的环球航行。

著名的“Hydroptère”实验,在2009年驾驶一艘水翼船打破了世界航速记录,保持97.90km/h的速度航行了500米。

洛桑联邦理工参与建造了第一台完全由瑞士研制的卫星“SwissCube-1”,并于2009年9月23日由印度发射器PSLV送入轨道。

为了更好地理解营养与大脑的关系,洛桑联邦理工与雀巢研究中心签署了一项年耗资500万瑞郎的5年合约。

洛桑联邦理工与罗技公司宣布建立EPFL罗技孵化器,为研究人员和学生的企业提供资金,教育和操作管理方面的支持。

Breitling Orbiter于1999年3月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不间断环球旅行的热气球,驾驶者是Bertrand Piccard和Brian Jones

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蓝脑计划(Blue Brain Project)的继承。蓝脑计划共耗资约11.9亿欧元,由洛桑联邦理工和欧洲86个机构共同参与。

科研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瑞士的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之一,位于法语区的洛桑,在瑞士德语区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是其姊妹学校。附属有多个专门研究机构,两所学校组成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直接受联邦民政事务部管辖。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由7个学院组成,分别为:

其中ENAC学院目的在于:通过将人类活动整合到生态系统中,从而创造和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 跨学科研究,在艺术,科学和工程三方面进行创新性互动。ENAC内部设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博士生学院,命名为EDAR, 其致力于培养一个全方面互动和交流的研究环境。

洛桑联邦理工的所有提供给教授和讲师的资源信息,都由各系提供。然而,学生工作和部分教师工作则有学校副院长直接管理,并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学任务。学校非常注重与其它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欧洲有270多的合作项目,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有179多个学生合作交流计划。

基础科学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base):

工程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et techniques de l'ingénieur):

环境、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Faculté de l'environnement naturel, architectural et construit):

计算机通信学院(Faculté informatique et communications):

生命科学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de la vie):

技术管理学院(Collège du management de la technologie):

人文学院(Collège des humanités):

教学建设

学校人数9300人,校园里有来自超过125个国家的学生,学校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招生录取

社会评价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欧洲及世界上都是一所知名的理工院校,在工程科技领域享有极高的声望。

在2013-2014年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时代周刊大学排名)中,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工程科技领域分别位列欧洲大陆第2,第1和第2位。在这些排名中,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它的姊妹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占据了欧洲理工领域的前五名。

英国QS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年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其中,工程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分别列世界第8位和第13位。在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方面列于世界第13位,欧洲第2位,仅次于剑桥大学,远高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许多美国著名大学,如佐治亚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在2013-2014的世界大学排名中,综合排名世界第37位,其中工程领域位于世界第15位。欧洲顶尖大学排名(2013年10月) 列世界第8; 世界大学建校50年以下100强排名(2013年9月)列世界第2.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合理的师生比例,前卫的国际视野以及举足轻重的科学影响力享誉世界,在“旨在准确衡量各大学科学影响力”的CWTS莱顿大学排名中,位于世界第13位,以及欧洲第1位。

2016/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技术位列全球第11名,物理科学位列全球第16名,生命科学位列全球第35名。2016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其工科亦位列全球第11名。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2位

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轻大学排名第2位

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8位

2019年,大学名列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78,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8,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18,202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5。

2020年,大学名列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3,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3,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14,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58,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41。

2021年,大学名列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91,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0,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14,2022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70。

2022年,大学名列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1,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16,202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69。

2023年QS工程院校排名(工程技术综合领域)世界第11名,2023年QS理学院校排名(自然科学综合领域)世界第16名。

2023年,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54,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3,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36。

合作交流

EPFL在全球范围内有179个合作院校

欧洲

美洲

亚洲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和参加体育活动,截止2012年,校园里一共有79个科研和社会性质的社团,除此之外,学校还有自己的月报和快讯。著名的社团活动有:

1.AGEPoly是洛桑联邦理工的一个学生社团,其目的是维护学生的普遍利益,以及商议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2.EPFL论坛成立于1982年,是一个供学术和专业人士交流聚会的平台。如今,EPFL论坛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recrouting events之一。

3.UNIPOLY是一个旨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提高校园民众以及瑞士西部地区人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社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世界学生可持续发展共同体的一员,共同体成员包括: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福特海尔大学内罗毕大学,查尔斯理工大学和雅温得大学。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每年都会举办许多音乐节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五月份举办的Balélec音乐节,每年奖吸引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约15000名游客。其他小型音乐节包括由微工程学院于每年四月份举办的Sysmic音乐节,分为当地乐队和国家乐队两个部分,以及由物理学院举办的Artiphys音乐节。

学校领导

校园环境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原址位于洛桑市中心,1978年起逐步搬到莱芒湖畔的新校区,与洛桑大学毗邻。两所大学共同组成的校区内共有约25000名学生。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这一校区内有65座建筑,占地136英亩。自1978年起,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始扩建,扩建的第一阶段耗资4.62亿瑞郎,于1984年完成。第二阶段于1990年完成。校园的北部扩建于1995年开始,1998年建成了微技术学院大楼,于2000年完成了建筑学院大楼。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中最新建成的建筑物是2010年2月建成的劳力士学习中心,劳力士学习中心位于校园的中央,可供学生工作,休闲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学校最新的扩建项目瑞士科技会议中心,预计于2014年完成。

校区坐落于莱芒湖畔,靠近洛桑地铁一号线,并且配备了一套电子公共自行车系统。该校区还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可持续校园卓越奖(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Campus Excellence Award)的校园。

虽然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要的建筑都位于主校区,但仍有部分分支位于纳沙泰尔(Microcity),锡永(Pôle EPFL Valais),日内瓦(生物技术基地),以及佛里堡(智能生活实验室)。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拉斯海玛酋长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还有一处研究中心。

建筑物

校园由65个建筑物组成,占地136英亩。随着校园的扩建,建筑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70年代末到80年代:模块化建筑,由如今的基础科学学院,建筑,土木,环境工程,材料以及电子电气工程系使用。

90年代: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科学学院以及科技园。

现代:新建筑(2002-2004),包括微工程系,通信系,建筑系大楼,生命科学学院,以及管理学院。

劳力士学习中心,新图书馆(2010)。

学校设施

校区中的设施包括:

图书馆:劳力士学习中心

餐厅:Le Copernic和La Table de Vallotton

自助餐厅:La Coupole, Le Corbusier, Le Parmentier, Le Vinci, BMX(Bâtiment des matériaux), BC(Bâtiment des communications), L'Arcadie, Le Hodler, Le Klee, L'Ornithorynque

酒吧:Satellite

旅行服务机构:瑞士联邦铁路国际学生青年旅游公司

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邮政银行

电台:Fréquence Banane(学生电台)

会议中心:瑞士科技会议中心

博物馆:Musée Bolo和Archizoom

著名人物

杰出校友

荣誉博士

·2013:Fabiola Gianotti, John A. Rogers, Christos Papadimitriou

·2012:David Donoho,EmilyCarter

·2011:Hanna Damasio, Antonio R. Damasio, Roberto Car, Subra Suresh

·2010:Jerry Yang, Pierre-Louis Lions, Shirley Jackson(physicist

·2009:Pascale Cossart, Joseph Sifakis, Ahmed Zewail

·2008:Al Gore, Deborah Estrin, Christian Menn

·2007:Paul Allen, Catherine Bréchignac, David Forney

·2006:Manuel Castells, Paul Gray, Claude Nobs

·2005:Odile Jacob, Klaus Töpfer, Alexandre Chorin

·2004:MertonC.Flemings,NicolasGisin, Leslie Lamport

·2003:Claudie Haigneré, John L. Hennessy, Sumio Iijima, Jörg Schlaich

·2001:Ingrid Daubechies, Michel Serres, Charles Weissmann, Kurt Wüthrich

·1999:René Berger, Hans Beutler, Klaus Schwab

·1998:Beat Richner, Jeanne Hersch, Jean-Pascal Delamuraz

·1997:KonradBasler,HiroyasuFunakubo,BernardHuet

·1996:Jean-Pierre Changeux, Bernhard Hirt, Nico Weserhof

·1995:Marie-ClaudeGaudel,EdwardJ.Kramer, Elliott Lieb

·1994:Arun Netravali, Erich Spitz, Branco Weiss

·1993:René Badan, Claude Nicollier, Jean-Claude Piguet, Alvaro Siza, Hugo Thiemann

·1992:John M. Ball, Daniel Borel,RudolfGrüetter

·1991:GérardBauer,Jean-RenéBory,OlivierReverdin,HenriRieben

·1990:HeinzLienhard,MartinPeter

·1986:Stefan Kudelski

教授

·JacquesLévy(Professor,ChôrosLaboratory)

·ÁlvaroSizaVieira,葡萄牙建筑师,(GuestProfessor,Architecture), 获得199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AminShokrollahi(Professor,ComputerScienceandCommunicationSystemsandMathematics. 著名的Raptor码发明者)

·Arjen Lenstra(Professor,cryptographicalgorithms)

·Claude Nicollier(Professor,spatialtechnologyandastronaut)

·Daniel Thalmann(Professor,ComputerScienceandCommunicationSystems,PioneerinVirtualHumans)

·Dario Floreano(Professor,intelligentsystems)

·David Chipperfield,Britisharchitect,(GuestProfessor,Architecture)

·Denis Duboule(Professor,LifeSciences)

·Eduardo Souto de Moura,Portuguesearchitect,(GuestProfessor,Architecture), 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获得者

·EmreTelatar(著名信息理论家 , Professor,InformationTheory)

·FranciscoMangado,Spanisharchitect,(GuestProfessor,Architecture)

·Giovanni De Micheli(Professor,integratedsystems)

·Henry Markram(Professor,neurology)

·HerbertShea(Professor,MicrosystemsforSpaceTechnologiesLaboratory)

·Jean-Daniel Nicoud(Professor,computerscience, 现代滚球鼠标发明者)

·Jean-YvesLeBoudec(Professor,networkingsystemsandperformanceevaluation)

·JeffreyAlanHubbell(Professor,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

·János Pach(Professor,Mathematics,世界上极少数健在的Erdos Number 1的数学家之一)

·Luigi Snozzi

·LyesseLaloui(ProfessoranddirectorofLaboratoryofSoilMechanics,etdirecteurduprogrammedoctoralenMécanique)

·MartinHasler(Professor,ComputerandCommunicationSciences,LaboratoryofNonlinearSystems)

·Martin Odersky(Professor,programmingmethods, Scala的发明者)

·Martin Vetterli(Professorinthe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sEPFL ,国家研究委员会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

·Michael GrätzelProfessor,PhotonicsandInterfacesSciences,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明者

·MikhailShaposhnikov(Professor,Theoretical Physics)

·Minh Quang Tran(Professor,physicsofenergyandparticles)

·Pierre-AndréFarine(Professor,ElectronicsandSignalProcessingLaboratory)

·Reymond Clavel(Professor,roboticsandmicroengineering, Delta机器人发明者)

·RiccardoRattazzi(Professor,TheoreticalPhysics)

·RüdigerUrbanke(Professorinthe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sEPFL,Coding,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Theory)

·Serge Vaudenay(Professor,securityandcryptography)

·StefanBehnisch,Germanarchitect,(GuestProfessor,Architecture)

Jacques Lévy, 城市研究和地理学家, 法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