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更新时间:2024-06-27 10:34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祭器礼器),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事记

文物历史

1971年,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猪龙

年代: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尺寸:高15厘米、长10.2厘米;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

文物特征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高26厘米,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鬃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制作技术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一件圆雕作品,玉龙以切、磨碾、轧为主要工艺,要求形状准确,形象生动,在设计上有成熟的构思和画线,在工具上有多种类,在手法上有熟练的技巧,它涵盖了玉器圆雕工艺切、磨、碾、轧、打孔、勾线等方法和工序,有着圆雕技艺的基本技术表现。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文物赏析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头部刻画生动,手法细照,线面利落,简洁圆润,自头部向后拖出长长的脊发,和龙身分开,向上卷扬,使玉龙的身形有了变化。龙身圆润无鳞有一中孔可悬挂,这件作品体大,造型和谐可爱。

文物价值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红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北方玉器的成熟和较高的琢磨技术水平。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并上翘起棱,端面截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是研究中国龙起源的重要资料。且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寓意

关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的用途尚无定论,因其高达26厘米,显然并非配饰之物,推测大概是一种用于作为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礼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很有可能是马姓的图腾。这是中国龙图腾最早的实物,也是中国探月工程图案的原形。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