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佛松

更新时间:2024-09-12 16:03

王佛松(1933年5月23日-2022年12月31日),广东兴宁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梅州市首批发展战略顾问。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人物生平

1933年,王佛松在广东兴宁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呱呱坠地,给这个清苦的农家带来了喜悦。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老实本分的农民。从5岁开始上学堂,背负着家人的期待,怀揣自强奋进的梦想,他一路成长为我国高分子化学领域的一名科学家。

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在四年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始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老师赞赏。

1955年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1956年被选派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师从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和合成橡胶专家波・亚・多尔哥普罗斯克院士。1960年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0年至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为了发展中国合成橡胶工业,他把在国外学到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合成橡胶研究中,他领导和参加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聚合机理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新催化体系,为中国的顺丁橡胶科研与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66年,他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和领导了异戊橡胶的铝钛催化剂基本配方,找到了有效的第三组份。该体系在吉林化工研究院完成模式和中试,找到了连续聚合中挂胶的原因与防止方法。

1979年 王佛松应意大利国家科研委员会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Porri教授的邀请,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意工作了15个月。在此期间,他针对稀土催化双烯聚合机理,又深入开展了几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首次用稀土催化剂合成高分子量、高结晶度的聚己二烯,指出了日本学者有关这一聚合物结构所提出的错误结论,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和提出了异戊二烯稀土催化定向聚合机理。

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1982年任研究室主任,1984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1985年任所长。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除了参加和具体指导科研工作与培养青年人外,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所的科研组织管理与行政领导工作中。

198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8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和1998年先后当选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与企业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荆门市掇刀区举行。

2014年受聘为嘉应学院荣誉教授。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高等教育事业,为嘉应学院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2015年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成立,王佛松院士应邀担任协会顾问,并题词寄予厚望。

2022年12月31日14时59分,王佛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学术贡献

科学研究

王佛松主要从事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及导电高分子研究。于20世纪首次发现了稀土催化剂可用于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并开发出橡胶新品种———稀土异戊橡胶。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导电高分子研究,与国外几乎同时成功地合成了可溶性聚苯胺及其支撑膜;针对定向聚合生产中溶剂回收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稀土异戊二烯本体聚合的研究,并开发出合成双烯橡胶新技术,取得专利。

◆顺丁橡胶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从1960年底开始,王佛松作为“顺丁橡胶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国内首先开辟了“丁二烯顺-1,4定向聚合催化剂”研究。通过一系列合成试验和聚合机理研究,他弄清了钴体系顺丁橡胶中的凝胶是阳离子型交联反应造成的,并提出添加给电子试剂来抑制凝胶。他与同事一起确认分子量分布窄是当时顺丁橡胶加工性差的原因,决定采用钴镍混合催化剂来调节分子量分布宽度,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国外未见报道的催化体系,得到的“顺丁-4”像胶性能达到国外样品水平。在1965年中科院组织的鉴定中被推荐为首选推广体系,在锦州石油六厂进行扩大试验。之后,王佛松又参与并领导了“顺丁-5”(镍体系)的小试会战及带队在石油六厂推广扩试。以上工作为中国顺丁橡胶的中试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铝钛催化剂基本配方

1966年,他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和领导了异戊橡胶的铝钛催化剂基本配方,找到了有效的第三组份。该体系在吉林化工研究院完成模式和中试,找到了连续聚合中挂胶的原因与防止方法。1970年发现合成高顺式异戊橡胶的稀土催化剂,证明了催化活性与稀土元素的种类及价态有关,与烷基铝及烷基卤化铝性质有关;提出了催化活性中心的“双金属络合物”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弄清了异戊胶分子量及其分布与加工性能的关系,首次指出了稀土催化双烯聚合具有“活性聚合”性质。这些基础工作与系统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继钛胶和锂胶之后的新胶种————稀土异戊胶。在吉林化工研究院完成年产30吨中间试验,通过了石化部组织的鉴定。

◆本体聚合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王佛松发现稀土催化剂可有效催化异戊二烯本性聚合,进而开发了相应的本体聚合技术,获得了专利,省去了溶剂及其回收,降低能耗,产物性能可与美国IR-10媲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导电高分子研究。他们采用稀土催化剂进行乙炔聚合,制成的聚乙炔膜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均不同于日本白川方法制得的膜,且在相同温度下制备时,顺式含量较高,首次观察到有单晶微区。他研究了聚乙炔顺反异构化动力学,提出了“曲柄旋转”热异构化机理,采用“催化剂高温陈化、低温聚合”方法,合成的自支撑膜电导率达10S/cm量级。在聚苯胺研究中,他们首次开展取代苯胺聚合工作,突破了可溶性聚苯胺及其膜的制备技术,首次发表了聚苯胺的溶液核磁共振谱和无散射干扰的红外光谱,证明了1,4偶联的链结构和碱式样品中的苯/醌比例,提出了掺杂态聚苯胺链结构的“四环BQ变体”模型。这些结果发表后在国际上颇有影响。著名导电高分子科学家Epstein书面评述说:“你们的广泛的研究活动已经取得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富有成果的基础研究项目”。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王佛松与漆宗能教授合作,开展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成功地应用插层聚合方法合成了聚酰胺聚酯、聚苯乙稀及高抗冲聚苯乙稀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用这一方法得到的插层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耐热性、高模量、高强度和良好的阻隔性,其综合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复合材料。其中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可与尼龙-66的相媲美,这将大大地扩大尼龙-6的应用范围。

主要作品

·Oxadiazole-containing material with intense blue phosphorescence emission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Fushun Liang, Lixiang Wang, Dongge Ma, Xiabin Jing, and Fosong Wang, Appl. Phys. Lett., 81, 4(2002).

·A dinuclear aluminum 8-hydroxyquinoline complex with high electron mobility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Dongge Ma, Guang Wang, Yanguang Zhang, Lixiang Wang, Xiabin Jing, and Fosong Wang, Appl. Phys. Lett., 82, 1296(2003).

·Highly efficient green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Cu(I) complex. Qisheng Zhang, Quanguo Zhou, Yanxing Cheng, Lixiang Wang, Dongge Ma, Xiabin Jing, and Fosong Wang, Adv. Mater., 16, 432(2004).

·A modified witting polycondensation to high trans and high moleculer weight PPVs. Hongchao Li, Lixiang Wang, Xiabin Jing, and Fosong Wang, Tetrahedron Letters, 45, 3822(2004).

王佛松先后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含会议报告)200多篇,与其他学者合著、合译专著各一部,获权美国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45项。

人才培养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4年至2005年期间,王佛松共培养11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硕士近20名,基本情况如下:

【谢少波】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5年05月24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 聚丙烯/黏土和尼龙6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李国荣】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2004年10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苯乙炔类分子导线的合成、组装及电子传输性能

【李新红】 学位类别:博士后 ;授予学位日期2004年08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类荷叶仿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与应用研究

【卿宁】 学位类别:博士后 ;授予学位日期2004年02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健康型建筑内墙乳胶漆产品研究

【刘金刚】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2002年05月08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新型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性能研究及其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刘宾元】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2001年12月24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池春彦】 学位类别:硕士 ;授予学位日期2001年06月17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官能化共轭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吴继善】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2000年05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分子导线的合成、组成及电子传输性能研究

【薛志坚】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7年07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纳米相导电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黄碧英】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5年;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锂二次电池中的高分子材料研究

【刘浙辉】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4年07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位论文:形态和界面粘结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

获奖记录

(以上内容)

社会任职

学术团体职务

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PPF)主席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

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委员

其他职务

中国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石油学会副主席、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应用化学》主编、《化学学报》编委、《高分子化学》编委、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副主席、《合成橡胶工业》副主编等。

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外界评价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王佛松院士的梦想,始终弥散出一份浓重的家国情怀。他的经历,清晰地诠释出从“我的梦”到“中国梦”的转变与融合。(《中国人事组织报》)

王佛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智慧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科学;王佛松先生是我国优秀的教育家,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高尚品质,为我们树立了精心育才的光辉典范;王佛松先生是卓越的科研组织领导者,为应化所和中科院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佛松先生是国际合作交流的杰出典范和民主政治的积极推动者。“他代表着一代科技工作者所走过的艰辛开拓和攀登之路,闪烁着我国科学家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的崇高科学精神,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