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论

更新时间:2024-08-05 09:27

《百论》是古印度提婆撰写的佛教论文,世亲佛教论书,分上下两卷,主题是破斥古代印度佛教以外的其他哲学流派。

内容简介

本论曾有两次翻译。第一次在后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译,僧睿作序。由于其时鸠摩罗什初至,方言未娴,故文义欠正。弘始六年,鸠摩罗什重译,僧肇作序。为今之流通本。僧肇《百论序》说:“《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于是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陵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远拯沉沦,故作斯论。”论以梵本有百偈得名(句子不论长短,满三十二字即为一偈,又称“通偈”)。“论凡二十品,品各五偈,后十品,其人(指罗什——引者注)以为无益此土,故阙而不传。”由于世亲注释有多有少,译时又有取舍,所以今本字数无定。

《百论》的主题是破斥古代印度佛教以外的其他哲学流派,其方式是“唯破不立”,设一个论题,加以批驳;再设一个论题,再批驳。通过“外曰”(代表外论异说)和“内曰”(代表提婆的观点)对论辩难,铺成一品。译本中注有“修妬路”(即契经)的段落是提婆的原文,此外是世亲的解释。修妬路语句简约,其含义多藉世亲的训释而显明。主要有舍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

百论序

释僧肇作

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佛泥曰后八百余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玄心独悟俊气高朗。道映当时。神超世表。故能辟三藏之重关。坦十二之幽路。擅步迦夷。为法城堑。于时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陵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远拯沉沦。故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是以正化以之而隆。邪道以之而替。非夫领括众妙。孰能若斯。论有百偈。故以百为名。理致渊玄。统群籍之要。文旨婉约。穷制作之美。然至趣幽简。鲜得其门。有婆薮开士者。明慧内融。妙思奇拔。远契玄踪。为之训释。使沉隐之义。彰于徽翰。风味宣流。被于来叶。文藻焕然。宗涂易晓。其为论也。言而无当。破而无执。傥然靡据。而事不失真。萧焉无寄。而理自玄会。返本之道。着乎兹矣。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器量渊弘。俊神超邈。钻仰累年。转不可测。常味咏斯论。以为心要。先虽亲译。而方言未融。至令思寻者。踌躇于谬文。摽位者。乖迕于归致。大秦司隶校尉安成侯姚嵩。风韵清舒。冲心简胜。博涉内外。理思兼通。少好大道。长而弥笃。虽复形羁时务。而法言不辍。每抚兹文。所慨良多。以弘始六年岁次寿星。集理味沙门。与什考挍正本。陶练覆疏。务存论旨。使质而不野。简而必诣。宗致尽尔。无间然矣。论凡二十品。品各五偈。后十品。其人以为无益此土。故阙而不传。冀明识君子。详而揽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