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

更新时间:2024-09-14 12:13

齐宣王田辟彊(?-前301年),妫姓,田氏,名辟彊(一作疆),战国时代田齐第五位国君(前320年-前301年在位),齐威王田因齐之子。

人物生平

即位任相

田辟彊(一作疆)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子。齐威王三十七年(前320年),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同年,齐国“迎妇于秦”,与其结亲。

靖郭君田婴(有说法称其为威王少子、田辟彊庶弟,存疑)在威王末年受封薛地,担任相国,权势甚重。他素来与田辟彊不和。待田辟彊即位后,田婴为避祸而回到薛。不久后,辩士剂貌辨(一作剧貌辨、齐貌辨、昆辩)入朝劝说田辟彊,使其对田婴释怀,之后田婴返回临淄,田辟彊亲自郊迎,拜他为相国。

同时,田辟彊遣使迎回了在威王时代因遭相国邹忌构陷而出奔楚国的大将田忌

齐宣王四年(前316年),魏臣公孙衍约结田婴,召田婴的儿子田文为魏相,自己为韩相,以使三晋联合齐国共同合纵抗秦,结果三晋相继被秦打得丧师割地,这次合纵失败。后来,田辟彊改用储子为相,田婴便回到了薛。

联楚抗秦

据说田辟彊还于齐宣王元年(前319年)接受陈轸的建议,与三晋结盟,再联合楚国,共计五国伐秦。但齐并未出力,反而乘赵、魏为秦大败之时,伐败赵、魏于观泽。但也有学者认为五国攻秦之事在齐湣王二年(前299年)。

田婴等合纵抗秦失败后,田辟彊继续联合楚国对抗秦、韩、魏三国,彼此对峙形势紧张,据说当时楚“三大夫张九军”,与秦争夺曲沃(毗邻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於中(今河南西峡东),齐军助楚攻克曲沃;楚将景翠领军屯驻鲁、齐两国边境及韩国之南。齐宣王七年(前313年),越国企图攻伐齐国,田辟彊遣使游说越王无彊移师攻楚。

这时,为缓解楚国对商於之地的攻势,秦惠文王派相国张仪入楚,假许割商於予楚,要求楚国与齐国断交,楚怀王中缓兵之计,同意绝齐撤兵。但等楚军退兵后,秦国却不兑现承诺。楚怀王恼怒被张仪欺骗,于齐宣王八年(前312年)初起兵攻秦。面对秦、韩、魏和楚、齐两方陈兵对峙而一触即发的形势,田辟彊依然派兵联合宋国一起围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东)。此时,秦军东路主将樗里疾、中路主将魏章在丹阳、蓝田之战中大破楚军,接着魏章向西与西路甘茂部会师,攻取楚汉中六百里地。樗里疾则协助韩军反攻围困雍氏的景翠所部得胜,随后东进,在濮水一带联合魏军击败齐军,齐将声子(一作赘子)战死,匡章败走。樗里疾所部一直攻到魏的东北部。楚怀王因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发大军袭秦,一度深入到蓝田,结果又大败,反丧地于秦。田辟彊的联楚策略失败。

五旬破燕

主词条:齐破燕之战

齐宣王五年(前315年),燕国相国子之燕王哙支持,得以掌权三年,燕太子平、将军市被深为不满,便联系田辟彊攻子之,田辟彊同意。齐军未到,太子平与市被先攻子之,不胜。后拥戴子之的百姓发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战死。数月之内,燕国大乱,“燕人恫怨,百姓离意”。此时,韩国为秦所攻,屡败于浊泽、岸门,楚国大举兴师谎称救韩。各国纷争,预示着齐国攻燕时机已经成熟。孟轲、田忌等亦极力劝说田辟彊出兵。

齐宣王六年(前314年),田辟彊命令匡章带“五都之兵(常备兵)”,会同征发来的“北地之众(北地所征发的壮丁)”,向燕进攻。最初燕人因为痛恨本国的统治者,对于进攻的齐军表示欢迎,出现了“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齐军仅仅花了五十日(一说三十日)就攻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哙、子之均被杀死。但齐军在占领燕国后军纪败坏,掠夺民财,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致使燕人叛乱。诸侯图谋合纵攻齐而保存燕国。如赵武灵王便准备联合楚魏“伐齐存燕”,并派大臣乐池护送燕公子职由韩入燕。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齐军不得不撤退。而公子职正式即位为王,是为燕昭王

合纵反复

主词条:垂沙之战

在田婴死后,约齐宣王十年(前310年)以前,其子田文继承薛的封地,号孟尝君或薛公,并继续被田辟彊任用为相国。田文掌权后,试图以齐为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齐宣王十四年(前306年),在田文的倡议下,田辟彊为发起合纵攻秦之事,曾遣使致信楚怀王,劝楚齐合力组织六国合纵伐秦,破秦后楚可取得武关、蜀、汉之地,由此使楚国的亲秦政策发生摇摆,但没有取得实质效果,一年后楚国便背齐合秦,秦昭襄王也还地于楚。

齐宣王十七年(前303年),秦国在亲楚的同时,大举进攻韩、魏要地,迫使两国倒向齐国,于是齐、韩、魏三国因“楚负其纵亲而合于秦”,联合出兵伐楚,楚怀王以太子熊横入质于秦为条件,换来秦军援救,三国因而退兵。次年(前302年),秦楚关系恶化,韩魏再度投靠秦国,于是形势又发生变化。

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年),在田文主持下,齐、韩、魏谋划攻楚,但他怕秦又如同此前一样派兵救楚,便听从策士的计谋,遣使欺骗楚怀王说齐国欲与楚国合纵伐秦,楚怀王答应。然而这时,齐、魏、韩却出尔反尔,一起攻打楚国。而秦国因知悉楚国先前想要伐秦,也不予援救(也有说法认为是齐、秦相约攻楚)。

同年,田辟彊派出匡章统帅齐军,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伐楚,进攻楚国的方城(南阳地区)。楚将唐眜率楚军主力在泚水与齐魏韩联军对峙长达六个月。联军因不知泚水深浅,不敢渡河。田辟彊难以等待漫长的对峙,便派周最(即周冣)到阵前,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尽快渡河作战,但匡章认为应该在战机成熟后才可出战。后来匡章发现楚军在河边的守备薄弱之处,便派精兵连夜渡河进攻,在泚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国将领唐蔑(或作唐昧)。这是田辟彊在位时期,齐国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但在这次大捷中得利的却是韩、魏、秦,齐国不但未得寸土,反倒损耗了国力。

去世

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年),就在齐军于垂沙大破楚军后不久,田辟彊去世(一说破楚在田辟彊去世后),其子田地即位,是为齐湣王。

为政举措

政治

田辟彊在位时期,相继任用田婴、储子、田文为相,并召回了出奔楚国的大将田忌。

田辟彊在位时,齐国取代魏国逐渐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为巩固齐国的统治,他频频问政于大臣、学者,进行了许多探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田辟彊与匡倩讨论君臣、等级、贵贱、上下关系的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则载田辟彊问唐易子射猎之事,借此探讨国君如何治国。《孟子》中有大量关于他问政的记载。田辟彊向孟轲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轲因势利导,多次游说田辟彊弃霸道而行王道,但他没有听从。

田辟彊“好士”,并善于听谏、纳谏。如听从钟离春之劝,停止修筑渐台,罢除女乐,精选兵马,充实府库,招揽直谏者,并拜钟离春为王后;《说苑·善说》记载田辟彊(一说齐桓公)在社山游猎时听从闾丘先生的劝谏;《新序》记载他听从年仅十八的闾丘邛的劝谏;《战国策·齐策四》载王斗谏田辟彊好士、颜斶与田辟彊争论士贵而王者不贵等。

田辟彊曾有毁齐国原有明堂的想法,被孟轲劝阻,转而新建“大室”(被认为即是指明堂),大逾百亩,“堂上三百户”,三年而不能修成,最后在大臣春居的劝谏下停建。明堂兼具礼堂、会议厅、学校与俱乐部之性质,贵族用以集会、行礼、作乐、习射、聚餐。孟轲认为这是王者之堂,建议在此推行“王政”。

田辟彊在位时,齐未设,维持五都之制。除中央有国都临淄以外,四边设有四都:西南之都平陆(今山东汶上北),西北之都高唐(今山东高唐与禹城之间),东方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南边之都莒(今山东莒县)。五都设有常备兵防守,称为“技击”或称为“持戟之士”,合称为“五都之兵”或“五家之兵”,为齐国军队之主力。田辟彊派匡章伐燕时,所率主力便是“五都之兵”。五都设有大夫,作为当地的行政与军事长官。

军事

田辟彊在位时期,齐国对外战事较为频繁,“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与秦、楚等并为大国。今展示主要战役如下:

文化

田辟彊喜爱长于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驺奭等七十六人,田辟彊将他们尽皆拜为列大夫,并在临淄稷门附近赐给宽大的府宅(即所谓“稷下”),让他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此外,当时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也来到齐国;孟轲长住稷下,荀况则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集中各家各派的学人,他们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繁荣。

外交

田辟彊在位初期,相国田婴与公孙衍等合作,加强合纵同盟,共同抗秦,结果失败。田婴之子田文倡为相时,则主张同楚联合,与秦、韩、魏三国作战。齐宣王十七年(前303年)后又联合韩、魏反楚。

历史评价

剂貌辨:“太子(指田辟彊)之不仁,过颐涿视,若是者倍反。”

苏秦:“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殽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

苏代:“今齐王不信其大臣。”

司马迁

桓宽盐铁论》引贤良文学语:“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

轶事典故

滥竽充数

主词条:滥竽充数

田辟彊让人吹,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田辟彊吹竽,田辟彊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湣王继位后,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听其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后因以“滥竽充数”比喻没真才实学,聊以充数,或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亦用作自谦之辞。

匹夫之勇

田辟彊曾问孟轲:“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

孟轲回答说:“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葛国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以大国身份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份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田辟彊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孟轲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把侵略莒国的敌军阻挡,增添了周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尚书》说:‘上天降生了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和师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来负责,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耻。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寡人之疾

田辟彊问孟轲:“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

孟轲回答:“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毁它吧。”田辟彊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

孟轲回答:“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田辟彊说:“说得好呀!”

孟轲说:“大王如果认为说得好,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田辟彊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钱财。”

孟轲说:“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诗经》说:‘收割粮食装满仓,备好充足的干粮,装进小袋和大囊。紧密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盾戈斧铆拿手上,开始动身向前方。’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够率领军队前进。大王如果喜爱钱财,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钱财,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田辟彊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喜爱女色。”

孟轲回答:“从前周太王也喜爱女色,非常爱他的妃子。《诗经》说:‘周太王古公亶父,一大早驱驰快马。沿着西边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带着妻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那时,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老光棍。大王如果喜爱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女色,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寡人之疾”的成语,指人好色。

安步当车

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田辟彊初即位时,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田辟彊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田辟彊说:“大王,你过来!”田辟彊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田辟彊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田辟彊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顾左右而言他

孟轲有一次对田辟彊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对这种朋友该怎么办?”田辟彊答道:“和他绝交!”孟轲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田辟彊说:“撤他的职!”最后,孟轲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田辟彊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一次,田辟彊对淳于髡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淳于髡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田辟彊十分奇怪,禁不住问道:“这话怎么说呢?”淳于髡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田辟彊听后,摇摇头说:“国中根本就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怎么能说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淳于髡说:“古时有骅骝等好马,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不惜花费重金,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辞辛苦从众多美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当今天下的众多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美女。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如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知道,会觉得大王不是真心喜爱人才,也不会喜欢大王的。”田辟彊听后默然,不知怎么答话。

君子远庖厨

孟轲约于齐宣王二年(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田辟彊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轲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田辟彊问:“道德怎么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孟轲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田辟彊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孟轲说:“能够。”田辟彊说:“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孟轲说:“我曾经听胡龁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田辟彊说:“是有这件事。”孟轲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田辟彊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轲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田辟彊笑着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

孟轲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缘木求鱼

解释完“君子远庖厨”的道理后,田辟彊高兴地说:“《诗经》中说:‘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正像说的老先生啊。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闹不明白。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孟轲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

田辟彊说:“不会。”

孟轲说:“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田辟彊问:“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凭什么去区别呢?”

孟轲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不能。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孟轲又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田辟彊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

孟轲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田辟彊笑而不答。

孟轲问:“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口腹享受吗?轻软温暖的衣服不够身体穿着吗?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聆听吗?左右的侍从不够使唤吗?这些,大王的臣下都足以供给,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田辟彊说:“不,我不为这些。”

孟轲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田辟彊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轲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田辟彊问:“其中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

孟轲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

田辟彊说:“楚国胜。”

孟轲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田辟彊说:“我脑子昏乱,不能进到这一步了。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

迎拜钟离春

钟离春是齐国无盐人,她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却自我夸耀,以致一直没有嫁出去,流落弃置无人过问。《列女传》说她额头、双眼均下凹显得黯淡发干,上下比例失调,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壮,像男人一样,鼻子朝天,脖子很肥粗,有喉结,额头像臼,就是中间下陷的。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

一天,钟离春整理一下粗布短衣,自己到临淄觐见田辟彊,她对谒者说:“我是齐国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子,听说君王圣明有德,很愿意为君王打扫后宫,我在司马门外磕头,希望君王恩准。”谒者将这番话上报给田辟彊,当时田辟彊正在渐台上大设酒宴,他身旁的人听后,没有不掩嘴大笑的,他们说:“这是天下少有的厚脸皮的女人啊,难道不奇怪吗?”于是田辟彊召见钟离春,对她说道:“以前先王为我娶妻,嫔妃都已经齐备了。如今你不被乡里人容纳,而要来冒犯万乘之主,难道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吗?”钟离春回答道:“没有,只不过私下里仰慕大王的美名。”田辟彊问道:“就算这样,你有什么喜好吗?”过了好一会儿,钟离春才说道:“我过去喜好隐语。”田辟彊说:“我想听一听隐语,你试试看。”钟离春话还没说几句,就很难懂了,田辟彊大惊,马上翻开《隐书》来读,回去又推想,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天,田辟彊又将钟离春召来询问,她不回答关于隐语的问题,只是抬起眼睛,咬着牙齿,举着手拍着膝盖说:“危险啊!危险啊!”这样重复了四遍。田辟彊说道:“我希望听听你的高见。”钟离春回答道:“如今大王统治国家,西面有专横的秦国之患,南边有强大的楚国为仇,国外有这两个国家为难,国内聚集众多奸臣,众人都不亲附大王。大王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立太子,没把精力放在儿子身上而是在众多妇人身上。推崇自己喜好的东西,而忽略自己应当依靠的人。一旦君王去世,国家就会动荡不安,这是第一个危险。大王修筑了五层高的渐台,黄金白玉光彩夺目,用琅纤装饰窗户,用翡翠珠宝幕络系连装饰,百姓却疲急至极,这是第二个危险。贤能的人退隐在山林中,馅读的人却侍奉在大王左右,好邪伪诈的人占据着朝堂,劝谦的人却进不来,这是第三个危险。大王沉溺于美酒,夜以继日,观赏女乐俳优的歌舞杂艺,放肆欢笑。在国外与各诸侯没有相互往来,在国内不治理国政,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说‘危险啊危险’。”

田辟彊听完后长叹道:“无盐君说得痛快啊!我今天才知道!”于是他下令拆掉渐台,罢免女乐,斥退谄媚之人,去掉雕琢的装饰,精选兵马,充实府库,打开四面的城门,招纳人们速言,迎请地位卑贱的贤士,选择良辰吉日,立下太子,进奉慈母,立无盐君为王后。之后齐国的安定,钟离春亦有一份功劳。

后来,民间逐渐流传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故事,即田辟彊平时宠幸嫔妃夏迎春,而遇到危难时才想起钟离春。这一俗语被后世形容一个人有困难时才会想起那些其貌不扬却能提供帮助的人,无事时却把这些人抛之脑后,眼中只有虚有其表的无能之辈。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出场于《东周列国志》第89至91回,主要根据《史记》等书描写其在马陵之战、合纵伐秦、起兵攻燕中的表现。

戏曲形象

英烈春秋》有“湘江会”一出,魏王听从大将吴起之计,设宴于湘江,诳齐宣王田辟彊赴会,齐后无盐保驾赴会。与吴起比箭,吴起不敌,无盐射死魏王,保田辟彊出险。

晋剧有《齐王拉马》。剧中的齐宣王田辟彊虽幼稚、轻佻,但能善纳忠言、知错改错,由李月仙饰演。

影视形象

史料索引

关于田辟彊的事迹,散见于《史记》卷46《田敬仲完世家》《越王勾践世家》《孟子荀卿列传》及《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等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