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行行且止

更新时间:2023-08-31 07:34

《湘月·行行且止》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上阕主要写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画,处处弥漫着词人对山阴道上所见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之心。下阕转入抒情,在对冬晚泛舟畅游的深长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国之思。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作品原文

湘月①

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②,每以事夺③,不能尽兴。戊子冬晚④,与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⑤。天空水寒,古意萧飒⑥。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⑦,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⑧。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⑨,篷窗深里⑩。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⑪。岸觜冲波⑫,篱根受叶⑬,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⑭。

堪叹敲雪门荒⑮,争棋墅冷⑯,苦竹鸣山⑰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⑱。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⑲。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⑳。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湘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阕各十句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

②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③每以事夺:每每被事情夺去了(畅游的机会)。

④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⑤徐平野:名籍未详。王中仙:即王沂孙,南宋作者,字圣与,号碧山、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学正,词属姜夔一派,有不少咏物之作,寄托兴亡之感,缅怀身世,音调凄婉。著有《花外集》。

⑥萧飒:萧条凄凉。

⑦《晋雪图》:据《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⑧白石:姜夔,南宋诗人,号白石道人。鬲(gé)指声: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⑨乾坤:天地。

⑩篷窗:船的窗户。

⑪横塘:地名,在苏州城外。

⑫岸觜(zī):水边的、像嘴一样的陆地。觜:鸟嘴。此指尖锐突出的江岸。冲波:激起波浪

⑬篱根:篱笆的根部。

⑭空翠:指山林水泽蒸发出来的水汽。

⑮敲雪门荒:是用上面王子猷雪夜访戴之典。此指戴安道旧宅荒废。

⑯争棋墅冷:用谢安与人弈棋争胜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载:淝水之战前夕,谢安与其侄谢玄在建康山墅中下围棋,以别墅作赌。谢玄棋艺平时本高于谢安,此日因牵挂局势,心神不定,竟以致败。又谢安先曾隐居会稽东山,亦有别墅。此合二者言之,指谢安会稽之别墅,其庭院已经冷落。

⑰山鬼:泛指山中鬼魅。

⑱清游:清雅游赏。

⑲弄影:影子摇摆晃动。

⑳剪取一半烟水:传说索靖观赏顾恺之画时,十分倾倒,赞叹地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后来,杜甫在盛赞王宰的山水画时,便把索靖的话,化为“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二句。

白话译文

走一会儿,又停一会儿,让天地间的美景,都反映进船篷下的小窗里。只见稀稀落落的三两只白鸥散落在江面上,远处水墨画似的几笔,很像苏州横塘一带的秋天景色。尖削的江岸激溅起水波,篱笆脚下堆积着落叶,曲折的小路通向村庄市集。萧疏的风迎面吹来,衣裳被打湿了,哦,原来是空蒙的水汽。

可叹那一扇扇曾经在雪夜接待佳客的大门,如今都荒废了;那一幢幢经常围棋争胜的别墅,也变得冷落不堪。只有丛丛苦竹在风中呜呜作响,就像山鬼在叫。纵使倒退到一千年前的晋朝.这一带也不会这样凄清萧条。落日下沙滩一片金黄,远天外飘浮着几缕云彩。透过芦花的间隙,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在闪烁。什么时候我们返程时,干脆把这烟波水色剪下一半带回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作者与朋友王沂孙、徐平野泛舟,饱览四周美景。山川秀色、友朋清雅,皆让人诗兴大动、画兴大发。于是王沂孙、张炎各赋词一首,徐平野挥毫泼墨画《晋雪图》。这首词即为张炎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一叶小舟,在萧瑟的溪上划行。船儿走一会,又停一会,走一会,又停一会,像是要把这天地间的美景,都收进篷窗之内。船中坐着三个读书人,正在尽赏这天空水寒的冬日风光。只见稀稀落落的三四只白鸥,在水面上徘徊。此景活像是一个丹青妙手以疏疏几笔画出的水乡苇塘秋意图。远远望去,尖削的溪岸激溅起水波,篱笆下堆积着枯黄的落叶,一条荒僻小径正通向村中的集市。这时,淡淡的风迎面吹来,舱内三人的衣服,都被那空蒙的水汽打湿了。

上面这段描写,便是张炎《湘月》一词上阕的内容。那船中的三人,一个人王中仙(沂孙),一个是画家徐平野,另一个便是这首词的作者张炎。张炎在小序中交代,他曾多次往来山阴道中,往往因事情纷繁,失去畅游机会,总觉得未能尽兴。这次与友人泛舟,始领略到晋人王子敬所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新语·言语》)的意境。张炎词中所描绘的山阴道中景色,较之王子敬的叙述,更为具体生动了。

上半阕句句俱是写景。“行行”三句,先点出是“曳舟溪上”。“星散”二句,写舟中外望,是从“高远”着笔。“岸觜”三句,则是“平远”之景。“疏风”二句,开始转入写感受,亦景亦情,很自然便转入以抒情为主的下半阕。上阕写景了了几笔,如同作画高手,活画一幅冬际图。

张炎在小序中提到徐平野作《晋雪图》,但未有指出此图内容如何;但既以“晋雪”为题,当是指晋人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由此看来,《湘月》上阕,就不单是句句写景,还是句句写画了。上阕是亦景亦画,浑然一体,是一幅极清逸的宋人寒林山水图。张炎词长于写景状物,于此可见一斑。

下阕即因《晋雪图》而生思古之幽情。过片三句,用了两个晋人典故,一为“门荒”,一为“墅冷”,再加上丛丛苦竹在风中萧萧作响,恍似山鬼鸣叫,很自然便使人产生“堪叹”之感了。山阴道上,曾是晋人清游之地,但经过战乱之后,现在一切都变了。正是“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时宋亡已九年,作者心里自多感慨。“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二句,便是这种悲哀慨叹的凝聚。“有晋”之“有”字无义,往往置于朝代名之前以足成词语。

“落日”以下五句,以景写情,表达思归之意:落日的余晖把沙滩染成金黄的颜色,淡淡的云影在远处的天空中飘荡。透过芦花的间隙,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在闪烁。作者不禁又发出赞叹,何时能用剪刀把一江烟水美景,剪取一半回去呢。末二句用晋索靖故事。张炎这首词,以“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作结,合用索、杜二典,既指眼前之景,也指徐平野的《晋雪图》,亦景亦画,融为一体,真是精妙之极。

此词上阕句句写景,亦句句写画;下阕则因《晋雪图》而抒发家国之感,借晋说宋,寄慨遥深。末二句把景、情、画三者融合在一起,更使人回味不尽。

名家点评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湘月》云: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作者简介

张炎(1248一约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词论家。其先世是西秦(今陕西凤翔)人,自其先祖张俊迁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就世为杭州人了。他出身于贵族官宦家庭,从小跟父亲张枢学词,后与周密、王沂孙结为词友。在宋灭亡前,他一直过着贵族公子哥的富裕、悠闲生活。宋亡后,其家道中落,曾北上游燕赵谋官,后失意而归。晚年他漫游于苏州一带,最终归隐西湖,清苦、落魄而终。著有《山中自云词》《词源》等,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将他与姜夔并称为“姜张”,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为“宋末四大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