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

更新时间:2024-08-27 13:41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是北大“九大园林”之一。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人称“李园”。后来康熙将“清华园”改为“畅春园”,成为西郊第一所皇家园林。畅春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畅春园建成。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后在明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曾修葺)上修建畅春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畅春园一期工程在叠山家张然的主持下建造完工。

康熙二十六年(1687),畅春园建成。

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间(1689~1691年),畅春园在江南山水画家叶洮主持下开展整修增建工程。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也被烧毁。畅春园现存的遗物,有未名湖群钟亭下方乾隆诗碑,此碑在1920或1930年代从畅春园移至未名湖畔。

建筑格局

结构

畅春园全园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特点

从形制和景观上来看,畅春园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园林的特点,是北京西郊第一座兼有施政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主要建筑

九经三事殿

九经三事殿在畅春园大宫门内,面阔五间,灰瓦覆顶,风格朴素,是畅春园的正殿。康熙驻跸园中时,在此办公。康熙后期,接见外国使节、庆祝万寿盛典的千叟宴、元宵节赐宴外藩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雍正帝孝敬皇后那拉氏去世后,曾在此停灵。

春晖堂

春晖堂在畅春园二宫门内,面阔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各有垂花门通寿萱春永,乾隆时,春晖堂与寿萱春永成为孝圣太后的寝宫所在。

寿萱春永

寿萱春永在春晖堂后的垂花门内,面阔五间,左右各有配殿五间,东西各有耳殿三间,附有后照殿十五间。又名凝春堂,乾隆时,孝圣皇太后经常在此居住。

恩佑寺

恩佑寺在畅春园东垣之内,本为清溪书屋的方位,是康熙在畅春园中的寝宫。康熙就病逝于此。雍正即位后,将其地改建为恩佑寺,用以供奉康熙的御容画像。乾隆八年(1743年),将康熙御容移到圆明园内新建的安佑宫供奉,此寺遂成为专门的皇家寺庙。

恩慕寺

恩慕寺在畅春园东垣之内,恩佑寺右侧,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为纪念孝圣皇太后,仿照南苑的永慕寺(康熙为纪念孝庄太皇太后而建)与恩佑寺而建。正殿供奉药师佛,南配殿供弥勒佛,北配殿供观音。后殿供孝圣太后影像。寺内有石幢一,上刻全部《药师经》。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恩慕寺毁于大火。

文物价值

畅春园是清朝在北京西郊兴建的第一座“避喧理政”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历史文化

诗文对联

康熙在《御制畅春园记》云:“秦有阿房,汉有上林,唐有绣岭,宋有艮岳…朕匪敢希古人媲美。”

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描写这一带: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历史故事

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

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在明末李伟清华园的旧址上营建畅春园。康熙之后,乾隆奉皇太后在此居住。乾隆后期及嘉庆朝,因没有太后而逐渐被闲置。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彻底烧毁。宫门位于畅春园的西南角,门内是正殿九经三事殿。九经三事殿后依次为春晖堂、寿萱春永、云崖馆。畅春园西侧还有一座西花园,曾是康熙朝太子胤礽的居所。胤礽被废之后,西花园成为诸皇子的居所。

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

文化活动

1987年,北京大学在购得畅春园故址的东北部分后,新建了畅春新园,作为北大研究生居住的宿舍,优雅安静。畅春园是与北大结缘的最后一所古园子,侯仁之先生题写了畅春园石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是康熙的60大寿。很多老人都入京向康熙皇帝祝寿,康熙甚是欢喜。于是下诏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祝寿老人。

为庆祝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康熙帝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又先后召集老人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官,并在宴会上赋诗《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文物保护

1981年,畅春园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畅春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交通路线

上海市——沈海高速——京沪高速——京台高速——畅春园

郑州市——京港澳高速——畅春园

武汉市——沪蓉高速——大广高速——畅春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